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面试题大全(值得收藏)
一 、PHP基础部分
1、PHP语言的一大优势是跨平台,什么是跨平台?
PHP的运行环境最优搭配为Apache+MySQL+PHP,此运行环境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Linux等)上配置,不受操作系统的限制,所以叫跨平台
2、WEB开发中数据提交方式有几种?有什么区别?百度使用哪种方式?
Get与post两种方式
区别:
(1)url可见性:get 方式url参数可见,post 不可见
(2)可缓存性:get 方式是可以缓存的,post 方式不可以缓存。
(3)传输数据大小:get一般传输数据大小不超过2k-4k(根据浏览器不同,限制不一样,但相差不大);post 请求传输数据的大小根据php.ini 配置文件设定,也可以无限大。
(4)数据传输上:get 方式通过url地址栏拼接参数进行传输,post 方式通过body体进行传输。
建议:
1、get式安全性较Post式要差些包含机密信息建议用Post数据提交式;
2、做数据查询建议用Get式;做数据添加、修改或删除建议用Post方式;
百度使用的get方式,因为可以从它的URL中看出
3、掌握PHP的哪些框架、模板引擎、系统等
框架:框架有很多,例如CI、Yii、Laravel等等,咱们学过的是thinkphp
模板引擎:也有很多,在课本中有,咱们学过的是smarty
系统:有很多,例如:康盛的产品(uchome、supesite、discuzX等),帝国系统、DEDE(织梦)、ecshop等,咱们学过的是DEDECMS、Ecshop
4、说一下你所掌握的网页前端技术有哪些?
熟练掌握DIV+CSS网页布局,JavaScript,jQuery框架、photoshop图片处理
5、AJAX的优势是什么?
ajax是异步传输技术,可以通过javascript实现,也可以通过JQuery框架实现,实现局部刷新,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6、安全对一套程序来说至关重要,请说说在开发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机制?
(1)使用验证码防止注册机灌水。
(2)使用预处理,绑定参数,参数过滤转义 防止sql注入
(3)使用token防止远程提交,使用token验证登录状态。
7、在程序的开发中,如何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1)优化SQL语句,查询语句中尽量不使用select *,用哪个字段查哪个字段;少用子查询可用表连接代替;少用模糊查询。
(2)数据表中创建索引。
(3)对程序中经常用到的数据生成缓存(比如使用redis缓存数据,比如使用ob进行动态页面静态化等等)。
(4)对mysql做主从复制,读写分离。(提高mysq执行效率和查询速度)
(5)使用nginx做负载均衡。(将访问压力平均分配到多态服务器)
8、PHP可否与其它的数据库搭配使用?
PHP与MYSQL数据库是最优搭配,当然PHP也可以去其它的数据库搭配使用,例如PostgreSql,SqlServer,Oracle,SqlLite等。
9、现在编程中经常采取MVC三层结构,请问MVC分别指哪三层,有什么优点?
MVC三层分别指:业务模型、视图、控制器,由控制器层调用模型处理数据,然后将数据映射到视图层进行显示。
优点是:①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性,避免产生代码冗余;②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10、对json数据格式的理解?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json数据格式固定,可以被多种语言用作数据的传递。
PHP中处理json格式的函数为json_decode( string $json [, bool $assoc ] ) ,接受一个 JSON格式的字符串并且把它转换为PHP变量,参数json待解码的json string格式的字符串。assoc当该参数为TRUE时,将返回array而非object;
Json_encode:将PHP变量转换成json格式。
11、Print、echo、print_r有什么区别?
(1) echo和print都可以做输出,不同的是,echo不是函数,没有返回值,而print是一个函数有返回值,所以相对而言如果只是输出echo会更快,而print_r通常用于打印变量的相关信息,通常在调试中使用。
(2) print 是打印字符串
(3)print_r 则是打印复合类型 如数组 对象
12、SESSION与COOKIE的区别?
(1)存储位置:session存储于服务器,cookie存储于浏览器
(2)安全性:session安全性比cookie高
(3)session为‘会话服务’,在使用时需要开启服务,cookie不需要开启,可以直接用
13、PHP处理数组的常用函数?(重点看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1)array() 创建数组
(2)in_array() 判断元素是否在数组中
(3)count() 返回数组中元素的数目
(4)array_merge() 将多个数组合并成一个数组
(5)array_diff() 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组的差异
(6)array_intersect() 获取两个或两个数组以上的交集
(7)array_keys() 获取数组的key列表
(8)array_values() 获取数组的值列表
(9)array_unique() 删除数组中的重复值
(10)array_push()将一个或多个元素插入数组的末尾(入栈)
(11)array_pop() 弹出并返回 array 数组的最后一个单元(出栈)
(12)array_walk() 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对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做回调处理
14、PHP处理字符串的常用函数?(重点看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1)trim() 移除字符串两侧的空白字符和其他字符;
(2)strlen() 获取字符串的长度
(3)mb_strlen() 获取字符串长度(可指定字符编码,对中文字符串计算长度)
(4)substr()返回字符串的一部分;
(5)str_replace() 子字符串替换
(6)str_repeat () 重复一个字符串
(7)is_string() 检测变量是否是字符串;
(8)str_shuffle () 随机打乱一个字符串
(9)sprintf() 返回根据格式化字符串生成的字符串(通常用于获取分表后的数据表名)
(10)strstr() 查找字符串的首次出现
(11)addslashes 使用反斜线引用字符串
15、PHP处理时间的常用函数?(重点看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1)date() 格式化一个本地时间/日期。
(2)getdate() 取得日期/时间信息。
(3)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设定默认时区。
(4)date_default_timezone_get() 返回默认时区。
(5)mktime() 返回一个日期的 Unix时间戳。
(6)strtotime() 将任何字符串的日期时间描述解析为 Unix 时间戳
(7)strftime() 根据区域设置格式化本地时间/日期
16、PHP处理数据库的常用函数?(重点看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请参照php手册,认真查看,此项非常重要
17、PHP操作文件的常用函数?(重点看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1)打开文件 fopen()
(2)读取文件 fgets() ; 注:file_get_contents()也是读取文件
(3)写入文件fwrite() ; 注:file_put_contents()同样可以写入文件
(4)关闭文件句柄 fclose()
(5)移动 / 重命名文件 rename()
(6)复制文件 copy()
(7)创建文件 vim 或 touch
(8)删除文件 unlink()
(9)获取文件上次访问的时间 fileatime()
(10)获取文件上次修改的时间 filemtime()
(11)获取文件大小 filesize()
(12)获取文件类型 filetype()
(13)获取文件详细信息 state()
(14)判断是否是目录 is_dir()
18、PHP操作目录(文件夹)的常用函数?(重点看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1)打开目录 opendir()
(2)读取目录 readdir()
(3)删除目录 rmdir()
(4)关闭目录句柄 closedir()
(5)创建目录 mkdir()
(6)返回路径中的目录部分 dirname()
(7)取得当前工作目录 getcwd()
(8)列出指定路径中的文件和目录 scandir()
二 、数据库部分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有?
答:Oracle、SQL Server、MySQL、Sybase、DB2、Access等。
SQL语言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都有哪些操作关键字?
答: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DDL)、数据操纵(DML),数据控制(DCL)和数据查询(DQL)四个部分。
数据定义:Create Table,Alter Table,Drop Table, Craete/Drop Index等
数据操纵:Select ,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控制:grant,revoke
数据查询:select
完整性约束包括哪些?
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是指数据的精确(Accuracy) 和 可靠性(Reliability)。
包括:
(1)实体完整性:规定表的每一行在表中是惟一的实体。
(2)域完整性:是指表中的列必须满足某种特定的数据类型约束,其中约束又包括取值范围、精度等规定。
(3)参照完整性:是指两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外关键字的数据应一致,保证了表之间的数据的一致性,防止了数据丢失或无意义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扩散。
(4)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根据其应用环境的不同,往往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约束条件。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即是针对某个特定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什么是事务?及其特性?
事务:是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是数据库应用的基本逻辑单位。
特性:
(1)原子性:即不可分割性,事务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就全部不被执行。
(2)一致性或可串性。事务的执行使得数据库从一种正确状态转换成另一种正确状态
(3)隔离性。在事务正确提交之前,不允许把该事务对数据的任何改变提供给任何其他事务,
(4) 持久性。事务正确提交后,其结果将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在事务提交后有了其他故障,事务的处理结果也会得到保存。
简单理解:在事务里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什么是锁?
数据库是一个多用户使用的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数据时,在数据库中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读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加锁是实现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当事务在对某个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该事务释放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对此数据对象进行更新操作。
基本锁类型:锁包括行级锁和表级锁
什么叫视图?游标是什么?
视图是一种虚拟的表,具有和物理表相同的功能。可以对视图进行增,改,查,操作,视图通常是有一个表或者多个表的行或列的子集。对视图的修改不影响基本表。它使得我们获取数据更容易,相比多表查询。
游标:是对查询出来的结果集作为一个单元来有效的处理。游标可以定在该单元中的特定行,从结果集的当前行检索一行或多行。可以对结果集当前行做修改。一般不使用游标,但是需要逐条处理数据的时候,游标显得十分重要。
什么是存储过程?用什么来调用?
存储过程是一个预编译的SQL语句,优点是允许模块化的设计,就是说只需创建一次,以后在该程序中就可以调用多次。如果某次操作需要执行多次SQL,使用存储过程比单纯SQL语句执行要快。可以用一个命令对象来调用存储过程。
索引的作用?和它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索引就一种特殊的查询表,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可以利用它加速对数据的检索。它很类似与现实生活中书的目录,不需要查询整本书内容就可以找到想要的数据。索引可以是唯一的,创建索引允许指定单个列或者是多个列。
缺点是它减慢了数据录入的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库的尺寸大小。
如何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
第一范式:1NF是对属性的原子性约束,要求属性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第二范式:2NF是对记录的惟一性约束,要求记录有惟一标识,即实体的惟一性;
第三范式:3NF是对字段冗余性的约束,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他字段派生出来,它要求字段没有冗余。。
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
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 SQL 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
试述视图的优点?
(1) 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
(2) 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 视图为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4) 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NULL是什么意思
NULL这个值表示UNKNOWN(未知):它不表示“”(空字符串)。
对NULL这个值的任何比较都会生产一个NULL值。
您不能把任何值与一个 NULL值进行比较,并在逻辑上希望获得一个答案。
使用IS NULL来进行NULL判断
主键、外键和索引的区别?
主键、外键和索引的区别
定义:
主键–唯一标识一条记录,不能有重复的,不允许为空
外键–表的外键是另一表的主键, 外键可以有重复的, 可以是空值
索引–该字段没有重复值,但可以有一个空值
作用:
主键–用来保证数据完整性
外键–用来和其他表建立联系用的
索引–是提高查询排序的速度
个数:
主键–主键只能有一个
外键–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外键
索引–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唯一索引
你可以用什么来确保表格里的字段只接受特定范围里的值?
Check限制,它在数据库表格里被定义,用来限制输入该列的值。
说说对SQL语句优化有哪些方法?(选择几条)
(1)Where子句中:where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HAVING最后。
(2)用EXISTS替代IN、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3)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
(4)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IS NULL和IS NOT NULL
(5)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6)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7)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SQL语句中‘相关子查询’与‘非相关子查询’有什么区别?
