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开发中的 9 个实用技巧:案例详解
Java 开发中,总有一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下面,我们来分享 9 个 Java 技巧,每个技巧都附上实际案例,帮助你在工作中立刻应用。
final 关键字可以保证变量不可变,类不可继承,方法不可重写。在多线程环境下,final 可以让代码更安全、清晰。
案例:
解析:通过 final,我们可以避免意外修改 name 值,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Optional 是 Java 8 引入的一个容器类,用于避免空指针异常。它使代码更加可读,便于处理可能为空的对象。
案例:
解析:通过 Optional,我们能够优雅地处理对象可能为空的情况,避免频繁的 null 检查。
Lambda 表达式可以让代码更简洁,便于对集合等操作进行函数式编程。
案例:
解析:Lambda 表达式简化了迭代操作,增强了代码可读性,特别适合处理集合类。
Streams API 提供了一种高效、简洁的方式来处理集合数据。使用 filter、map、reduce 等操作,我们可以轻松处理大批量数据。
案例:
解析:通过 Stream,我们可以轻松筛选、转换和收集数据,提高了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
在循环中使用 String 拼接会导致性能下降,因为 String 是不可变的,每次拼接都会生成新的对象。使用 StringBuilder 可以提高效率。
案例:
解析:StringBuilder 避免了多次字符串对象的创建,适合需要频繁拼接字符串的场景。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可以大大提高程序性能。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 ArrayList、LinkedList、HashMap、TreeMap 等合适的数据结构。
案例:
解析: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可以提升性能,HashMap 适合快速查找,TreeMap 适合需要排序的场景。
Java 的 java.util.concurrent 包提供了许多工具,如 ExecutorService、CountDownLatch、Semaphore 等,可以更安全、简单地实现多线程。
案例:
解析:通过 ExecutorService,我们可以更方便地管理线程池,提高多线程处理的效率。
良好的异常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可能出错的地方使用 try-catch,并结合日志记录有助于排查问题。
案例:
解析:通过捕获异常并记录错误日志,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避免系统崩溃。
注释可以帮助后续维护者理解代码意图,而遵循规范可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案例:
解析:良好的注释和代码风格不仅让代码更易读,也有助于团队成员的理解和维护。
通过实践以上 9 个技巧,不仅可以帮助你编写出更高效、稳定的代码,还能提升团队协作效果。希望这些技巧能在日常开发中为你带来帮助,让你的代码更加健壮和优雅。
推荐1个java快速开发项目,让你接私活不用愁
大家好,我是小编南风吹,每天推荐一个小工具/源码,装满你的收藏夹,让你轻松节省开发效率,实现不加班不熬夜不掉头发!
今天小编推荐一款基于SpringBoot+AntDesignVue开发的快速开发平台,前后分离,注释丰富,代码简洁。在国策讲究自主可控的时候,适配国产数据库(金仓、达梦)、主流数据库Mysql、Oracle、Mssql、Postgresql,小诺的产品一致追求简洁干净,一套代码搞定!同时支持国产中间件部署、麒麟操作系统、Windows、Linux部署使用。
使用 Apache-2.0 开源许可协议,代码可用于个人项目等接私活或企业项目脚手架使用
- 源码可控:源码注释详细,便于阅读,代码无后门,统统开源,提供丰富的接口,易于扩展
- 多端支持:VUE或HTML5响应式设计,支持平板、智能手机、微信浏览器,支持IE8+,支持各种常见的浏览器
- 低代码:全新代码生成模块,提供大量示例模块,开发业务效率更高,省去了架构师、产品、设计等人员的工作
演示截图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我是小编南风吹,专注分享好玩有趣、新奇、实用的开源项目及开发者工具、学习资源!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我把Java基础编程及思维导图整理的超级详细,小白都能看懂
