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的理解-vue源码 历史 简介 核心特性 和jquery区别 和 react对比

Web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中文译为万维网我们可以将它规划成如下的几个时代来进行理解

  • 石器时代
  • 文明时代
  • 工业革命时代
  • 百花齐放时代

石器时代指的就是我们的静态网页,可以欣赏一下1997的Apple官网

最早的网页是没有数据库的,可以理解成就是一张可以在网络上浏览的报纸,直到CGI技术的出现通过 CGI Perl 运行一小段代码与数据库或文件系统进行交互,如当时的Google(1998年)

ASP,JSP大家应该都不会太陌生,最早出现于 2005 年左右,先后出现了微软的 ASP 和 Java Server Pages [JSP] 等技术,取代了 CGI ,增强了 WEB 与服务端的交互的安全性,类似于下面这样,其实就是Java + HTML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pageEncoding=\”utf-8\”%>

<title>JSP demo</title> `

JSP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太灵活,因为JSP是在服务器端执行的,通常返回该客户端的就是一个HTML文本。我们每次的请求:获取的数据、内容的加载,都是服务器为我们返回渲染完成之后的 DOM,这也就使得我们开发网站的灵活度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同年:Ajax火了(小细节,这里为什么说火了,因为 Ajax 技术并不是 2005 年出现的,他的雏形是 1999 年),现在看来很常见的技术手段,在当时可是珍贵无比

到这里大家就更熟悉了,移动设备的普及,Jquery的出现,以及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 单页面应用)的雏形,Backbone EmberJS AngularJS 这样一批前端框架随之出现,但当时SPA的路不好走,例如SEO问题,SPA 过多的页面、复杂场景下 View 的绑定等,都没有很好的处理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节约了开发人员大量的精力、降低了开发者和开发过程的门槛,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和迭代速度,我们可以称之其为工业时代

这里没有文字,放一张图感受一下

PS:这里为什么要说这么多Web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Web技术的变化之大与快,每一种新的技术出现都是一些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那我们今天的主角Vue又是为了解决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Vue.js(/vjuː/,或简称为Vue)是一个用于创建用户界面的开源JavaScript框架,也是一个创建单页应用的Web应用框架。2016年一项针对JavaScript的调查表明,Vue有着89%的开发者满意度。在GitHub上,该项目平均每天能收获95颗星,为Github有史以来星标数第3多的项目同时也是一款流行的JavaScript前端框架,旨在更好地组织与简化Web开发。Vue所关注的核心是MVC模式中的视图层,同时,它也能方便地获取数据更新,并通过组件内部特定的方法实现视图与模型的交互PS: Vue作者尤雨溪是在为AngularJS工作之后开发出了这一框架。他声称自己的思路是提取Angular中为自己所喜欢的部分,构建出一款相当轻量的框架最早发布于2014年2月

MVVM表示的是 Model-View-ViewModel

  • Model:模型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以及和服务器端进行交互
  • View:视图层:负责将数据模型转化为UI展示出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HTML页面
  • ViewModel:视图模型层,用来连接Model和View,是Model和View之间的通信桥梁

这时候需要一张直观的关系图,如下

1.什么是组件化一句话来说就是把图形、非图形的各种逻辑均抽象为一个统一的概念(组件)来实现开发的模式,在Vue中每一个.vue文件都可以视为一个组件2.组件化的优势

  • 降低整个系统的耦合度,在保持接口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替换不同的组件快速完成需求,例如输入框,可以替换为日历、时间、范围等组件作具体的实现
  • 调试方便,由于整个系统是通过组件组合起来的,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排除法直接移除组件,或者根据报错的组件快速定位问题,之所以能够快速定位,是因为每个组件之间低耦合,职责单一,所以逻辑会比分析整个系统要简单
  • 提高可维护性,由于每个组件的职责单一,并且组件在系统中是被复用的,所以对代码进行优化可获得系统的整体升级

解释:指令 (Directives) 是带有 v- 前缀的特殊属性作用:当表达式的值改变时,将其产生的连带影响,响应式地作用于 DOM

  • 常用的指令
    • 条件渲染指令 v-if
    • 列表渲染指令v-for
    • 属性绑定指令v-bind
    • 事件绑定指令v-on
    • 双向数据绑定指令v-model

没有指令之前我们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先要获取到DOM然后在….干点啥

没有落地使用场景的革命不是好革命,就以一个高频的应用场景来示意吧注册账号这个需求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如下

用jquery来实现大概的思路就是选择流程dom对象,点击按钮隐藏当前活动流程dom对象,显示下一流程dom对象如下图(代码就不上了,上了就篇文章就没了..)

用vue来实现,我们知道vue基本不操作dom节点, 双向绑定使dom节点跟视图绑定后,通过修改变量的值控制dom节点的各类属性。所以其实现思路为:视图层使用一变量控制dom节点显示与否,点击按钮则改变该变量,如下图

总结就是:

  • Vue所有的界面事件,都是只去操作数据的,Jquery操作DOM
  • Vue所有界面的变动,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绑定出来的,Jquery操作DOM

这里就做几个简单的类比吧,当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使用场景不同

  • 都有组件化思想
  • 都支持服务器端渲染
  • 都有Virtual DOM(虚拟dom)
  • 数据驱动视图
  • 都有支持native的方案:Vue的weex、React的React native
  • 都有自己的构建工具:Vue的vue-cli、React的Create React App
  • 数据变化的实现原理不同。react使用的是不可变数据,而Vue使用的是可变的数据
  • 组件化通信的不同。react中我们通过使用回调函数来进行通信的,而Vue中子组件向父组件传递消息有两种方式:事件和回调函数
  • diff算法不同。react主要使用diff队列保存需要更新哪些DOM,得到patch树,再统一操作批量更新DOM。Vue 使用双向指针,边对比,边更新DOM