(1)非相关子查询是独立于外部查询的子查询,子查询总共执行一次,执行完毕后将值传递给外部查询。
(2)相关子查询的执行依赖于外部查询的数据,外部查询执行一行,子查询就执行一次。
因此非相关子查询比相关子查询效率高
char和varchar的区别?
char是一种固定长度的类型,varchar则是一种可变长度的类型。
区别:
char(M)类型的数据列里,每个值都占用M个字节,如果某个长度小于M,MySQL就会在它的右边用空格字符补足。(在检索操作中那些填补出来的空格字符将被去掉)。
varchar(M)类型的数据列里,每个值只占用刚好够用的字节再加上一个用来记录其长度的字节(即总长度为L+1字节)。
Mysql 的存储引擎,myisam和innodb的区别。
MyISAM 是非事务的存储引擎;适合用于频繁查询的应用;表锁,不会出现死锁;不支持事务。适合小数据,小并发
innodb是支持事务的存储引擎;适合于插入和更新操作比较多的应用;设计合理的话是行锁(最大区别就在锁的级别上);适合大数据,大并发。
数据表类型有哪些
MyISAM、InnoDB、HEAP、BOB,ARCHIVE,CSV等。
MyISAM:成熟、稳定、易于管理,快速读取。一些功能不支持(事务等),表级锁。
InnoDB:支持事务、外键等特性、数据行锁定。空间占用大,不支持全文索引等。
MySQL数据库作发布系统的存储,一天五万条以上的增量,预计运维三年,怎么优化?
(1)设计良好的数据库结构,允许部分数据冗余,尽量避免join查询,提高效率。
(2) 选择合适的表字段数据类型和存储引擎,适当的添加索引。
(3) 做mysql主从复制读写分离。
(4)对数据表进行分表,减少单表中的数据量提高查询速度。
(5)添加缓存机制,比如redis,memcached等。
(6)对不经常改动的页面,生成静态页面(比如做ob缓存)。
(7)书写高效率的SQL。比如 SELECT * FROM TABEL 改为 SELECT field_1, field_2, field_3 FROM TABLE.
对于大流量的网站,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各页面访问量统计问题?
(1) 确认服务器是否能支撑当前访问量。
(2) 优化数据库访问。
(3)禁止外部访问链接(盗链), 比如图片盗链。
(4)控制文件下载。
(5)做负载均衡,使用不同主机分流。
(6)使用浏览统计软件,了解访问量,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
三、 面向对象部分
1、什么是面向对象?(理解着回答)
面向对象是一种思想,是基于面向过程而言的,就是说面向对象是将功能等通过对象来实现,将功能封装进对象之中,让对象去实现具体的细节。
面向对象有三大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现在纯正的OO语言主要是 Java 和 C#,PHP、C++也支持OO,C是面向过程的。
2、简述 private、 protected、 public修饰符的访问权限。
private : 私有成员, 在类的内部才可以访问。
protected : 保护成员,该类内部和继承类中可以访问。
public : 公共成员,完全公开,没有访问限制。
3、堆和栈的区别?
栈是编译期间就分配好的内存空间,因此你的代码中必须就栈的大小有明确的定义;
堆是程序运行期间动态分配的内存空间,你可以根据程序的运行情况确定要分配的堆内存的大小。
4、XML 与 HTML 的主要区别
语法要求不同:
(1)在html中不区分大小写,在xml中严格区分。
(2)在HTML中,有时不严格,如果上下文清楚地显示出段落或者列表键在何处结尾,那么你可以省略
或者之类的结束标记。在XML中,是严格的树状结构,绝对不能省略掉结束标记。
(3) 在XML中,拥有单个标记而没有匹配的结束标记的元素必须用一个/ 字符作为结尾。这样分析器就知道不用查找结束标记了。
(4)在XML中,属性值必须分装在引号中。在HTML中,引号是可用可不用的。
(5)在HTML中,可以拥有不带值的属性名。在XML中,所有的属性都必须带有相应的值。
(6) 在XML文档中,空白部分不会被解析器自动删除;但是html是过滤掉空格的。
标记不同:
(1)html使用固有的标记;而xml没有固有的标记。
(2)Html标签是预定义的;XML标签是免费的、自定义的、可扩展的。
作用不同:
(1)html是用来显示数据的;xml是用来描述数据、存放数据的,所以可以作为持久化的介质!Html将数据和显示结合在一起,在页面中把这数据显示出来;xml则将数据和显示分开。 XML被设计用来描述数据,其焦点是数据的内容。HTML被设计用来显示数据,其焦点是数据的外观。
(2)xml不是HTML的替代品,xml和html是两种不同用途的语言。 XML 不是要替换 HTML;实际上XML 可以视作对 HTML 的补充。XML 和HTML 的目标不同HTML 的设计目标是显示数据并集中于数据外观,而XML的设计目标是描述数据并集中于数据的内容。
(3)对于XML最好的形容可能是: XML是一种跨平台的,与软、硬件无关的,处理与传输信息的工具。
(4)XML未来将会无所不在。XML将成为最普遍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的工具。
5、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主要有封装,继承,多态。如果是4个方面则加上:抽象。
封装:
封装是保证软件部件具有优良的模块性的基础,封装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软件部件的高内聚,低耦合,防止程序相互依赖性而带来的变动影响.
继承:
在定义和实现一个类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把这个已经存在的类所定义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并可以加入若干新的内容,或修改原来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这就是继承。继承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多态:
多态是指程序中定义的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和通过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在编程时并不确定,而是在程序运行期间才确定,即一个引用变量倒底会指向哪个类的实例对象,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到底是哪个类中实现的方法,必须在由程序运行期间才能决定。
抽象:
抽象就是找出一些事物的相似和共性之处,然后将这些事物归为一个类,这个类只考虑这些事物的相似和共性之处,并且会忽略与当前主题和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例如,看到一只蚂蚁和大象,你能够想象出它们的相同之处,那就是抽象。
6、抽象类和接口的概念以及区别?
抽象类:它是一种特殊的,不能被实例化的类,只能作为其他类的父类使用。使用abstract关键字声明。
接口:它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类,也是一个特殊的类,使用interface声明。
区别:
(1)抽象类的操作通过继承关键字extends实现,而接口的使用是通过implements关键字来实现。
(2)抽象类中有数据成员,可以实现数据的封装,但是接口没有数据成员。
(3)抽象类中可以有构造方法,但是接口没有构造方法。
(4)抽象类的方法可以通过private、protected、public关键字修饰(抽象方法不能是private),而接口中的方法只能使用public关键字修饰。
(5)一个类只能继承于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接口。
(6)抽象类中可以有成员方法的实现代码,而接口中不可以有成员方法的实现代码。
7、什么是构造函数,什么是析构函数,作用是什么?
构造函数(方法)是对象创建完成后第一个被对象自动调用的方法。它存在于每个声明的类中,是一个特殊的成员方法。作用是执行一些初始化的任务。Php中使用__construct()声明构造方法,并且只能声明一个。
析构函数(方法)作用和构造方法正好相反,是对象被销毁之前最后一个被对象自动调用的方法。是PHP5中新添加的内容作用是用于实现在销毁一个对象之前执行一些特定的操作,诸如关闭文件和释放内存等。
8、如何重载父类的方法,举例说明
重载,即覆盖父类的方法,也就是使用子类中的方法替换从父类中继承的方法,也叫方法的重写。
覆盖父类方法的关键是在子类中创建于父类中相同的方法包括方法的名称、参数和返回值类型。PHP中只要求方法的名称相同即可。
9、常用的魔术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php规定以两个下划线(__)开头的方法都保留为魔术方法,所以建议大家函数名最好不用__开头,除非是为了重载已有的魔术方法。
__construct() 实例化类时自动调用。
__destruct() 类对象使用结束时自动调用。
__set() 在给未定义的属性赋值的时候调用。
__get() 调用未定义的属性时候调用。
__isset() 使用isset()或empty()函数时候会调用。
__unset() 使用unset()时候会调用。
__sleep() 使用serialize序列化时候调用。
__wakeup() 使用unserialize反序列化的时候调用。
__call() 调用一个不存在的方法的时候调用。
__callStatic()调用一个不存在的静态方法是调用。
__toString() 把对象转换成字符串的时候会调用。比如 echo。
__invoke() 当尝试把对象当方法调用时调用。
__set_state() 当使用var_export()函数时候调用。接受一个数组参数。
__clone() 当使用clone复制一个对象时候调用。
10、$this和self、parent这三个关键词分别代表什么?在哪些场合下使用?
$this 当前对象
self 当前类
parent 当前类的父类
$this在当前类中使用,使用->调用属性和方法。
self也在当前类中使用,不过需要使用::调用。
parent在类中使用。
11、类中如何定义常量、如何类中调用常量、如何在类外调用常量。
类中的常量也就是成员常量,常量就是不会改变的量,是一个恒值。
定义常量使用关键字const.
例如:const PI = 3.1415326;
无论是类内还是类外,常量的访问和变量是不一样的,常量不需要实例化对象,
访问常量的格式都是类名加作用域操作符号(双冒号)来调用。
即:类名 :: 类常量名;
12、作用域操作符::如何使用?都在哪些场合下使用?
(1)调用类常量
(2)调用静态方法(使用static修饰的类方法)
13、__autoload()方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使用这个魔术函数的基本条件是类文件的文件名要和类的名字保持一致。
当程序执行到实例化某个类的时候,如果在实例化前没有引入这个类文件,那么就自动执行__autoload()函数。
这个函数会根据实例化的类的名称来查找这个类文件的路径,当判断这个类文件路径下确实存在这个类文件后
就执行include或者require来载入该类,然后程序继续执行,如果这个路径下不存在该文件时就提示错误。
使用自动载入的魔术函数可以不必要写很多个include或者require函数。
四、THINKPHP部分
1、常见的PHP框架
答:thinkPHP、laravel、yii、ci 等。
2、如何理解TP中的单一入口文件?
