前端入门——在网页中使用JavaScript

在JavaScript诞生之初Netscape 浏览器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JavaScript和html页面共存,经过尝试、争论最终决定为web增加统一的脚本支持,并被正式纳入HTML规范之中。

本篇主要介绍如何在html网页中使用<script> 标签元素引入脚本,关于<script>元素有以下属性:

  1. src:可选,表示引入的外部js文件。
  2. type:可选,表示编写代码的脚本语言内容类型(MIME类型)。目前此属性都使用text/javascript,这个属性值也是默认的值,如果不设置type属性就使用这个默认值。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 text/ecmascript或 application/javascript等,因为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在此不建议使用。
  3. language:已废弃。早期用来表示脚本语言类型,比如(JavaScript、JavaScript1.2或VBScript),现已不再使用。
  4. charset:可选。表示通过src指定的代码的字符集。大多数浏览器会忽略这个属性,因此很少使用。
  5. defer:可选。表示脚本延迟到文档完全被解析和显示后再执行。只有在加载外部js文件时才可用。
  6. async:可选。表示应该立即下载脚本,但不阻碍页面其它部分的操作,比如下载其它资源或等待加载其它脚本。只有在加载外部js文件时才可用。

一般都会在<head>元素中使用<script>标签,分别有内嵌式脚本和外部脚本两种用法,具体如下:

内嵌式:

如上面的代码,内嵌式就是将js代码写在<script>标签内,这里的type属性可以省略。

外部脚本:

如上代码,外部脚本通过src属性引入,这里的src属性和img图片的src一样,它的值是一个URL,可以使相对路径,绝对路径,甚至是来自第三方域的地址。

外部脚本的优点就是,它可以把不同业务的代码放入到指定的外部js文件中,依次引入到页面,这样当页面的业务逻辑复杂时便于管理组织代码。如今,在各现代浏览器中已经部分支持原生的模块语法,意味着可以在js文件中直接引入其它js文件,关于模块化后期再单独介绍。

默认情况下,浏览器会按照script标签在页面中出现的顺序从前到后依次进行解析。也就是说,后面的script要等前面的script解析完后再执行。所以有时就会因为脚本错误,导致页面无法继续往下执行,页面就会出现空白或显示部分,所以一般约定将script标签放在</body>标签之前,这样即使脚本出错,也不会影响html的解析。

如下示例:

把脚本放在最后,还有个好处就是使页面打开的速度变快,这是因为js脚本的解析是同步的,会阻塞后面的代码。

使用defer属性延迟脚本,这个属性的用途是指在脚本执行时不会影响页面html或css的解析。直到整个页面解析完毕后再运行。因此,defer属性就是告诉浏览器立即下载js文件,但延迟执行它。

如下示例: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脚本放在head元素中,但其包含的脚本会延迟到浏览器解析完整个页面后才执行。这里要注意,html5 规范中要求脚本按照先后顺序执行,理论上第一个延迟脚本会先于第二个,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因此一般页面中尽量只有一个延迟脚本。关于延迟脚本,后面会继续详细介绍。

前面说过,defer属性只对外部脚本起作用,内嵌式不支持,除非早期的ie浏览器才支持,在这里不再具体探讨,毕竟是过时的东西,没必要学习。

和延迟脚本一样,使用async可以改变处理脚本的行为。异步脚本只适用于外部js文件,它表示告诉浏览器立即下载文件,和defer不同之处就是异步脚本不保证会按照先后顺序执行脚本。

如下示例:

上面代码中,第二脚本可能会在第一个脚本文件之前执行。因此保证它们相互之间不依赖非常重要。

建议异步脚本不要在加载中修改DOM,在xhtml文档中使用async=“async”才起作用。

早期浏览器面临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当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时如何让页面平稳的显示。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一个<noscript>元素,用来在不支持JavaScript时在页面中显示代替的内容。这个元素中可以包含任何html元素,除了<script>外。

当浏览器禁用JavaScript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标签,如下示例:

在不支持或禁用JavaScript的浏览器页面中就会看到上面这段文字。

在html页面中使用<script>标签可以使用嵌入式或外部js文件,这里我们要注意几点:

  • 在包含外部脚本文件时,必须将src属性设置为指向相应的文件URL。这个文件可以是同一个服务器上的或其它域中的文件。
  • 所有<script>元素都会按照在页面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被依次解析。在不适应延迟或异步属性时,只有在所有<script>标签代码解析完后,才继续后面的代码。
  • 将<script>元素放在页面最后,即body结束标签之前。
  • 使用defer属性延迟脚本在页面完全呈现之后再执行。延迟脚本一般会按照顺序执行。
  • 使用async异步加载脚本,表示脚本不必等待其它脚本,也不会阻塞文档呈现。但异步脚本不能保证按照先后顺序执行。
  • <noscript>元素,在不支持JavaScript或禁用JavaScript的浏览器中显示替代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了,JavaScript的基本使用方法,详细介绍了<script>元素的语法,后面我们将正式开始JavaScript学习,JavaScript的语法是一个类似c语言或其它高级语言(如java、perl等),如果你有其它语言的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指正。

JavaScript基础大总结

  • JavaScript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之一,是一种运行在客户端的脚本语言 (Script 是脚本的意思)
  • 脚本语言:不需要编译,运行过程中由 js 解释器( js 引擎)逐行来进行解释并执行
  • 现在也可以基于 Node.js 技术进行服务器端编程

浏览器分成两部分:渲染引擎和 JS 引擎

  • 渲染引擎:用来解析HTML与CSS,俗称内核,比如 chrome 浏览器的 blink ,老版本的 webkit
  • JS 引擎:也称为 JS 解释器。 用来读取网页中的JavaScript代码,对其处理后运行,比如 chrome 浏览器的 V8

浏览器本身并不会执行JS代码,而是通过内置 JavaScript 引擎(解释器) 来执行 JS 代码 。JS 引擎执行代码时逐行解释每一句源码(转换为机器语言),然后由计算机去执行,所以 JavaScript 语言归为脚本语言,会逐行解释执行。

JavaScript 包括 ECMAScriptDOMBOM

ECMAScript 是由ECMA 国际( 原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进行标准化的一门编程语言,这种语言在万维网上应用广泛,它往往被称为 JavaScript 或 JScript,但实际上后两者是 ECMAScript 语言的实现和扩展。

ECMAScript:ECMAScript 规定了JS的编程语法和基础核心知识,是所有浏览器厂商共同遵守的一套JS语法工业标准。

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简称DOM),是W3C组织推荐的处理可扩展标记语言的标准编程接口。通过 DOM 提供的接口可以对页面上的各种元素进行操作(大小、位置、颜色等)。

BOM (Browser Object Model,简称BOM) 是指浏览器对象模型,它提供了独立于内容的、可以与浏览器窗口进行互动的对象结构。通过BOM可以操作浏览器窗口,比如弹出框、控制浏览器跳转、获取分辨率等。

  1. 可以将单行或少量JS代码写在HTML标签的事件属性中(以on开头的属性),如: onclink
  2. 注意单双引号的使用:在HTML中我们推荐使用双引号,JS中我们推荐使用单引号
  3. 可读性差,在 HTML 中编入 JS 大量代码时,不方便阅读
  4. 特殊情况下使用
  • 可以将多行JS代码写到<script>标签中
  • 内嵌 JS 是学习时常用的方式
  1. 利于HTML页面代码结构化,把单独JS代码独立到HTML页面之外,既美观,又方便
  2. 引用外部JS文件的script标签中间不可以写代码
  3. 适合于JS代码量比较大的情况
  • 快捷键ctrl + /
  • 快捷键 shift + alt + a
  • vscode中修改快捷键方式:vscode➡ 首选项按钮➡ 键盘快捷方式 ➡ 查找原来的快捷键➡ 修改为新的快捷键➡ 回车确认
  • alert() 主要用来显示消息给用户
  • console.log() 用来给程序员看自己运行时的消息
  • 变量是用于存放数据的容器,我们通过变量名获取数据,甚至数据可以修改
  • 本质:变量是程序在内存中申请的一块用来存放数据的空间
  1. var是一个JS关键字,用来声明变量(variable变量的意思)。使用该关键字声明变量后,计算机会自动为变量分配内存空间。
  2. age 是程序员定义的变量名,我们要通过变量名来访问内存中分配的空间
  1. 由字母(A-Z,a-z),数字(0-9),下划线(_),美元符号($)组成,如:usrAge,num01,__name
  2. 严格区分大小写。 var app; 和 var App; 是两个变量
  3. 不能以数字开头。
  4. 不能是关键字,保留字。例如:var,for,while
  5. 遵循驼峰命名法。首字母小写,后面单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myFirstName
  6. 推荐翻译网站:有道 爱词霸