一、介绍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先了解diff方法的运行规则和前提方法。

(一)虚拟node进行深度优先&&同级对比

深度优先:

同级对比:

如上图所示:

每次vnode都是执行同级对比(对应dom同一个父元素)

代码逻辑如下图:

(二)简单判断

`sameVnode`函数用来进行判断是否是同一个vnode元素。

源代码:

如图所示:

这里有两个重要元素:

  1. `key` : 开发者定义的:“key”;
  2. `sel `: 元素tagName+元素id+元素class。

sel的定义源码如下:

vNode构建函数:

(三)构建索引

逻辑如图:

二、如何处理元素

尽量不新增/删除dom,如下图所示:

如果是相同vnode,源码如下:

三、开始比较

首先会进行时间复杂度O(n)的while循环,循环条件为“遍历旧节点数组&&遍历新节点数组,谁先遍历完循环就结束”。

源码如下图:

在每次的循环过程中,会有两大类判断方法:

  • 首尾比较&&首尾序号

逻辑:如图上所示,首先在循环遍历前标记好新,旧节点数组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序:oldStartIdx、oldEndIdx、newStartIdx、newEndIdx;其次在循环遍历的过程中采用“首首比较,尾尾比较,首尾比较”。

源码如下:

如果数据为图上所示,那么根据首尾比较方法会有如下图所示结果,最终全部执行了更新操作:

  • 索引比较–最坏情况,这里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即整个算法复杂度O(n)+O(n)

每次遍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新数组节点新增/旧数组节点删除”,那么前后对比就满足不了条件。这里逻辑会进入索引比较;

那么,循环中会执行一遍创建旧数组的索引对象。

那么从创建到比较的整个逻辑图如下:

这里的源码如下:

  • 当旧节点不存在新增的节点时,进行当前oldStartIdx位置的添加:

源码如下:

  • 当旧数组存在节点,那么进行位置移动:

源码:

  • 当节点遍历完之后

会存在两种情况,“新数组已经遍历完,但旧数组没有遍历完成” 和 “旧数组遍历完成,但新数组没有遍历完成”。

故源代码的判断如下:

  • 旧数组没有循环完成:

效果如下图所示:

这里注意一个点,我们每次的节点更新会移动序号,即使被删除的节点不在一块最终也会被首尾比较算法 “摞在一块”,即(oldStartIdx~oldEndIdx)。上图所示更加明显一些。

源码在这里就进行批量删除:

  • 新数组没有循环完成:

效果如下图所示:

经过前后对比&&索引的过滤后,只会存在新末尾节点!==旧节点及之前的连续的新节点(!==旧节点);所以这里也“摞在一块”,即(newStartIdx~newEndIdx)。

源码如下:

这样,整个diff的对比算法就已经走完了。所以核心就是:前后对比+索引

四、关键点

关键点大概如下:

五、vue3.0对于diff比较前的优化

vue3.0针对“无脑”patchVnode进行了过滤–静态类型Vnode:

老版的源码:

这里,我们再重复下vue2.x系列的对比更新逻辑:

新版的vue3.0增加了静态类型Vnode,如果是静态类型的vnode 那么直接跳过更新,修改新节点引用即可:

备注:comment类型目前翻到它的源码也只是更改引用,源码作者加上了一行注释。

这里再加一句,flagment碎片类型为新增的vnode类型, 即:

vue3.0的过滤判断源码如下:

六、数组比较的应用

由于想监听数组的变化,故参考了diff算法覆写类似的逻辑。用来在update,add,dels时代码层面获取操作的具体节点明细(新旧节点的位置,内容)。

对于前端新手来说,能直接跳过jquery学vue吗?

以前是网页设计师,后来从切图仔自学html、css和javascript,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每个人的学习一个新知识新技能的方法,以及当下学习的需求和动力是不同的,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路径去学习,才更适合自己。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如果可以把原生JS学精,学vue就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原生JS没有学好,vue的深层原理很难理解,很可能落得个只会用的地步,所以理想情况下首先把原生JS学精当然最好,但是,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它是需要积极反馈的,否则很难坚持,如果你一直学原生js,做东西的难度会很大,耗时很长,效率很低,就像只用原生css而不用bootstrap一样,这样你会感到动力不足,很可能学了一段时间再也不想打开IDE了。

1、如果你的执行能力很强,能够坚持下啃硬骨头,我建议用一段时间学精原生JS,这样vue甚至可以边做项目边学了,也能在学习vue时思考其中的原理,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原生JS;

2、如果你的执行能力一般,就像我一样,需要积极的反馈,我建议过一遍JS的语法之后,可以学个小框架jQuery,它能大大提升你开发的效率,同时,主动的去了解JS中一些晦涩的概念如闭包、原型、原型链等概念,这样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对JS的掌握程度深了一些之后,再去学vue,也能感觉得心应手;

3、如果你不愿意学习jQuery,也没有时间研究JS中难懂的概念,只学习了JS的基础语法,就直接上手vue,其实也是没有问题的,以我自己的经验,即使你不学习JS中那些晦涩的概念,入门vue,用vue写一个小项目也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我的博客的第一个版本就是在我对JS的了解还处于很浅层次的时候,用vue框架写出来的,但需要明白,初期你也只是会用而已,远远不能理解其原理,后面如果既想会用,又想理解原理,还是要去研究原生JS,但这种方式其实也能对症下药,以问题驱动,你的研究兴趣也会提高;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