ThinkPHP采用单一入口模式进行项目部署和访问,无论完成什么功能,一个项目都有一个统一(但不一定是唯一)的入口。应该说,所有项目都是从入口文件开始的,并且所有的项目的入口文件是类似的。
入口文件中主要包括:
(1)定义框架路径、项目路径和项目名称(可选)
(2)定义调试模式和运行模式的相关常量(可选)
(3)载入框架入口文件(必须)
3、ThinkPHP中的MVC分层是什么?(理解)
MVC 是一种将应用程序的逻辑层和表现层进行分离的方法。ThinkPHP 也是基于MVC设计模式的。MVC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ThinkPHP中的MVC分层大致体现在:
模型(M):模型的定义由Model类来完成。
控制器(C):应用控制器(核心控制器App类)和Action控制器都承担了控制器的角色,Action控制器完成业务过程控制,而应用控制器负责调度控制。
视图(V):由View类和模板文件组成,模板做到了100%分离,可以独立预览和制作。
但实际上,ThinkPHP并不依赖M或者V ,也就是说没有模型或者视图也一样可以工作。甚至也不依赖C,这是因为ThinkPHP在Action之上还有一个总控制器,即App控制器,负责应用的总调度。在没有C的情况下,必然存在视图V,否则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应用。
总而言之,ThinkPHP的MVC模式只是提供了一种敏捷开发的手段,而不是拘泥于MVC本身。
4、如何进行SQL优化?(关于后边的解释同学们可以进行理解,到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大体意思说出来即可)
(1)选择正确的存储引擎
MyISAM 适合于一些需要大量查询的应用,但其对于有大量写操作并不是很好。甚至你只是需要update一个字段,整个表都会被锁起来,而别的进程,就算是读进程都无法操作直到读操作完成。另外,MyISAM 对于 SELECT COUNT(*) 这类的计算是超快无比的。
InnoDB 的趋势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储引擎,对于一些小的应用,它会比 MyISAM 还慢。但是它支持“行锁” ,于是在写操作比较多的时候,会更优秀。并且,他还支持更多的高级应用,比如:事务。
(2)优化字段的数据类型
记住一个原则,越小的列会越快。如果一个表只会有几列罢了(比如说字典表,配置表),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使用 INT 来做主键,使用 MEDIUMINT, SMALLINT 或是更小的 TINYINT 会更经济一些。如果你不需要记录时间,使用 DATE 要比 DATETIME 好得多。当然,你也需要留够足够的扩展空间。
(3)为搜索字段添加索引
索引并不一定就是给主键或是唯一的字段。如果在你的表中,有某个字段你总要会经常用来做搜索,那么最好是为其建立索引,除非你要搜索的字段是大的文本字段,那应该建立全文索引。
(4)避免使用Select 从数据库里读出越多的数据,那么查询就会变得越慢。并且,如果你的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是两立的服务器的话,这还会增加网络传输的负载。即使你要查询数据表的所有字段,也尽量不要用通配符,善用内置提供的字段排除定义也许能给带来更多的便利。
(5)使用 ENUM 而不是 VARCHAR
ENUM 类型是非常快和紧凑的。在实际上,其保存的是 TINYINT,但其外表上显示为字符串。这样一来,用这个字段来做一些选项列表变得相当的完美。例如,性别、民族、部门和状态之类的这些字段的取值是有限而且固定的,那么,你应该使用 ENUM 而不是 VARCHAR。
(6)尽可能的使用 NOT NULL
除非你有一个很特别的原因去使用 NULL 值,你应该总是让你的字段保持 NOT NULL。 NULL其实需要额外的空间,并且,在你进行比较的时候,你的程序会更复杂。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你就不能使用NULL了,现实情况是很复杂的,依然会有些情况下,你需要使用NULL值。
(7)固定长度的表会更快
如果表中的所有字段都是“固定长度”的,整个表会被认为是 “static” 或 “fixed-length”。 例如,表中没有如下类型的字段: VARCHAR,TEXT,BLOB。只要你包括了其中一个这些字段,那么这个表就不是“固定长度静态表”了,这样,MySQL 引擎会用另一种方法来处理。
固定长度的表会提高性能,因为MySQL搜寻得会更快一些,因为这些固定的长度是很容易计算下一个数据的偏移量的,所以读取的自然也会很快。而如果字段不是定长的,那么,每一次要找下一条的话,需要程序找到主键。
并且,固定长度的表也更容易被缓存和重建。不过,唯一的副作用是,固定长度的字段会浪费一些空间,因为定长的字段无论你用不用,他都是要分配那么多的空间。
5、如何理解 ThinkPHP 3.0 架构(核心 + 行为 + 驱动)中的行为?
(1)核心(Core):就是框架的核心代码,不可缺少的东西,TP本身是基于MVC思想开发的框架。
(2)行为(Behavior) :行为在新版ThinkPHP的架构里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系统核心之上,设置了很多标签扩展位,而每个标签位置可以依次执行各自的独立行为。行为扩展就因此而诞生了,而且很多系统功能也是通过内置的行为扩展完成的,所有行为扩展都是可替换和增加的,由此形成了底层框架可组装的基础。
(3)驱动( Driver ):数据库驱动、缓存驱动、标签库驱动和模板引擎驱动,以及外置的类扩展。
6、什么是惯例配置?
所谓的惯例配置,便是框架的自带的配置文件。该文件在核心框架目录下的convention.php中,配置内容如下。由于该文件属于框架自带的配置文件,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主要给我们做参考实例使用,我们很少去修改该文件的配置内容,更多的是根据需求来按照惯例配置中的字段定义和注释来在模块或者Common中自定义配置内容。
7、什么是SQL注入?(理解)
SQL注入攻击是黑客对数据库进行攻击的常用手段之一。
一部分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没有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注入者可以在表单中输入一段数据库查询代码并提交,程序将提交的信息拼凑生成一个完整sql语句,服务器被欺骗而执行该条恶意的SQL命令。注入者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成功获取一些敏感数据,甚至控制整个服务器,这就是SQL注入。
8、ThinkPHP如何防止SQL注入?(理解)
(1)查询条件尽量使用数组方式,这是更为安全的方式;
(2)如果不得已必须使用字符串查询条件,使用预处理机制;
(3)使用绑定参数
(4)开启数据字段类型验证,可以对数值数据类型做强制转换;(3.1版本开始已经强制进行字段类型验证了)
(5)使用自动验证和自动完成机制进行针对应用的自定义过滤;
(6)使用字段类型检查、自动验证和自动完成机制等避免恶意数据的输入。
9、如何开启调试模式?调试模式有什么好处?
开启调试模式很简单,只需要在入口文件中增加一行常量定义代码:
1
2
// 开启调试模式 建议开发阶段开启 部署阶段注释或者设为false
define(‘APP_DEBUG’, true);
调试模式的优势在于: 开启日志记录,任何错误信息和调试信息都会详细记录,便于调试; 关闭模板缓存,模板修改可以即时生效; 记录SQL日志,方便分析SQL; 关闭字段缓存,数据表字段修改不受缓存影响; 严格检查文件大小写(即使是Windows平台),帮助你提前发现Linux部署问题; 可以方便用于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包括开发、测试和演示等任何需要的情况,不同的应用模式可以配置独立的项目配置文件。
10、TP中支持哪些配置模式?优先级?
惯例配置->应用配置->模式配置->调试配置->状态配置->模块配置->扩展配置->动态配置
以上是配置文件的加载顺序,因为后面的配置会覆盖之前的同名配置(在没有生效的前提下),所以优先顺序从右到左。
11、TP中的URL模式有哪几种?默认是哪种?
ThinkPHP支持四种URL模式,可以通过设置URL_MODEL参数来定义,包括普通模式、PATHINFO、REWRITE和兼容模式。
默认模式为:PATHINFO模式,设置URL_MODEL 为1
12、TP中系统变量有哪些?如何获取系统变量?
(1)系统变量:SERVER、 _SERVER、
S
ERVER、_ENV、 $_POST、 $_GET、 REQUEST、 _REQUEST、
R
EQUEST、_SESSION和 $_COOKIE变量
(2)获取系统变量:
1
2
3
4
{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25: …ver.script_name}̲ // 输出_SERVER[‘SCRIPT_NAME’]变量
{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22: …session.user_id}̲ // 输出_SESSION[‘user_id’]变量
{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21: ….get.pageNumber}̲ // 输出_GET[‘pageNumber’]变量
{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18: …ink.cookie.name}̲ // 输出_COOKIE[‘name’]变量
13、ThinkPHP框架中D函数与M函数的区别是什么?
M方法实例化模型无需用户为每个数据表定义模型类,D方法可以自动检测模型类,如果存在自定义的模型类,则实例化自定义模型类,如果不存在,则会自动调用M方法去实例化Model基类。同时对于已实例化过的模型,不会重复去实例化(单例模式)。
五、smarty模板引擎
1、编译和缓存区别?
smarty的编译过程就是把模板拿过来,把里面的标签替换成相应php代码,这就是smarty的编译, 其实就是php和html混合的过程
smarty的缓存需要手动开启,smarty的缓存就是把编译好的文件执行后,同时生成一份静态的html页面,再次访问的时候,你访问的就是是html文件了,所以就效率来说,要高一些。
2、什么是smarty? Smarty的优点是什么?
Smarty是一个使用PHP写出来的PHP模板引擎,目的是要使用PHP程序同美工分离,使的程序员改变程序的逻辑内容时不会影响到美工的页面设计,美工重新修改页面时不会影响到程序的程序逻辑,这在多人合作的项目中显的尤为重要。(也易于程序的多样式开发)
Smarty优点
(1)速度快:相对其他模板引擎。
(2) 编译型:采用smarty编写的程序在运行时要编译成一个非模板技术的PHP文件
(3)缓存技术:它可以将用户最终看到的HTML文件缓存成一个静态的HTML页
(4)插件技术:smarty可以自定义插件。
不适合使用smarty的地方
(1)需要实时更新的内容。例如像股票显示,它需要经常对数据进行更新
(2)小项目。小项目因为项目简单而美工与程序员兼于一人的项目
3、在模板中使用{$smarty}保留变量
1
2
3
{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16: smarty.get.page}̲ //类似在php脚本中访问_GET[page]
{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16: smarty.cookies.}̲ {smarty.post.}
{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16: smarty.session.}̲ {smarty.server.}
在模板中访问php中的变量
5、变量调解器
2018PHP经典面试题大全汇总(更新)-PHP面试题
6、php查询mysql数据库时,查询中文结果时出现的乱码。怎么解决?
(1)文件meta(设置浏览器解析的时候)
(2)连接数据库时编码设定
(3)PHP文件中使用header函数确定编码
7、缓存机制
如果开启了缓存,smarty同时生成一份静态的html页面,如果在设定的时间没有过期,再次访问的时候,你访问的就是是html文件了,减少了读取数据库,所以就效率来说,要高一些。
8、smarty的赋值和载入模板
1
2
$Smarty->assign(name,value)
$Smarty->display(‘index.html’)
9、marty模板技术的用途是什么?
为了php与html分开,美工和程序员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10、smarty配置主要有哪几项?
(1)引入smarty.class.php;
(2) 实例化smarty对象;
(3)重新修改默认的模板路径;
(4)重新修改默认的编译后文件的路径;
(5)重新修改默认的配置文件的路径;
(6)重新修改默认的cache的路径。
(7) 可以设置是否开启cache。
(8)可以设置左侧和右侧定界符。
11、smarty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Smarty是基于MVC概念的一种模板引擎,它将一个页面程序分成了两部分来实现:即视图层和控制层,
也就是说smarty技术将用户UI与php代码分离开。
这样程序员和美工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12、smarty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配置smarty。主要要实例化smarty对象,配置smarty模板文件的路径;
(2)php页面中使用assign赋值 和display显示页面;
(3)smarty模板文件中不允许出现php代码段,所有的注释,变量,函数都要包含在定界符内。
六、二次开发系统(DEDE、ecshop)
1、对二次开发的理解
二次开发,简单的说就是在现有的软件上进行定制修改,功能的扩展,然后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一般来说都不会改变原有系统的内核。
2、MVC
Model(模型)数据处理。
View(视图) 模板显示。
Controller(控制器) 控制流程。
MVC的概念是什么?各层主要做什么工作?
MVC(即模型-视图-控制器)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或者说编程思想。
M指Model模型层,V是View视图层(显示层或者用户界面),C是Controller控制器层。
使用mvc的目的是实现M和V分离,从而使得一个程序可以轻松使用不同的用户界面。
在网站开发中,
模型层一般负责对数据库表信息进行增删改查,
视图层负责显示页面内容,
控制器层在M和V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控制器层决定调用哪个model类的哪个方法,
执行完毕后由控制器层决定将结果assign到哪个view层。
3、二次开发程序安装后访问时候出现一些警告以及错误
根据错误,来修改服务器配置参数以及百度
4、功能,模板的更换,功能的添加修改
其实也就是面向对象的应用 用,以及模板的更换类似smarty的使用
5、用过哪些二次开发的东西?
Dedecms phpcms ecshop,基本这些的东西如果基础好了 学习起来都是没问题的。
6、像php做一次开发好,还是二次开发好?
一般中小企业都用cms系统二次开发,都是为了效率。当然如果想一次开发也行,会用框架而且时间充足的话就可以了,大企业都是团队来开发的,杜绝版权问题。
7、二次开发过程中很多类与类之间进行之间的方法访问,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
不是类继承而是对象组合,把实例化好的对象通过global传递进去
8、dedecms如果更换目录,后台某项就进不去了如何解决?