目录:
- Java学习导图
- 一、Java基本语法
- 1.关键字与标识符 2.变量分类 3.运算符 4.流程控制
- 二、数组
- 1.数组概述 2.一维数组 3.二维数组 4.数组常见算法 5.Arrays工具类使用
- 三、面向对象
- Java类及其类成员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关键字
Java学习思维导图
Java基本语法
关键字与标识符
定义变量格式变量类型 变量名 = 变量值;变量类型 变量名;变量名 = 变量值;
变量使用注意点
① 变量必须先声明,后使用② 变量都定义在其作用域内。在作用域内,它是有效的。换句话说,出了作用域,就失效了③ 同一个作用域内,不可以声明两个同名的变量
基本数据变量运算规则
- 自动类型转换:结论:当容量小的数据类型的变量与容量大的数据类型的变量做运算时,结果自动提升为容量大的数据类型。byte 、char 、short –> int –> long –> float –> double特别的:当byte、char、short三种类型的变量做运算时,结果为int型
说明:此时的容量大小指的是,表示数的范围的大和小。比如:float容量要大于long的容量
- 强制类型转换:
1.需要使用强转符:()2.注意点:强制类型转换,可能导致精度损失。
算术运算符: + – + – * / % (前)++ (后)++ (前)– (后)– +1.(前)++ :先自增1,后运算(后)++ :先运算,后自增12.(前)– :先自减1,后运算(后)– :先运算,后自减13.连接符:+:只能使用在String与其他数据类型变量之间使用。
复制运算符:= += -= *= /= %=1.运算的结果不会改变变量本身的数据类型2.开发中,如果希望变量实现+1的操作,有几种方法?(前提:int num = 10;)//方式一:num = num + 1;//方式二:num += 1;//方式三:num++; (推荐)
比较运算符: == != > < >= <= instanceof1.比较运算符的结果是boolean类型2.> < >= <= :只能使用在数值类型的数据之间。3. == 和 !=: 不仅可以使用在数值类型数据之间,还可以使用在其他引用类型变量之间。
逻辑运算符:& && | || ! ^1.逻辑运算符操作的都是boolean类型的变量。而且结果也是boolean类型
2.区分& 与 &&相同点1:& 与 && 的运算结果相同相同点2:当符号左边是true时,二者都会执行符号右边的运算不同点:当符号左边是false时,&继续执行符号右边的运算。&&不再执行符号右边的运算。开发中,推荐使用&&
3.区分:| 与 ||相同点1:| 与 || 的运算结果相同相同点2:当符号左边是false时,二者都会执行符号右边的运算不同点3:当符号左边是true时,|继续执行符号右边的运算,而||不再执行符号右边的运算开发中,推荐使用||
位运算符:<< >> >>> & | ^ ~
- 位运算符操作的都是整型的数据
- << :在一定范围内,每向左移1位,相当于 * 2>>: 在一定范围内,每向右移1位,相当于/2
三元运算符:(条件表达式)? 表达式1 : 表达式2
说明① 条件表达式的结果为boolean类型② 根据条件表达式真或假,决定执行表达式1,还是表达式2.如果表达式为true,则执行表达式1。如果表达式为false,则执行表达式2。③ 表达式1 和表达式2要求是一致的。④ 三元运算符可以嵌套使用
凡是可以使用三元运算符的地方,都可以改写为if-else反之,不成立。
如果程序既可以使用三元运算符,又可以使用if-else结构,那么优先选择三元运算符。原因:简洁、执行效率高。
分支结构:1.if-else条件判断结构
结构一:if (条件表达式) {执行表达式}
结构二:二选一if (条件表达式) {执行表达式1}else{执行表达式2}
结构三:n选一if (条件表达式) {执行表达式1}else if (条件表达式) {执行表达式2}else if (条件表达式) {执行表达式3}…else{执行表达式n}
2.switch-case选择结构
switch (表达式) {case 常量1:执行语句1;break;case 常量2:执行语句2;break;…default:执行语句n;break;}
循环结构:
1.循环结构的四要素
① 初始化条件② 循环条件 —>是boolean类型③ 循环体④ 迭代条件说明:通常情况下,循环结束都是因为②中循环条件返回false了。
2.三种循环结构:
2.1 for循环结构
for(①;②;④){③}执行过程:① – ② – ③ – ④ – ② – ③ – ④ – … – ②
2.2 while循环结构
①while(②){③;④;}执行过程:① – ② – ③ – ④ – ② – ③ – ④ – … – ②说明:写while循环千万小心不要丢了迭代条件。一旦丢了,就可能导致死循环!