JavaScript **是一种弱类型或者说动态语言。**这意味着不用提前声明变量的类型,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类型会被自动确定。

  • 在代码运行时,变量的数据类型是由 JS引擎 根据 = 右边变量值的数据类型来判断 的,运行完毕之后, 变量就确定了数据类型。
  • JavaScript 拥有动态类型,同时也意味着相同的变量可用作不同的类型

JS 把数据类型分为两类:

  • 基本数据类型(Number,String,Boolean,Undefined,Null)
  • 复杂数据类型(Object)

JavaScript 数字类型既可以用来保存整数值,也可以保存小数(浮点数)。

最常见的进制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 在JS中八进制前面加0,十六进制前面加 0x
  • JS中数值的最大值:Number.MAX_VALUE
  • JS中数值的最小值:Number.MIN_VALUE
  • Infinity ,代表无穷大,大于任何数值
  • -Infinity ,代表无穷小,小于任何数值
  • Nan ,Not a Number,代表一个非数值

这个方法用来判断非数字,并且返回一个值,如果是数字返回的是false,如果不是数字返回的是true

字符串型可以是引号中的任意文本,其语法为 “双引号” 和 \”单引号’’

因为 HTML 标签里面的属性使用的是双引号,JS 这里我们更推荐使用单引号

JS可以用 单引号嵌套双引号,或者用 双引号嵌套单引号外双内单,外单内双

类似HTML里面的特殊字符,字符串中也有特殊字符,我们称之为转义符。

转义符都是 \\ 开头的,常用的转义符及其说明如下:

字符串是由若干字符组成的,这些字符的数量就是字符串的长度。通过字符串的 length 属性可以获取整个字符串的长度。

  • 多个字符串之间可以使用 + 进行拼接,其拼接方式为 字符串 + 任何类型 = 拼接之后的新字符串
  • 拼接前会把与字符串相加的任何类型转成字符串,再拼接成一个新的字符串

注意:字符串 + 任何类型 =拼接之后的新字符串

  • + 号总结口诀:数值相加,字符相连

⑤字符串拼接加强

  • 我们经常会将字符串和变量来拼接,因为变量可以很方便地修改里面的值
  • 变量是不能添加引号的,因为加引号的变量会变成字符串
  • 如果变量两侧都有字符串拼接,口诀==“引引加加 ”,删掉数字==变量写加中间
  • 布尔类型有两个值:true 和 false ,其中 true 表示真(对),而 false 表示假(错)。
  • 布尔型和数字型相加的时候, true 的值为 1 ,false 的值为 0。
  • 一个声明后没有被赋值的变量会有一个默认值 undefined ( 如果进行相连或者相加时,注意结果)

1.undefined 和 字符串 相加,会拼接字符串

2.undefined 和 数字相加,最后结果是NaN

  • 一个声明变量给 null 值,里面存的值为空
  • typeof 可用来获取检测变量的数据类型

不同类型的返回值

字面量是在源代码中一个固定值的表示法,通俗来说,就是字面量表示如何表达这个值。

  • 数字字面量:8,9,10
  • 字符串字面量:‘大前端’,‘后端’
  • 布尔字面量:true、false

通过控制台的颜色判断属于哪种数据类型

使用表单、prompt 获取过来的数据默认是字符串类型的,此时就不能直接简单的进行加法运算,而需要转换变量的数据类型。通俗来说,就是把一种数据类型的变量转换成另外一种数据类型

我们通常会实现3种方式的转换:

  • 转换为字符串类型
  • 转换为数字型
  • 转换为布尔型
  • toString()String() 使用方式不一样
  • 三种转换方式,我们更喜欢用第三种加号拼接字符串转换方式,这一方式也称为隐士转换

1.注意 parseInt 和 parseFloat ,这两个是重点

2.隐式转换是我们在进行算数运算的时候,JS自动转换了数据类型

  • 代表空,否定的值会被转换为false,如 ’ ’ , 0, NaN , null , undefined
  • 其余的值都会被被转换为true

运算符(operator)也被称为操作符,是用于实现赋值、比较和执行算数运算等功能的符号

JavaScript 中常用的运算符有:

  • 算数运算符
  • 递增和递减运算符
  • 比较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

概念:算术运算使用的符号,用于执行两个变量或值的算术运算。

浮点数值的最高精度是17位小数,但在进行算数计算时其精确度远远不如整数

所以不要直接判断两个浮点数是否相等

递增(++)