后台核心设置中修改成现在的 项目目录名称
9、dedecms中自定义模型的理解?
在织梦系统中有内容模型这个概念,不同内容模型可以用来构建不同内容形式的站点,在系统中自带了以下几种模型:普通文章、图集、软件、商品、分类信息、专题。通过系统自带的模型,我们可以用来构建不同类型的站点,例如:使用图集可以做一个图片站,用软件模型构建一个软件下载站点。
当然以上随系统附带的模型被称为系统模型,用户可以自己定义一些模型,比如图书、音乐专辑等,自定义了这些模型才可以构建更多内容形式的站点。
相当于我们自动添加了表结构,适应现在当前需求的变化
10、dede中概念,设计和使用模板,必须要理解下面几个概念
(1)板块(封面)模板:
指网站主页或比较重要的栏目封面频道使用的模板,一般用“index_识别ID.htm”命名,此外,用户单独定义的单个页面或自定义标记,也可选是否支持板块模板标记,如果支持,系统会用板块模板标记引擎去解析后才输出内容或生成特定的文件。
(2)列表模板:
指网站某个栏目的所有文章列表的模板,一般用 “list_识别ID.htm” 命名。
(3) 档案模板:
表示文档查看页的模板,如文章模板,一般用 “article_识别ID.htm” 命名。
(4) 其它模板:
一般系统常规包含的模板有:主页模板、搜索模板、RSS、JS编译功能模板等,此外用户也可以自定义一个模板创建为任意文件。
11、dede中几种标签的使用?
列表 内容 等标签 只能在其本范围内使用,列表标签只能在列表中使用,内容标签只能在内容标签中使用。
全局标签能在所有页面中使用
12、熟悉常用类库
(例如:dedesql.class.php);熟悉系统函数库(common.func.php);熟悉自定义函数库(extend.func.php);熟悉前台入口文件(common.inc.php)
七、微信公众平台开发
1、微信运行机制
公众号与php之间用什么语言通信:Xml
Weixin.php中是如何接收公众号数据的:
1
$postStr = $GLOBALS[“HTTP_RAW_POST_DATA”];//接收数据 XML数据
2、消息类型
微信目前提供了7种基本消息类型,分别为:
(1)文本消息(text);
(2)图片消息(image);
(3)语音(voice)
(4)视频(video)
(5)地理位置(location);
(6)链接消息(link);
(7)事件推送(event)
类型。掌握不同的消息类型发送时的数据传递格式
3、将整个文件读入一个字符串的函数是
File_get_contents
4、常用函数
把xml数据解析成对象的函数是
simplexml_load_string( )
将字符串转换为数组的函数是___ explode_________,将数组转化为字符串的函数是____implode________.
编码 URL 字符串的字符串是____urlencode________.
5、Sprintf函数的作用
这个都是可以查手册的。
6、微信公众号出现无法提供服务的原因?
(1)网络原因 ,数据接口原因
(2)代码错误,怎么推测原因
修改的哪里检查一下,如果代码没错
可以输出数据 看一下。用php操作文件
1
2
$myfile = fopen(“newfile.txt”, “w”);
txt=\”aaaaaaaaaa\”;fwrite( txt =\”aaaaaaaaaa\”;fwrite(txt=\”aaaaaaaaaa\”;fwrite(myfile, txt);fclose( txt);fclose(txt);fclose(myfile);
7、自定义菜单的事件推送
单击
单击跳转链接
扫码推事件
扫码推且弹出
弹出系统拍照发图的事件
弹出微信相册发图器的事件
弹出地理位置选择器的事件
8、token的作用
安全机制验证,用于微信服务器与PHP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验证
9、Appid与secrect的作用
请求api接口(例如菜单的操作)时需要传appid与secrect两个值,用来获取应用的授权码
laravle面试题
PHP7 和 PHP5 的区别,具体多了哪些新特性?
性能提升了两倍
结合比较运算符 (<=>)
标量类型声明
返回类型声明
try…catch 增加多条件判断,更多 Error 错误可以进行异常处理
匿名类,现在支持通过new class 来实例化一个匿名类,这可以用来替代一些“用后即焚”的完整类定义
…… 了解更多查看文章底部链接 PHP7 新特性
为什么 PHP7 比 PHP5 性能提升了?
变量存储字节减小,减少内存占用,提升变量操作速度
改善数组结构,数组元素和 hash 映射表被分配在同一块内存里,降低了内存占用、提升了 cpu 缓存命中率
改进了函数的调用机制,通过优化参数传递的环节,减少了一些指令,提高执行效率
laravel 模块
服务提供者是什么?
服务提供者是所有 Laravel 应用程序引导启动的中心, Laravel 的核心服务器、注册服务容器绑定、事件监听、中间件、路由注册以及我们的应用程序都是由服务提供者引导启动的。
IoC 容器是什么?
IoC(Inversion of Control)译为 「控制反转」,也被叫做「依赖注入」(DI)。什么是「控制反转」?对象 A 功能依赖于对象 B,但是控制权由对象 A 来控制,控制权被颠倒,所以叫做「控制反转」,而「依赖注入」是实现 IoC 的方法,就是由 IoC 容器在运行期间,动态地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之中。
其作用简单来讲就是利用依赖关系注入的方式,把复杂的应用程序分解为互相合作的对象,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复杂度,实现应用程序代码的低耦合、高扩展。
Laravel 中的服务容器是用于管理类的依赖和执行依赖注入的工具。
Facades 是什么?
Facades(一种设计模式,通常翻译为外观模式)提供了一个”static”(静态)接口去访问注册到 IoC 容器中的类。提供了简单、易记的语法,而无需记住必须手动注入或配置的长长的类名。此外,由于对 PHP 动态方法的独特用法,也使测试起来非常容易。
Contract 是什么?
Contract(契约)是 laravel 定义框架提供的核心服务的接口。Contract 和 Facades 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其作用就是使接口低耦合、更简单。
依赖注入的原理?
这个就不解释了吧,这是理解 IoC 容器的前提。
什么是 Composer, 工作原理是什么?
Composer 是 PHP 的一个依赖管理工具。工作原理就是将已开发好的扩展包从 packagist.org composer 仓库下载到我们的应用程序中,并声明依赖关系和版本控制。
缓存
Redis、Memecached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Redis 支持更加丰富的数据存储类型,String、Hash、List、Set 和 Sorted Set。Memcached 仅支持简单的 key-value 结构。
Memcached key-value存储比 Redis 采用 hash 结构来做 key-value 存储的内存利用率更高。
Redis 提供了事务的功能,可以保证一系列命令的原子性
Redis 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持在磁盘中
Redis 只使用单核,而 Memcached 可以使用多核,所以平均每一个核上 Redis 在存储小数据时比 Memcached 性能更高。
Redis 如何实现持久化?
RDB 持久化,将 redis 在内存中的的状态保存到硬盘中,相当于备份数据库状态。
AOF 持久化(Append-Only-File),AOF 持久化是通过保存 Redis 服务器锁执行的写状态来记录数据库的。相当于备份数据库接收到的命令,所有被写入 AOF 的命令都是以 redis 的协议格式来保存的。
数据库
什么是索引,作用是什么?常见索引类型有那些?Mysql 建立索引的原则?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们包含着对数据表里所有记录的引用指针,相当于书本的目录。其作用就是加快数据的检索效率。常见索引类型有主键、唯一索引、复合索引、全文索引。
索引创建的原则
最左前缀原理
选择区分度高的列作为索引
尽量的扩展索引,不要新建索引
高并发如何处理?
使用缓存
优化数据库,提升数据库使用效率
负载均衡
PHP 的设计模式就不多讲了,但是 SOLID 设计原则是每一位 PHPer 都必须要掌握的。
走向高薪之路:Web前端面试的10道经典题(附答案)
Web前端在近几年是越来越火热了,很多人看到了前端的高薪资,更看到了前端行业的发展前景,所以纷纷投入到学习前端技术学习中来。下面千锋广州小编给大家总结整理一些Web前端经典面试题,助力大家找到更好的工作,走向高薪前端之路。
1、CSS,JS代码压缩,以及代码CDN托管,图片整合。
(1)CSS,JS 代码压缩:
可以应用gulp的gulp-uglify,gulp-minify-css模块完成;可以应用Webpack的 UglifyJsPlugin压缩插件完成。
(2)CDN:
内容分发网络(CDN)是一个经策略性部署的整体系统,包括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网络请求的重定向和内容管理4个要件。主要特点有:本地Cache加速,镜像服务,远程加速,带宽优化。关键技术有:内容发布,内容路由,内容交换,性能管理。CDN网站加速适合以咨询为主的网站。CDN是对域名加速不是对网站服务器加速。CDN和镜像站比较不需要访客手动选择要访问的镜像站。CDN使用后网站无需任何修改即可使用CDN获得加速效果。如果通过CDN后看到的网页还是旧网页,可以通过URL推送服务解决,新增的网页和图片不需要URL推送。使用动态网页可以不缓存即时性要求很高的网页和图片。CDN可以通过git或SVN来管理。
(3)图片整合
减少网站加载时间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减少网站的HTTP请求数。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CSS Sprites——将多个图片整合到一个图片中,然后再用CSS来定位。缺点是可维护性差。可以使用百度的fis/Webpack来自动化管理sprite。
2、如何利用Webpack把代码上传服务器以及转码测试?
(1)代码上传:
可以使用sftp-Webpack-plugin,但是会把子文件夹给提取出来,不优雅。可以使用gulp+Webpack来实现。
(2)转码测试
Webpack应用babel来对ES6转码,开启devtool: “source-map\” 来进行浏览器测试。应用karma或mocha来做单元测试。
3、项目上线流程是怎样的?
(1)流程建议
– 模拟线上的开发环境
本地反向代理线上真实环境开发即可。(apache,nginx,nodejs均可实现)
– 模拟线上的测试环境
模拟线上的测试环境,其实是需要一台有真实数据的测试机,建议没条件搭daily的,就直接用线上数据测好了,只不过程序部分走你们的测试环境而已,有条件搭daily最好。
– 可连调的测试环境
可连调的测试环境,分为2种。一种是开发测试都在一个局域网段,直接绑hosts即可,不在一个网段,就每人分配一台虚拟的测试机,放在大家都可以访问到的公司内网,代码直接往上布即可。
– 自动化的上线系统
自动化的上线系统,可以采用Jenkins。如果没有,可以自行搭建一个简易的上线系统,原理是每次上线时都抽取最新的trunk或master,做一个tag,再打一个时间戳的标记,然后分发到cdn就行了。界面里就2个功能,打tag,回滚到某tag,部署。
– 适合前后端的开发流程
开发流程依据公司所用到的工具,构建,框架。原则就是分散独立开发,互相不干扰,连调时有hosts可绑即可。
(2)简单的可操作流程
– 代码通过git管理,新需求创建新分支,分支开发,主干发布
– 上线走简易上线系统,参见上一节
– 通过gulp+Webpack连到发布系统,一键集成,本地只关心原码开发
– 本地环境通过Webpack反向代理的server
– 搭建基于linux的本地测试机,自动完成build+push功能
4、工程化怎么管理的?
gulp和Webpack
5、git常用命令
Workspace:工作区
Index / Stage:暂存区
Repository:仓库区(或本地仓库)
Remote:远程仓库
6、Webpack 和 gulp对比
Gulp 就是为了规范前端开发流程,实现前后端分离、模块化开发、版本控制、文件合并与压缩、mock数据等功能的一个前端自动化构建工具。说的形象点,“Gulp就像是一个产品的流水线,整个产品从无到有,都要受流水线的控制,在流水线上我们可以对产品进行管理。” 另外,Gulp是通过task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构建。
Webpack 是当下最热门的前端资源模块化管理和打包工具。它可以将许多松散的模块按照依赖和规则打包成符合生产环境部署的前端资源。还可以将按需加载的模块进行代码分隔,等到实际需要的时候再异步加载。通过 loader的转换,任何形式的资源都可以视作模块,比如 CommonJs 模块、AMD 模块、ES6 模块、CSS、图片、JSON、Coffeescript、LESS 等。
Gulp和Webpack功能实现对比:从基本概念、启动本地Server、sass/less预编译、模块化开发、文件合并与压缩、mock数据、版本控制、组件控制八个方面对Gulp和Webpack进行对比。
7、Webpack打包文件太大怎么办?
Webpack 把我们所有的文件都打包成一个 JS 文件,这样即使你是小项目,打包后的文件也会非常大。可以从去除不必要的插件,提取第三方库,代码压缩,代码分割,设置缓存几个方面着手优化。
8、不想让别人盗用你的图片,访问你的服务器资源该怎么处理?
目前常用的防盗链方法主要有两种:
(1)设置Referer:适合不想写代码的用户,也适合喜欢开发的用户
(2)签名URL:适合喜欢开发的用户
9、精灵图和base64如何选择?
css精灵,用于一些小的图标不是特别多,一个的体积也稍大,比如大于10K(这个没有严格的界定)。
base64,用于小图标体积较小(相对于css精灵),多少都无所谓。字体图标,用于一些别人做好的图标库(也有少数自己去做的)用起来比较方便,他的图标只能用于单色,图标用只能于一种颜色。
10、Webpack怎么引入第三方的库?
拿jQuery为例:
entry: {
page: \’path/to/page.js\’,
jquery: \’node_modules/jquery/dist/jquery.min.j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 \’index.html\’,
template: \’index.html\’,
inject: true,
chunks: [\’jquery\’, \’page\’] // 按照先后顺序插入script标签
})
以前十道题为Web前端较常出现的面试题。大家可以收藏学习一下,对于面试Web前端的小伙伴可以多留意,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2023年前端Vue常见面试题大全
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前端vue面试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于前端来说,尽管css、html、js是主要的基础知识,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mv*框架以及小程序框架。因此,对于前端开发者而言,需要对一些前端框架进行熟练掌握。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聊一聊VUE及全家桶的常见面试问题。
- vue是双向绑定
- react没有数据双向绑定,react是单向数据流
使用场景:react:期待构建大型应用程序,期待同时适用与web端和原生app的框架,期待最大的生态系统。
vue:期待模板搭建应用,期待简单和能用就行的东西,期待应用尽可能的小和快。
- Axios 是一个基于 promise 的 HTTP 库,可以用在浏览器和 node.js 中。前端最流行的 ajax 请求库。
- react/vue 官方都推荐使用 axios 发 ajax 请求。
特点:
- 基于 promise 的异步 ajax 请求库,支持promise所有的API
- 浏览器端/node 端都可以使用,浏览器中创建XMLHttpRequests
- 支持请求/响应
- 支持请求取消
- 可以转换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并对响应回来的内容自动转换成 JSON类型的数据
- 批量发送多个请求
- 安全性更高,客户端支持防御 XSRF,就是让你的每个请求都带一个从cookie中拿到的key, 根据浏览器同源策略,假冒的网站是拿不到你cookie中得key的,这样,后台就可以轻松辨别出这个请求是否是用户在假冒网站上的误导输入,从而采取正确的策略。
常用语法:
- axios(config): 通用/最本质的发任意类型请求的方式
- axios(url[, config]): 可以只指定 url 发 get 请求
- axios.request(config): 等同于 axios(config)
- axios.get(url[, config]): 发 get 请求
- axios.delete(url[, config]): 发 delete 请求
- axios.post(url[, data, config]): 发 post 请求
- axios.put(url[, data, config]): 发 put 请求
- axios.defaults.xxx: 请求的默认全局配置
-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 添加请求
- 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 添加响应
- axios.create([config]): 创建一个新的 axios(它没有下面的功能)
- axios.Cancel(): 用于创建取消请求的错误对象
- axios.CancelToken(): 用于创建取消请求的 token 对象
- axios.isCancel(): 是否是一个取消请求的错误
- axios.all(promises): 用于批量执行多个异步请求
- axios.spread(): 用来指定接收所有成功数据的回调函数的方法
- JQuery与另外几者最大的区别是JQuery是事件驱动,其他两者是数据驱动。
- JQuery业务逻辑和UI更该混在一起,UI里面还参杂着交互逻辑,让本来混沌的逻辑更加混乱。
- Angular,Vue是双向绑定,而React不是。
在钩子函数mounted()中才能开始访问操作dom,因为在mounted()生命周期前,dom刚好渲染好,但还未挂载到页面,如果在这之前进行dom操作,将找不到dom节点。
因为组件是用来复用的,因为js里对象是引用关系,如果data是对象形式,那么data的作用域是没有隔离的,在多个子组件时,会被外部因素影响,如果data是一个函数,那么每个实例可以独自拥有一份返回对象的拷贝,组件实例之间的data属性值不会互相影响
Vue在创建组件的时候,会给组件生成唯一的id值,当style标签给scoped属性时,会给组件的html节点都加上这个id值标识,如data-v4d5aa038,然后样式表会根据这id值标识去匹配样式,从而实现样式隔离。
相同点:
v-show和v-if都能控制元素的显示和隐藏。
不同点:
实现本质方法不同:v-show本质就是通过设置css中的display设置为none;控制隐藏v-if是动态的向DOM树内添加或者删除DOM元素;
v-show都会编译,初始值为false,只是将display设为none,但它也编译了;v-if初始值为false,就不会编译了。
总结:v-show只编译一次,后面其实就是控制css,而v-if不停的销毁和创建,如果要频繁切换某节点时,故v-show性能更好一点。
model-view-viewModel(MVVM)是一个软件架构设计模式,能够实现前端开发和后端业务逻辑的分离,其中model指数据模型,负责后端业务逻辑处理,view指视图层,负责前端整个用户界面的实现,viewModel则负责view层和model层的交互。
函数式组件与普通组件的区别:
函数式组件需要在声明组件是指定 functional:true不需要实例化,所以没有this,this通过render函数的第二个参数context来代替没有声明周期钩子函数,不能使用计算属性,watch不能通过$emit对外暴露事件,调用事件只能通过context.listeners.click的方式调用外部传入的事件因为函数式组件是没有实例化的,所以在外部通过ref去引用组件时,实际引用的是HTMLElement函数式组件的props可以不用显示声明,所以没有在props里面声明的属性都会被自动隐式解析为prop,而普通组件所有未声明的属性都解析到 $attrs里面,并自动挂载到组件根元素上面(可以通过inheritAttrs属性禁止)。
优点:
由于函数组件不需要实例化,无状态,没有生命周期,所以渲染性能要好于普通组件函数式组件结构比较简单,代码结构更清晰。
使用场景:
一个简单的展示组件,作为容器组件使用 比如 router-view 就是一个函数式组件高阶组件—用于接收一个组件作为参数,返回一个被包装过的组件。
11.能说下 vue-router 中常用的路由模式实现原理吗?
hash模式:
location.hash的值实际就是URL中 #后面的东西,它的特点在于:hash虽然出现URL中,但不会被包含在HTTP请求中,对后端完全没有影响,因此改变hash不会重新加载页面。
可以为hash的改变添加监听事件,每一次改变hash(window.location.hash)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利用hash的以上特点,基于可以来实现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的功能了。
history模式:
利于了HTM5 History lnterface中新增的pushState()和replaceState()方法,这两个方法应用与浏览器的历史记录栈,在当前已有的back,forward,go的基础之上,它们提供了对历史记录进行修改的功能,这两个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当调用他们修改浏览器历史栈后,虽然URL改变了,但浏览器不会刷新页面,这就为但也应用前端路由“更新视图但不重新请求页面”提供了基础。
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get请求在url中传递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没有
post比get更安全,因为get参数都暴漏在url中,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
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get请求会浏览器主动cache,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get和post本质上就是TCP链接,并无差别,但由于HTTP的规定和浏览器/服务器的限制,导致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出一些不同
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
cookie数据存放在客户的浏览器上,session存放在服务器cookie不是很安全,别人可以分析存放在本地的COOKIE进行COOKIE欺骗,考虑安全应该使用seesion。
session会在一定事件内保存在服务器上,当访问增多,会比较占用你的服务器的性能,考虑到减轻服务器性能方面,应当使用cookie。
单个cookie保存的数据不能超过4k,很多浏览器都限制一个站点最多保存20个cookie
浏览器为了安全机制,采用同源策略,域名,协议,端口号一致的才可以进行访问;
jsonp:是通过script标签的src属性来实现跨域的,通过src传过去一个函数,把数据放在函数的实参调用就可以拿到数据,由于是用src的链接,所以jsonp只支持get方式
cors:改变请求头信息,客户端加:Origin:地址。服务器: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地址.支持IE10以上。
webpack:devServer里配置proxy:{api:\’地址\’};
nginx反向代理:
1.父传子:props
父组件通过 props 向下传递数据给子组件。注:组件中的数据共有三种形式:data、props、computed
2.父传子孙:provide 和 inject
父组件定义provide方法return需要分享给子孙组件的属性,子孙组件使用 inject 选项来接收指定的我们想要添加在这个实例上的 属性;
3.子传父:通过事件形式
子组件通过 $emit()给父组件发送消息,父组件通过v-on绑定事件接收数据。
4.父子、兄弟、跨级:eventBus.js
这种方法通过一个空的 Vue 实例作为中央事件总线(事件中心),用它来(e m i t ) 触 发 事 件 和 ( emit)触发事件和(emit)触发事件和(on)监听事件,巧妙而轻量地实现了任何组件间的通信。
5.通信插件:PubSub.js
6.vuex
vuex 是 vue 的状态管理器,存储的数据是响应式的。只需要把共享的值放到vuex中,其他需要的组件直接获取使用即可;
轻量级框架:只关注视图层,是一个构建数据的视图集合,大小只有几十kb
简单易学:国人开发,中文文档,不存在语言障碍,易于理解学习
双向数据绑定:保留了angular的特点,在数据操作方面更为简单
组件化:保留了react的优点,实现了html的封装和重用,在构建单页面应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视图,数据,结构分离:使数据的更改更为简单,不需要进行逻辑代码的修改,只需要操作数据就能完成相关操作
虚拟DOM:dom操作是非常耗费性能的,不再使用原生dom操作节点,极大解放dom操作,但具体操作的还是dom不过是换了另一种方式
运行速度更快:相比较于react而言,同样是操作虚拟dom,就性能而言,vue存在很大优势
作用:解析和转换.vue文件。提取出其中的逻辑代码 script,样式代码style,以及HTML 模板template,再分别把他们交给对应的loader去处理
用途:js可以写es6,style样式可以 scss或less,template可以加js
特性:
1、允许为 Vue 组件的每个部分使用其它的 webpack loader,例如在css-loader:加载由vue-loader提取出的CSS代码。