递减(- -)

放在变量前面时,我们称为前置递增(递减)运算符

放在变量后面时,我们称为后置递增(递减)运算符

注意:递增和递减运算符必须和变量配合使用。

++num num = num + 1

使用口诀:先自加,后返回值

先自加 10+1=11,返回11,此时num=11

num ++ num = num +1

使用口诀:先返回原值,后自加

  • 前置递增和后置递增运算符可以简化代码的编写,让变量的值 + 1 比以前写法更简单
  • 单独使用时,运行结果相同,与其他代码联用时,执行结果会不同
  • 开发时,大多使用后置递增/减,并且代码独占一行

比较运算符是两个数据进行比较时所使用的运算符,比较运算后,会返回一个布尔值(true / false)作为比较运算的结果。

逻辑运算符是用来进行布尔值运算的运算符,其返回值也是布尔值

逻辑与:两边都是 true才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逻辑或:两边都为 false 才返回 false,否则都为true

逻辑非:逻辑非(!)也叫作取反符,用来取一个布尔值相反的值,如 true 的相反值是 false

短路运算的原理:当有多个表达式(值)时,左边的表达式值可以确定结果时,就不再继续运算右边的表达式的值

  • 语法:表达式1 && 表达式2
  • 如果第一个表达式的值为真,则返回表达式2
  • 如果第一个表达式的值为假,则返回表达式1
  • 语法:表达式1 || 表达式2
  • 如果第一个表达式的值为真,则返回表达式1
  • 如果第一个表达式的值为假,则返回表达式2

概念:用来把数据赋值给变量的运算符。

1.一元运算符里面的逻辑非优先级很高

2.逻辑与逻辑或 优先级高

3.练习题

流程控制主要有三种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三种结构代表三种代码执行的顺序

JS 语言提供了两种分支结构语句:JS 语句 switch语句

案例:进入网吧

弹出一个输入框,要求用户输入年龄,如果年龄大于等于 18 岁,允许进网吧

案例:判断闰年

接收用户输入的年份,如果是闰年就弹出闰年,否则弹出是平年

算法:能被4整除且不能整除100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1年不是闰年)或者能够被 400 整除的就是闰年

案例:接收用户输入的分数,根据分数输出对应的等级字母 A、B、C、D、E

其中:

  1. 90分(含)以上 ,输出:A
  2. 80分(含)~ 90 分(不含),输出:B
  3. 70分(含)~ 80 分(不含),输出:C
  4. 60分(含)~ 70 分(不含),输出:D
  5. 60分(不含) 以下,输出: E
  • 语法结构 : 表达式1 ? 表达式2 : 表达式3
  • 执行思路

如果表达式1为true,则返回表达式2的值,如果表达式1为false,则返回表达式3的值

案例:数字补0用户输入数字,如果数字小于10,则在前面补0,比如01,09,

如果数字大于10,则不需要补,比如20

  • switch :开关 转换 , case :小例子 选项
  • 关键字 switch 后面括号内可以是表达式或值, 通常是一个变量
  • 关键字 case , 后跟一个选项的表达式或值,后面跟一个冒号
  • switch 表达式的值会与结构中的 case 的值做比较
  • 如果存在匹配全等(===) ,则与该 case 关联的代码块会被执行,并在遇到 break 时停止,整个 switch 语句代码执行结束
  • 如果所有的 case 的值都和表达式的值不匹配,则执行 default 里的代码
  • 执行case 里面的语句时,如果没有break,则继续执行下一个case里面的语句
  1. 浏览器中按 F12–> sources –>找到需要调试的文件–>在程序的某一行设置断点(在行数点一下)
  2. 刷新浏览器
  3. Watch: 监视,通过watch可以监视变量的值的变化,非常的常用
  4. F11: 程序单步执行,让程序一行一行的执行,这个时候,观察watch中变量的值的变化

在程序中,一组被重复执行的语句被称之为循环体,能否继续重复执行,取决于循环的终止条件。由循环体及循环的终止条件组成的语句,被称之为循环语句

1.输入10句\”娘子晚安哈!\”

2.求1-100之间所有整数的累加和

3.求1-100之间所有数的平均值

4.求1-100之间所有偶数和奇数的和

5.求1-100之间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字的和

6.要求用户输入班级人数,之后依次输入每个学生的成绩,最后打印出该班级总的成绩以及平均成绩。

7.一行打印5个星星

我们采取追加字符串的方式,这样可以打印到控制台上

循环嵌套是指在一个循环语句中再定义一个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例如在for循环语句中,可以再嵌套一个for 循环,这样的 for 循环语句我们称之为双重for循环。