vue-template-compiler:把vue-loader提取出的HTML模板编译成可执行的javascript代码
接口请求一般放在mounted中,在html渲染后调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服务端渲染时不支持mounted,需要放到created中。
提供一个在页面上以存在的DOM元素作为Vue实例的挂载目标,可以是CSS选择器,也可以是一个HTMLElement实例。
把不常改变的库放到index.html中,通过cdn引入vue路由的懒加载vue组件尽量不要全局引入使用轻量级的工具库
assets文件夹是放静态资源;
components是方组件;
router是定义路由相关的配置
view是视图
app.vue是一个应用主组件
main.js是入口文件
router为VueRouter的实例,相当于一个全局的路由器对象,里面含有很多属性和子对象,例如history对象。经常用的跳转链接就可以用this.$router.push,和router-link跳转一样。
route相当于当前正在跳转的路由对象。可以从里面获取name,path,params,query等
vue3.0的目标是让Vue核心变得更小,更快,更强大
优点:
保证性能下线
无需手动操作DOM
跨平台
缺点:
无法进行极致优化
用JavaScript对象模拟真实DOM树,对真实DOM进行抽象
diff算法:比较两棵虚拟树的差异
pach算法:将两个虚拟DOM对象的差异应用到真实的DOM树
由于JavaScript的限制,Vue不能检测到以下数组的变动:
当你利用索引直接设置一个数组项时
当你修改数组的长度时
每一个类都是一个显示原型prototype
每一个类都有一个隐式原型__proto__
实例的_proto__等于类的显示原型prototype
当去查找一个实例的属性或方法,先在自身查找,找不到则沿着__proto__向上查找
我们把原型__proto__与原型__proto__形成的链条关系叫做原型链
作用是:实现了JS的继承,让实列拥有了类的公用方法
箭头函数没有原型,原型是undefined
箭头函数this指向全局对象,而函数指向引用对象
call,apply,bind方法改变不了箭头函数的指向
数据总是从父组件传到子组件,子组件没有权利修改父组件传过来的数据,只能请求父组件对原数据进行修改
Vue Router是Vue.js官方的路由管理器。它和Vue.js的核心深度集成,让构建单页面应用变得易如反掌<router-link>和<router-view>和<keep-alive>
解决两个问题多个组件依赖于同一状态时,对于多层嵌套的组件的传参将会非常繁琐,并且对于兄弟组件间的状态传递无能为力来自不同组件的行为需要变更同一状态。
如果应用够简单,最好不要使用 Vuex,一个简单的 store 模式即可;
需要构建一个中大型单页应用时,使用Vuex能更好地在组件外部管理状态
当项目遇到多个组件依赖于同一状态时,来自不同组件的行为需要变更同一状态
存储在state中,改变Vuex中的状态的唯一途径就是显式地提交(commit)mutation
JQuery是直接操作DOM,Vue不直接操作DOM,Vue的数据与视图是分开的,Vue只需要操作数据就行了
在操作DOM频繁的场景里,JQuery的操作DOM行为是频繁的,而Vue利用虚拟DOM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更新DOM时的性能
Vue中不提倡直接操作DOM,开发者只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 数据层面上
Vue集成的一些库,大大提高开发效率,比如Vuex,Router等
slot插槽,可以理解为slot在组件模板中提前占据了位置,当复用组件时,使用相关的slot标签时,标签里的内容就会自动替换组件模板中对应slot标签的位置,作为承载分发内容的出口
主要作用是:复用和扩展组件,做一些定制化组件的处理
vue2.x版本中,当 v-if 与 v-for 一起使用时,v-for 具有比 v-if 更高的优先级;
vue3.x版本中,当 v-if 与 v-for 一起使用时,v-if 具有比 v-for 更高的优先级。
官网明确指出:避免 v-if 和 v-for 一起使用,永远不要在一个元素上同时使用 v-if 和 v-for。
可以先对数据在计算数据中进行过滤,然后再进行遍历渲染;
操作和实现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页面也会正常展示。但是会带来不必要的性能消耗;
使用vue开发时,在vue初始化之前,由于div是不归vue管的,所以我们写的代码在还没有解析的情况下会容易出现花屏现象,看到类似于{{message}}的字样,虽然一般情况下这个时间很短暂,但是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解决方法:在css里加上
数据驱动,组件系统
数据驱动:ViewModel,保证数据和视图的一致性
组件系统:应用类UI可以看作全部是由组件树构成的
定义在一个函数内部的函数。其中一个内部函数在包含它们的外部函数之外被调用时,就会形成闭包。
用途:1.模仿块级作用域,2.存储变量,3.封装私有变量
1.props/$emit
父组件A通过props的方式向子组件B传递,B to A 通过在B组件中$emit,A组件中v-on的方式实现
2.$emit/$on
通过一个空的Vue实例作为中央事件总线,用它来触发事件和监听事件,轻量地实现了任何组件间的通信
3.vuex
4.$attrs/$listeners
当一个组件没有声明任何 prop 时,可以通过 v-bind=\”$attrs\” 传入内部组件
Promise是一种常用的异步解决方案,解决回调地狱的问题。
1.Set 是一种叫做集合的数据结构,Map 是一种叫做字典的数据结构。
2.set是以 [value]的形式储存元素,字典 是以 [key:value] 的形式储存
1.命名方式
构造函数名称通常首字母要大写
普通函数名称首字母要小写, 使用驼峰命名方式。
2.this的指向问题
构造函数的this会绑定到创建的对象实例上;
普通函数的this则属于此函数的调用者;
3.调用方式的不同
构造函数需要使用new运算符调用, 如果构造函数没有参数可以省略小括号, 比如new Object;普通函数的调用不需要new 运算符, 而且必须有小括号。比如: function(){};
直观区别:hash模式url带#号,history模式不带#号。
如果后台没有做相应配置,history页面会在再次刷新的时候,报404错误;
加载渲染过程: 父beforeCreate->父created->父beforeMount->子beforeCreate->子created->子beforeMount->子mounted->父mounted
子组件更新过程:父beforeUpdate->子beforeUpdate->子updated->父updated
父组件更新过程:父beforeUpdate->父updated
销毁过程: 父beforeDestroy->子beforeDestroy->子destroyed->父destroyed
vue-router中默认使用的是hash模式
hash模式, 带#。如:http://localhost:8080/#/pageA。改变hash,浏览器本身不会有任何请求服务器动作的,但是页面状态和url已经关联起来了。
history模式,不带#, 如:http://localhost:8080/ 正常的而路径,并没有#。基于HTML5的 pushState、replaceState实现
< keep-alive >是Vue的内置组件,能在组件切换过程中将状态保留在内存中,防止重复渲染DOM。
< keep-alive > 包裹动态组件时,会缓存不活动的组件实例,而不是销毁它们。
相同点: v-show 和 v-if 都能控制元素的显示和隐藏。
v-show指令是通过修改元素的display的CSS属性让其显示或者隐藏
v-if指令是直接销毁和重建DOM达到让元素显示和隐藏的效果
官方解释:Vue.extend 使用基础 Vue 构造器,创建一个“子类”。参数是一个包含组件选项的对象。
其实就是一个子类构造器,是Vue组件的核心api。实现思路就是使用原型继承的方法返回了 vue 的子类,并且利用 mergeOptions 把传入组件
同步: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必须等请求到内容,才能刷新页面,用户才能看到新内容
异步: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这时可以做其他事情,内容请求到时,用户不用刷新页面,也可以看到新内容
1.在实例创建之后添加新的属性到实例上(给响应式对象新增属性)
2.直接更改数组下标来修改数组的值。
可维护性会下降,想修改数据要维护三个地方;
可读性会下降,因为一个组件里的数据,根本就看不出来是从哪来的;
增加耦合,大量的上传派发,会让耦合性大大增加,本来Vue用Component就是为了减少耦合,现在这么用,和组件化的初衷相背。
Server-Side Rendering 我们称其为SSR,意为服务端渲染指由服务侧完成页面的 HTML 结构拼接的页面处理技术,发送到浏览器,然后为其绑定状态与事件,成为完全可交互页面的过程;
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
seo:搜索引擎优先爬取页面HTML结构,使用ssr时,服务端已经生成了和业务想关联的HTML,有利于seo
首屏呈现渲染:用户无需等待页面所有js加载完成就可以看到页面视图(压力来到了服务器,所以需要权衡哪些用服务端渲染,哪些交给客户端)
缺点
复杂度:整个项目的复杂度
性能会受到影响服务器负载变大,相对于前后端分离务器只需要提供静态资源来说,服务器负载更大,所以要慎重使用
55.SSR优缺点?
优点:
SSR 有着更好的 SEO(搜索引擎优化)、并且首屏加载速度更快。
缺点:
开发条件会受限制,服务器端渲染只支持 beforeCreate 和 created 两个钩子,当我们需要一些外部扩展库时需要特殊处理,服务端渲染应用程序也需要处于 Node.js 的运行环境。
服务器会有更大的负载需求。
由于使用单一状态树,应用的所有状态会集中到一个比较大的对象。当应用变得非常复杂时,store 对象就有可能会变得相当臃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Vuex 允许我们将 store 分割成模块(module)。每个模块拥有自己的 state、mutation、action、getter、甚至是嵌套子模块
需要做 vuex 数据持久化,一般使用本地储存的方案来保存数据,可以自己设计存储方案,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插件。
推荐使用 vuex-persist 插件,它是为 Vuex 持久化储存而生的一个插件。不需要你手动存取 storage,而是直接将状态保存至 cookie 或者 localStorage中。
nextTick 中的回调是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的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 DOM。主要思路就是采用微任务优先的方式调用异步方法去执行 nextTick 包装的方法。
当有相同标签名的元素切换时,为避免渲染问题,需要通过 key 特性设置唯一的值来标记以让 Vue 区分它们,否则 Vue 为了效率只会替换相同
Vue在页面上渲染的节点,及其子节点称为“虚拟节点 (Virtual Node)”,简写为“VNode”。“虚拟 DOM”是由 Vue 组件树建立起来的整个 VNode 树的称呼。
1.没有this,降低组件的耦合性,使组件复用,开发修改团队合作更加方便
2.写更加直观,接近原生js
3.按需导入方式,节省资源
根据传递过来的数组选项,循环遍历生成对应 key-value ,然后返回一个对象
Vuex的原理是通过 new Vue产生实例,达到响应式数据变化的目的
state :state作为data属性 $state传入,通过 new Vue 初始化后变成响应式数据
getters:getters本质上就是一个计算属性computed,Vuex内部会声明一个 computed 对象,
然后将 getters 遍历成 key value 形式,添加到 computed 上,最后通过 new vue 处理
v-if 和v-for区分使用场景
computed和method区分使用场景
v-for遍历必须为item添加key,且避免同时使用vif
懒加载事件的销毁第三方模块按需导入SPA 页面采用keep-alive缓存组件路由懒加载组件的延迟加载,可以把页面资源划分为多份,用到的时候才会按需加载,这样减少第一次加载的消耗。
对于短时间的大量操作(缩放、滚动)使用防抖、节流函数代码精简,去除 console ,可复用的方法、组件提取出来不要写行内样式,避免dom重绘
key保证唯一性
v-if 当值为false时内部指令不会执行,具有阻断功能,很多情况下使用v-if替代v-show服务端渲染ssr
vue-router 有 3 种路由模式:hash、history、abstract
1.hash: 使用 URL hash 值来作路由。支持所有浏览器,包括不支持 HTML5 History Api 的浏览器;
2.history : 依赖 HTML5 History API 和服务器配置。具体可以查看 HTML5 History 模式;
3.abstract : 支持所有 JavaScript 运行环境,如 Node.js 服务器端。如果发现没有浏览器的 API,路由会自动强制进入这个模式.
1.简洁:页面由HTML模板+JSON数据+ Vue. js实例化对象组成。
2.数据驱动:自动计算属性和追踪依赖的模板表达式。
3.组件化:用可复用、解耦的组件来构造页面。
4.轻量:代码量小,不依赖其他库。
5.快速:精确而有效地批量实现DOM更新。
6.易获取:可通过npm、 bower等多种方式安装,很容易融入
68.axios是什么?如何使用它?
axios是在vue2.0中用来替换 vue-resource.js插件的一个模块,是一个请求后台的模。
(axios另一种解释:易用、简洁且高效的http库,支持node端和浏览器端,支持Promise,支持等高级配置)
用 npm install axios安装 axios。基于 EMAScript 6 的 EMAScript Module规范,通过 import关键字将 axios导入,并添加到 Vue. js类的原型中。
这样每个组件(包括vue.js实例化对象)都将继承该方法对象。它定义了get、post等方法,可以发送get或者post请求。
在then方法中注册成功后的回调函数,通过箭头函数的作用域特征,可以直接访问组件实例化对象,存储返回的数据。
对“src”属性插值将导致404请求错误。应使用 v-bind:src格式代替。
在开发业务时,经常会岀现异步获取数据的情况,有时数据层次比较深,如以下代码: span \’v-text=\”a.b.c.d\”></span>,可以使用vm.$set手动定义一层数据: vm.$set(\”demo\”,a.b.c.d)
在组件中的style前面加上scoped
vue用来写路由一个插件。router-link、router-view
1.可以在钩子函数 created、beforeMount、mounted 中进行调用,(推荐使用created 钩子函数)
原因:此时data 已经创建,可以将服务端返回的数据进行赋值
2.created 钩子函数中调用异步请求优点:
能更快获取到服务端数据,减少页面 loading 时间;
3.ssr 不支持 beforeMount 、mounted 钩子函数,所以放在 created 中有助于一致性;
74.computed 和 watch 的区别和运用的场景?
区别:
1.computed: 是计算属性,依赖其它属性值,并且 computed 的值有缓存, 只有它依赖的属性值发生改变,下一次获取 computed 的值时才会重新计算 computed 的值;
2.watch: 更多的是「观察」的作用,类似于某些数据的监听回调 , 每当监听的数据变化时都会执行回调进行后续操作;
运用场景:
1.当我们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并且依赖于其它数据时,应该使用 computed, 因为可以利用 computed 的缓存特性,避免每次获取值时,都要重新计算;
2.当我们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应该使用 watch, 使用 watch 选项允许我们执行异步操作 ( 访问一个 API ),限制我们执行该操作的频率, 并在我们得到最终结果前,设置中间状态。这些都是计算属性无法做到的。
1.加载渲染过程父 beforeCreate -> 父 created -> 父 beforeMount -> 子 beforeCreate -> 子 created -> 子 beforeMount -> 子 mounted -> 父 mounted
2.子组件更新过程父 beforeUpdate -> 子 beforeUpdate -> 子 updated -> 父 updated
3.父组件更新过程父 beforeUpdate -> 父 updated
4.销毁过程父 beforeDestroy -> 子 beforeDestroy -> 子 destroyed -> 父 destroyed
v-model 本质上不过是语法糖,v-model 在内部为不同的输入元素使用不同的属性并抛出不同的事件
有五种,分别是State , Getter , Mutation , Action , Module (就是mapAction)
1. state:vuex的基本数据,用来存储变量
2. geeter:从基本数据(state)派生的数据,相当于state的计算属性
3. mutation:提交更新数据的方法,必须是同步的(如果需要异步使用action)。每个mutation 都有一个字符串的 事件类型 (type) 和 一个 回调函数 (handler)。回调函数就是我们实际进行状态更改的地方,并且它会接受 state 作为第一个参数,提交载荷作为第二个参数。
4. action:和mutation的功能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1. Action 提交的是 mutation,而不是直接变更状态。 2. Action 可以包含任意异步操作。
5. modules:模块化vuex,可以让每一个模块拥有自己的state、mutation、action、getters,使得结构非常清晰,方便管理。
getter 可以对 state 进行计算操作,它就是 store 的计算属性
虽然在组件内也可以做计算属性,但是 getter 可以在多给件之间复用
如果一个状态只在一个组件内使用,是可以不用 getters
使用了函数劫持的方式,重写了数组的方法,Vue将data中的数组进行了原型链重写,指向了自己定义的数组原型方法。
这样当调用数组api时,可以通知依赖更新。如果数组中包含着引用类型,会对数组中的引用类型再次递归遍历进行监控。
这样就实现了监测数组变化。
会: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会检测变动 进行页面更新
不会:filter() concat() slice() map() 新数组替换旧数组 不会改变原数组,页面不更新 不会被拦截
Vue.set / this.$set 强制更新
SPA( single page application )仅在 Web 页面初始化时加载相应的 HTML、JavaScript 和 CSS。
一旦页面加载完成,SPA 不会因为用户的操作而进行页面的重新加载或跳转
而页面的变化是利用路由机制实现 HTML 内容的变换,避免页面的重新加载。
优点:
用户体验好,内容的改变不需要重新加载整个页面,避免了不必要的跳转和重复渲染
减少了不必要的跳转和重复渲染,这样相对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前后端职责分离,架构清晰,前端进行交互逻辑,后端负责数据处理
缺点:
初次加载耗时多不能使用浏览器的前进后退功能,由于单页应用在一个页面中显示所有的内容,所以,无法前进后退不利于搜索引擎检索:由于所有的内容都在一个页面中动态替换,所以在SEO上有着天然的弱势
生命周期通俗说就是Vue实例从创建到销毁的过程,就是生命周期。
beforecreate (初始化界面前)
created (初始化界面后)
beforemount (渲染界面前)
mounted (渲染界面后)
beforeUpdate (更新数据前)
updated (更新数据后)
beforedestory (卸载组件前)
destroyed (卸载组件后)
Style 也可以通过对象语法和数组语法进行动态绑定
Class 可以通过对象语法和数组语法进行动态绑定
钩子函数种类有:
全局的路由钩子函数:beforeEach、afterEach(一般用于全局进行权限跳转)
单个的路由钩子函数:beforeEnter、beforeLeave(路由内部钩子,一般在路由表里)
组件内的路由钩子函数:beforeRouteEnter、beforeRouteLeave、beforeRouteUpdate
beforeEach:每一次路由该变的之后页面加载之前执行,三个参数(to 将要进入的路由对象、from 即将离开的路由对象、next 跳转方法),next 必须调用
afterEach:每一次路由该变的之后页面加载之后执行;两个参数(to 将要进入的路由对象、from 即将离开的路由对象)
beforeEnter:进入指定路由跳转时需要执行的逻辑
beforeLeave:离开指定路由跳转时需要执行的逻辑
beforeRouteEnter、beforeRouteLeave、 beforeRouteUpdate都是写在组件里面,也有三个参数(to、from、next)
Vue3.x 改用 Proxy 替代 Object.defineProperty。因为 Proxy 可以直接监听对象和数组的变化,并且有多达13种拦截方法。
axios是通过promise实现对ajax技术的一种封装,就像jQuery实现ajax封装一样。
简单来说: ajax技术实现了网页的局部数据刷新,axios实现了对ajax的封装。 axios是ajax ajax不止axios。
方法1.后台更改header
方法2.使用JQuery提供的jsonp
方法3.使用http-proxy-middleware 代理解决(项目使用vue-cli脚手架搭建)
Vue的模式是m-v-vm模式,即(model-view-modelView),
通过modelView作为中间层(即vm的实例),进行双向数据的绑定与变化。
1.watch 为了监听某个响应数据的变化。computed 是自动监听依赖值的变化,从而动态返回内容,主要目的是简化模板内的复杂运算。所以区别来源于用法,只是需要动态值,那就用 computed ;需要知道值的改变后执行业务逻辑,才用 watch。
2.methods是一个方法,它可以接受参数,而computed 不能,computed 是可以缓存的,methods 不会。computed 可以依赖其他 computed,甚至是其他组件的 data。
专注于处理模块化的项目,能做到开箱即用,一步到位可通过plugin扩展,完整好用又不失灵活使用场景不局限于web开发社区庞大活跃,经常引入紧跟时代发展的新特性,能为大多数场景找到已有的开源扩展良好的开发体验
1.Vue的生命周期钩子就是回调函数而已,当创建组件实例的过程中会调用对应的钩子方法。
2.内部会对钩子函数进行处理,将钩子函数维护成数组的形式
vue.js 是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劫持各个属性的setter,getter,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的监听回调。
1.开发环境下,打包生成的文件存放于内存中,无法获取最终打包生成的文件
2.开发环境下,打包生成的文件不会进行代码压缩和性能优化
全局守卫:
1.beforEach 全局前置守卫
2.afterEach 全局后置守卫
3.beforeResolve 全局解析守卫
独享守卫:
1.beforeEnter 单个路由守卫
组件内部守卫:
1.beforeRouterEnter 无法获取组件 this
2.beforeRouteUpdate 当前路由改变,但组件被复用时调用;例:foo/1 => foo/2
3.beforeRouteLeave 离开后,禁止用户在未保存修改前离开
95.SPA首屏加载速度慢的怎么解决?