  • 内层循环可以看做外层循环的语句
  • 内层循环执行的顺序也要遵循 for 循环的执行顺序
  • 外层循环执行一次,内层循环要执行全部次数

核心:

  • 内层循环负责一行打印五个星星
  • 外层循环负责打印五行

要求用户输入行数和列数,之后在控制台打印出用户输入行数和列数的星星

  • 一共有10行,但是每行的星星个数不一样,因此需要用到双重 for 循环
  • 外层的 for 控制行数 i ,循环10次可以打印10行
  • 内层的 for 控制每行的星星个数 j
  • 核心算法: 每一行星星的个数: j = i ; j <= 10; j++
  • 每行打印完毕后,都需要重新换一行

执行思路:

  • 先执行条件表达式,如果结果为 true,则执行循环体代码;如果为 false,则退出循环,执行后面代码
  • 执行循环体代码
  • 循环体代码执行完毕后,程序会继续判断执行条件表达式,如条件仍为true,则会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循环条件为 false 时,整个循环过程才会结束

注意

  • 使用 while 循环时一定要注意,它必须要有退出条件,否则会称为死循环
  • while 循环和 for 循环的不同之处在于 while 循环可以做较为复杂的条件判断,比如判断用户名和密码

从1岁到99岁

执行思路:

  1. 先执行一次循环体代码
  2. 再执行表达式,如果结果为true,则继续执行循环体代码,如果为false,则退出循环,继续执行后面的代码
  3. 先执行再判断循环体,所以dowhile循环语句至少会执行一次循环体代码

需求:弹出一个提示框, 你爱我吗? 如果输入我爱你,就提示结束,否则,一直询问

continue 关键字用于立即跳出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本次循环体中 continue 之后的代码就会少执行一次)。

例如,吃5个包子,第3个有虫子,就扔掉第3个,继续吃第4个第5个包子

break 关键字用于立即跳出整个循环

例如,吃5个包子,吃到第3个发现里面有半个虫子,其余的也不吃了

数组(Array)是指一组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个数据被称作元素,在数组中可以存放任意类型的元素。数组是一种将一组数据存储在单个变量名下的优雅方式。

JavaScript 中创建数组有两种方式:

  • 利用 new 创建数组
  • 利用数组字面量创建数组
  • 这种方式暂且了解,等学完对象再看
  • 注意 Array(),A要大写
  • 数组的字面量是方括号 []
  • 声明数组并赋值称为数组的初始化
  • 这种字面量方式也是我们以后最多使用的方式

索引 (下标) :用来访问数组元素的序号(数组下标从 0 开始)

我们可以通过 for 循环索引遍历数组中的每一项

使用“数组名.length”可以访问数组元素的数量(数组长度)

注意

  • 此处数组的长度是数组元素的个数 ,不要和数组的索引号混淆
  • 当我们数组里面的元素个数发生了变化,这个 length 属性跟着一起变化

1.请将 [“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刘备”,“姜维”]; 数组里的元素依次打印到控制台

2.求数组 [2,6,1,7, 4] 里面所有元素的和以及平均值

  • ①声明一个求和变量 sum。
  • ①遍历这个数组,把里面每个数组元素加到 sum 里面。
  • ①用求和变量 sum 除以数组的长度就可以得到数组的平均值。

3.求数组[2,6,1,77,52,25,7]中的最大值

  • ①声明一个保存最大元素的变量 max。
  • ②默认最大值可以取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
  • ③遍历这个数组,把里面每个数组元素和 max 相比较。
  • ④如果这个数组元素大于max 就把这个数组元素存到 max 里面,否则继续下一轮比较。
  • ⑤最后输出这个 max。

4.将数组 [‘red’, ‘green’, ‘blue’, ‘pink’] 里面的元素转换为字符串

思路:就是把里面的元素相加就好了,但是注意保证是字符相加

  • ①需要一个新变量 str 用于存放转换完的字符串。
  • ②遍历原来的数组,分别把里面数据取出来,加到字符串变量 str 里面。

5.将数组 [‘red’, ‘green’, ‘blue’, ‘pink’] 转换为字符串,并且用 | 或其他符号分割

  • ①需要一个新变量用于存放转换完的字符串 str。
  • ①遍历原来的数组,分别把里面数据取出来,加到字符串里面。
  • ①同时在后面多加一个分隔符。
  • 可以通过修改 length 长度来实现数组扩容的目的
  • length 属性是可读写的