首屏时间(First Contentful Paint),指的是浏览器从响应用户输入网址地址,到首屏内容渲染完成的时间,此时整个网页不一定要全部渲染完成,但需要展示当前视窗需要的内容;
加载慢的原因:
网络延时问题
资源文件体积是否过大
资源是否重复发送请求去加载了
加载脚本的时候,渲染内容堵塞了
常见的几种SPA首屏优化方式
减小入口文件积
静态资源本地缓存
UI框架按需加载
图片资源的压缩
组件重复打包
开启GZip压缩
使用SSR
处理组件配置项;初始化根组件时进行了选项合并操作,将全局配置合并到根组件的局部配置上;初始化每个子组件时做了一些性能优化,将组件配置对象上的一些深层次属性放到 vm.$options 选项中,以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初始化组件实例的关系属性,比如 p a r e n t 、 parent、parent、children、r o o t 、 root、root、refs 等处理自定义事件调用 beforeCreate 钩子函数
初始化组件的 inject 配置项,得到 ret[key] = val 形式的配置对象,然后对该配置对象进行响应式处理,并代理每个 key 到 vm 实例上数据响应式,处理 props、methods、data、computed、watch 等选项解析组件配置项上的 provide 对象,将其挂载到 vm._provided 属性上调用 created 钩子函数。
如果发现配置项上有 el 选项,则自动调用 $mount 方法,也就是说有了 el 选项,就不需要再手动调用 $mount 方法,反之,没提供 el 选项则必须调用 $mount接下来则进入挂载阶段
MVVM 由 Model、View、ViewModel 三部分构成,Model 层代表数据模型,也可以在Model中定义数据修改和操作的业务逻辑;View 代表UI 组件,它负责将数据模型转化成UI 展现出来;ViewModel 是一个同步View 和 Model的对象。
在MVVM架构下,View 和 Model 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ViewModel进行交互,Model 和 ViewModel 之间的交互是双向的, 因此View 数据的变化会同步到Model中,而Model 数据的变化也会立即反应到View 上。
ViewModel 通过双向数据绑定把 View 层和 Model 层连接了起来,而View 和 Model 之间的同步工作完全是自动的,无需人为干涉,因此开发者只需关注业务逻辑,不需要手动操作DOM, 不需要关注数据状态的同步问题,复杂的数据状态维护完全由 MVVM 来统一管理
实现mvvm的数据双向绑定,是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给各个属性添加setter,getter并劫持监听,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的监听回调。就必须要实现以下几点:
1、实现一个数据监听器Observer,能够对数据对象的所有属性进行监听,如有变动可拿到最新值并通知订阅者
2、实现一个指令解析器Compile,对每个元素节点的指令进行扫描和解析,根据指令模板替换数据,以及绑定相应的更新函数
3、实现一个Watcher,作为连接Observer和Compile的桥梁,能够订阅并收到每个属性变动的通知,执行指令绑定的相应回调函数,从而更新视图
什么是响应式,也即是说,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视图会重新渲染,匹配更新为最新的值。
Object.defineProperty 为对象中的每一个属性,设置 get 和 set 方法,每个声明的属性,都会有一个 专属的依赖收集器 subs,当页面使用到 某个属性时,触发 ObjectdefineProperty – get函数,页面的 watcher 就会被 放到 属性的依赖收集器 subs 中,在 数据变化时,通知更新;
当数据改变的时候,会触发Object.defineProperty – set函数,数据会遍历自己的 依赖收集器 subs,逐个通知 watcher,视图开始更新;
Vue3.x改用Proxy替代Object.defineProperty。
因为Proxy可以直接监听对象和数组的变化,并且有多达13种拦截方法。并且作为新标准将受到浏览器厂商重点持续的性能优化。
Proxy只会代理对象的第一层,Vue3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判断当前Reflect.get的返回值是否为Object,如果是则再通过reactive方法做代理, 这样就实现了深度观测。
监测数组的时候可能触发多次get/set,那么如何防止触发多次呢?我们可以判断key是否为当前被代理对象target自身属性,也可以判断旧值与新值是否相等,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时,才有可能执行trigger。
1.defineProperty API 的局限性最大原因是它只能针对单例属性做监听。
Vue2.x中的响应式实现正是基于defineProperty中的descriptor,对 data 中的属性做了遍历 + 递归,为每个属性设置了 getter、setter。这也就是为什么 Vue 只能对 data 中预定义过的属性做出响应的原因。
2.Proxy API的监听是针对一个对象的,那么对这个对象的所有操作会进入监听操作, 这就完全可以代理所有属性,将会带来很大的性能提升和更优的代码。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都必须先通过这层拦截,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对外界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改写。
3.响应式是惰性的。
在 Vue.js 2.x 中,对于一个深层属性嵌套的对象,要劫持它内部深层次的变化,就需要递归遍历这个对象,执行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每一层对象数据都变成响应式的,这无疑会有很大的性能消耗。
在 Vue.js 3.0 中,使用 Proxy API 并不能监听到对象内部深层次的属性变化,因此它的处理方式是在 getter 中去递归响应式,这样的好处是真正访问到的内部属性才会变成响应式,简单的可以说是按需实现响应式,减少性能消耗。
1.Proxy 可以直接监听对象而非属性;
2.Proxy 可以直接监听数组的变化;
3.Proxy 有多达 13 种拦截方法,不限于 apply、ownKeys、deleteProperty、has 等等是 Object.defineProperty 不具备的;
4.Proxy 返回的是一个新对象,我们可以只操作新的对象达到目的,而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能遍历对象属性直接修改;
5.Proxy 作为新标准将受到浏览器厂商重点持续的性能优化,也就是传说中的新标准的性能红利;
6.Object.defineProperty 的优势如下:
兼容性好,支持 IE9,而 Proxy 的存在浏览器兼容性问题,而且无法用 polyfill 磨平,因此 Vue 的作者才声明需要等到下个大版本( 3.0 )才能用 Proxy 重写。
我们知道,Vue组件其实就是一个Vue实例。
JS中的实例是通过构造函数来创建的,每个构造函数可以new出很多个实例,那么每个实例都会继承原型上的方法或属性。
Vue的data数据其实是Vue原型上的属性,数据存在于内存当中。Vue为了保证每个实例上的data数据的独立性,规定了必须使用函数,而不是对象。
因为使用对象的话,每个实例(组件)上使用的data数据是相互影响的,这当然就不是我们想要的了。对象是对于内存地址的引用,直接定义个对象的话组件之间都会使用这个对象,这样会造成组件之间数据相互影响。
使用函数后,使用的是data()函数,data()函数中的this指向的是当前实例本身,就不会相互影响了。
而 new Vue 的实例,是不会被复用的,因此不存在引用对象的问题。
可以同名,methods的方法名会被data的属性覆盖;调试台也会出现报错信息,但是不影响执行;
原因:源码定义的initState函数内部执行的顺序:props>methods>data>computed>watch
在created阶段,实例已经被初始化,但是还没有挂载至el上,所以我们无法获取到对应的节点,但是此时我们是可以获取到vue中data与methods中的数据的;
在mounted阶段,vue的template成功挂载在$el中,此时一个完整的页面已经能够显示在浏览器中,所以在这个阶段,可以调用节点了;
相同点:
如果作为模板的数据显示,二者能实现响应的功能,唯一不同的是methods定义的方法需要执行
不同点:
1.computed 会基于响应数据缓存,methods不会缓存;
2.diff之前先看data里的数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变化computed的方法不会执行,但methods里的方法会执行
3.computed是属性调用,而methods是函数调用
简单的说:key是虚拟DOM对象的标识,在更新显示时key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复杂的说:当状态中的数据发生了变化时,react会根据【新数据】生成【新的虚拟DOM】,随后React进行【新虚拟DOM】与【旧虚拟DOM】的diff比较,比较规则如下:
旧虚拟DOM中找到了与新虚拟DOM相同的key
1.若虚拟DOM中的内容没有变,直接使用之前的真是DOM
2.若虚拟DOM中内容变了,则生成新的真实DOM,随后替换掉页面中之前的真实DOM
旧虚拟DOM中未找到与新虚拟DOM相同的key
1.根据数据创建新的真实DOM,随后渲染到页面
若对数据进行:逆序添加/逆序删除等破坏顺序的操作,会产生没有必要的真实DOM更新,界面效果虽然没有问题,但是数据过多的话,会效率过低;
如果结构中还包含输入类的DOM,会产生错误DOM更新,界面有问题;
注意!如果不存在对数据的逆序操作,仅用于渲染表用于展示,使用index作为key是没有问题的。
在vue中,使用watch来监听数据的变化;
1.监听的数据后面可以写成对象形式,包含handler方法,immediate和deep。
2.immediate表示在watch中首次绑定的时候,是否执行handler,值为true则表示在watch中声明的时候,就立即执行handler方法,值为false,则和一般使用watch一样,在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才执行handler。
3.当需要监听一个对象的改变时,普通的watch方法无法监听到对象内部属性的改变,只有data中的数据才能够监听到变化,此时就需要deep属性对对象进行深度监听。
mixins是一种分发 Vue 组件中可复用功能的非常灵活的方式。混合对象可以包含任意组件选项。当组件使用混合对象时,所有混合对象的选项将被混入该组件本身的选项。
而mixins引入组件之后,则是将组件内部的内容如data等方法、method等属性与父组件相应内容进行合并。相当于在引入后,父组件的各种属性方法都被扩充了。
可点击vue中对mixins的理解和使用的介绍作为参考
因为如果不采用异步更新,那么每次更新数据都会对当前组件进行重新渲染;所以为了性能考虑,Vue会在本轮数据更新后,再去异步更新视图。
原理:
1、调用 notify() 方法,通知watcher 进行更新操作
2、依次调用watcher 的 update 方法
3、对watcher 进行去重操作(通过id),放到队列里
4、执行完后异步清空这个队列, nextTick(flushSchedulerQueue) 进行批量更新操作
Vue 的异步更新机制的核心是利用了浏览器的异步任务队列来实现的,首选微任务队列,宏任务队列次之。
当响应式数据更新后,会调用 dep.notify 方法,通知 dep 中收集的 watcher 去执行 update 方法,watcher.update 将 watcher 自己放入一个 watcher 队列(全局的 queue 数组)。
然后通过 nextTick 方法将一个刷新 watcher 队列的方法(flushSchedulerQueue)放入一个全局的 callbacks 数组中。
如果此时浏览器的异步任务队列中没有一个叫 flushCallbacks 的函数,则执行 timerFunc 函数,将 flushCallbacks 函数放入异步任务队列。如果异步任务队列中已经存在 flushCallbacks 函数,等待其执行完成以后再放入下一个 flushCallbacks 函数。
flushCallbacks 函数负责执行 callbacks 数组中的所有 flushSchedulerQueue 函数。
flushSchedulerQueue 函数负责刷新 watcher 队列,即执行 queue 数组中每一个 watcher 的 run 方法,从而进入更新阶段,比如执行组件更新函数或者执行用户 watch 的回调函数。
用法:
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 DOM。
为什么?
Vue 实现响应式并不是数据发生变化之后 DOM 立即变化,而是按一定的策略进行 DOM 的更新。Vue 在更新 DOM 时是异步执行的。只要侦听到数据变化,Vue 将开启一个队列,并缓冲在同一事件循环中发生的所有数据变更。如果同一个 watcher 被多次触发,只会被推入到队列中一次。这种在缓冲时去除重复数据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 DOM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在下一个的事件循环“tick”中,Vue 刷新队列并执行实际 (已去重的) 工作。
所以为了在数据变化之后等待 Vue 完成更新 DOM,可以在数据变化之后立即使用 Vue.nextTick(callback)。这样回调函数将在 DOM 更新完成后被调用。
使用场景
在你更新完数据后,需要及时操作渲染好的 DOM时
Vue除了核心功能默认内置的指令 ,Vue 也允许注册自定义指令。
自定义指令是用来操作DOM的。尽管Vue推崇数据驱动视图的理念,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合数据驱动。自定义指令就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和扩展,不仅可用于定义任何的DOM操作,并且是可复用的。
添加自定义指令的两种方式:
全局指令: 通过 Vue.directive() 函数注册一个全局的指令。
局部指令:通过组件的 directives 属性,对该组件添加一个局部的指令。
省略
你可能注意到这种事件监听的方式违背了关注点分离 (separation of concern) 这个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但不必担心,因为所有的 Vue.js 事件处理方法和表达式都严格绑定在当前视图的 ViewModel 上,它不会导致任何维护上的困难。实际上,使用 v-on 或 @ 有几个好处:
扫一眼 HTML 模板便能轻松定位在 JavaScript 代码里对应的方法。
因为你无须在 JavaScript 里手动绑定事件,你的 ViewModel 代码可以是非常纯粹的逻辑,和 DOM 完全解耦,更易于测试。
当一个 ViewModel 被销毁时,所有的事件处理器都会自动被删除。你无须担心如何清理它们
在一个组件实例中,只有在data里初始化的数据才是响应的,Vue不能检测到对象属性的添加或删除,没有在data里声明的属性不是响应的,所以数据改变了但是不会在页面渲染;
解决办法:
使用 Vue.set(object, key, value) 方法将响应属性添加到嵌套的对象上
由于 Vue 无法探测对象新增属性或者通过索引为数组新增一个元素,所以这才有了 vm.s e t , 它 是 V u e . s e t 的 别 名 。 v m . set,它是 Vue.set 的别名。 vm.set,它是Vue.set的别名。vm.set 用于向响应式对象添加一个新的 property,并确保这个新的 property 同样是响应式的,并触发视图更新。
为对象添加一个新的响应式数据: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为对象增加响应式数据,然后执行 dep.notify 进行依赖通知,更新视图
为数组添加一个新的响应式数据:通过 splice 方法实现
119.第一次页面加载会触发哪几个钩子?
第一次页面加载时会触发 beforeCreate, created, beforeMount, mounted 这几个钩子
1.全局路由
全局导航钩子主要有两种钩子:前置守卫(beforeEach)、后置钩子(afterEach)
2. 路由独享的钩子
单个路由独享的导航钩子,它是在路由配置上直接进行定义的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