其中索引号是 4,5,6 的空间没有给值,就是声明变量未给值,默认值就是 undefined

  • 可以通过修改数组索引的方式追加数组元素
  • 不能直接给数组名赋值,否则会覆盖掉以前的数据
  • 这种方式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1.新建一个数组,里面存放10个整数( 1~10), 要求使用循环追加的方式输出: [1,2,3,4,5,6,7,8,9,10]

  • ①使用循环来追加数组。
  • ②声明一个空数组 arr。
  • ③循环中的计数器 i 可以作为数组元素存入。
  • 由于数组的索引号是从0开始的, 因此计数器从 0 开始更合适,存入的数组元素要+1。

2.将数组 [2, 0, 6, 1, 77, 0, 52, 0, 25, 7] 中大于等于 10 的元素选出来,放入新数组

  • ①声明一个新的数组用于存放新数据。
  • ②遍历原来的数组,找出大于等于 10 的元素。
  • ③依次追加给新数组 newArr。

实现代码1:

实现代码2:

将数组[2, 0, 6, 1, 77, 0, 52, 0, 25, 7]中的 0 去掉后,形成一个不包含 0 的新数组。

将数组 [‘red’, ‘green’, ‘blue’, ‘pink’, ‘purple’] 的内容反过来存放

冒泡排序

将数组 [5, 4, 3, 2, 1]中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输出: 1,2,3,4,5

汇总结束,希望对各位朋友有帮助,觉得还不错的给个点赞支撑支撑

javascript的三种引用方式

在 HTML 前端开发中,JavaScript 主要负责页面的交互功能,实际应用存有三种引用方式,分别为行内式、内嵌式以及外部引用式:

1、行内式

定义:把 JavaScript 代码径直书写于 HTML 标签的事件属性当中,此种方式能够让 JavaScript 代码与 HTML 元素紧密相联,直接对元素的事件予以响应。

语法格式:

HTML 标签里,凭借事件属性(诸如 onclick、onmouseover 等等)来指定 JavaScript 代码。

使用场景和示例:当需要为某一特定的 HTML 元素增添简易的交互行为之时,行内式极为便捷。例如,在一个按钮之上添加点击事件,用以显示一个警告框。

<button onclick=\”alert(\’Hello, World!\’)\”>点击我</button>

优缺点

优点在于代码简洁明了、直观清晰,能够迅速为元素添加简单行为;缺点则是代码的可读性欠佳,不利于进行维护,并且大量运用会致使 HTML 代码变得繁杂臃肿,也不便于重复使用。

2、内嵌式

定义:将 JavaScript 代码书写在 HTML 文档的 。

语法格式:<script> // 这里编写JavaScript代码 </script>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内嵌式JavaScript</title>

<script> function showMessage() { alert(\’Hello World!\’); } </script>

</head>

<body>

<button onclick=\”showMessage()\”>点击我</button>

</body>

</html>

使用场景和示例:当页面中的 JavaScript 代码量较少,且仅用于当前页面的交互逻辑时,内嵌式比较合适。比如,实现一个简单的图片轮播效果,在页面加载时自动切换图片。

优缺点:优点是相对集中管理 JavaScript 代码,比行内式更具可读性和维护性;缺点是如果页面中 JavaScript 代码过多,会影响 HTML 文档的结构清晰度,且不利于代码复用。

3.外部引用式

定义:将 JavaScript 代码写在一个独立的.js文件中,然后在 HTML 文档中通过<script>标签的src属性来引用该文件。

语法格式:在 HTML 中使用<script src=\”path/to/your.js\”></script>来引用外部 JavaScript 文件,z主文件index.html内容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这是javascript外联demo</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 =./demo.js></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demo.js文件内容:

var d= \”hello world!\”;

alert(d)

使用场景和示例:适用于 JavaScript 代码量较大,需要在多个页面中复用,或者希望将 JavaScript 代码与 HTML 代码完全分离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情况。比如,在一个大型网站中,用于实现全局的交互功能、表单验证等。

优缺点:优点是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和复用,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缺点是需要额外管理外部文件,可能会增加 HTTP 请求次数,影响页面加载速度,但可以通过合理的优化措施(如合并文件、缓存等)来解决。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