for和while循环总结:
开发中,基本上我们都会从for、while中进行选择,实现循环结构。for循环和while循环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区别: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初始化条件部分的作用范围不同我们写程序,要避免出现死循环。
2.3 do-while循环结构
①do{③;④;}while(②);执行过程:① – ③ – ④ – ② – ③ – ④ – … – ②
说明:1.do-while循环至少会执行一次循环体!2.开发中,使用for和while更多一些。较少使用do-while
1.数组理解: 数组(Array),是多个相同类型数据一定顺序排列的集合,并使用一个名字命名,并通过编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2.数组相关的概念:
数组名元素角标、下标、索引数组的长度:元素的个数
3.数组的特点:
- 数组是序排列的
- 数组属于引用数据类型的变量。数组的元素,既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是引用数据类型
- 创建数组对象会在内存中开辟一整块连续的空间
- 数组的长度一旦确定,就不能修改。
4. 数组的分类:① 二维数:一维数组、二维数组、。。。② 照数组元素的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元素的数组、引用数据类型元素的数组
1.一维数组的声明与初始化
错误的方式:// int[] arr1 = new int[];// int[5] arr2 = new int[5];// int[] arr3 = new int[3]{1,2,3};
2.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通过角标的方式调用。数组的角标(或索引从0开始的,到数组的长度-1结束)
3.数组的属性:lengthSystem.out.println(names.length);//5System.out.println(ids.length);
说明:数组一旦初始化,其长度就是确定的。arr.length数组长度一旦确定,就不可修改。
4.一维数组的遍历for(int i = 0;i < names.length;i++){System.out.println(names[i]);}
5.一维数组元素的默认初始化值> 数组元素是整型:0> 数组元素是浮点型:0.0> 数组元素是char型:0或’\\u0000’,而非’0’> 数组元素是boolean型:false> 数组元素是引用数据类型:null
1.如何理解二维数组?数组属于引用数据类型数组的元素也可以是引用数据类型一个一维数组A的元素如果还是一个一维数组类型的,则,此数组A称为二维数组。
2.二维数组的声明与初始化
错误的方式:// String[][] arr4 = new String[][4];// String[4][3] arr5 = new String[][];// int[][] arr6 = new int[4][3]{{1,2,3},{4,5},{6,7,8}};
3.如何调用二维数组元素:System.out.println(arr1[0][1]);//2System.out.println(arr2[1][1]);//null
4.遍历二维数组元素
1.数组的创建与元素赋值:杨辉三角(二维数组)、回形数(二维数组)、6个数,1-30之间随机生成且不重复。
2.针对于数值型的数组:最大值、最小值、总和、平均数等
3.数组的复制与复制int[] array1,array2;array1 = new int[]{1,2,3,4};3.1 赋值:
array2 = array1;如何理解:将array1保存的数组的地址值赋给了array2,使得array1和array2共同指向堆空间中的同一个数组实体。
3.2 复制:
array2 = new int[array1.length];for(int i = 0;i < array2.length;i++){array2[i] = array1[i];}如何理解:我们通过new的方式,给array2在堆空间中新开辟了数组的空间。将array1数组中的元素值一个一个的赋值到array2数组中。
1.理解:① 定义在java.util包下。② Arrays:提供了很多操作数组的方法。
2.使用:
1.类的设计中,两个重要结构之一:属性
对比:属性 vs 局部变量
1.相同点:1.1 定义变量的格式: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变量值1.2 先声明,后使用1.3 变量都其对应的作用域
2.不同点:
2.1 在类中声明的位置的不同属性:直接定义在类的一对{}内局部变量:声明在方法内、方法形参、代码块内、构造器形参、构造器内部的变量
2.2 关于权限修饰符的不同属性:可以在声明属性时,指明其权限,使用权限修饰符。常用的权限修饰符:private、public、缺省、protected —>封装性目前,大家声明属性时,都使用缺性就可以了。局部变量:不可以使用权限修饰符。
2.3 默认初始化值的情况:属性:类的属性,根据其类型,都默认初始化值。整型(byte、short、int、long:0)浮点型(float、double:0.0)字符型(char:0 (或’\\u0000’))布尔型(boolean:false)
2.4 在内存中加载的位置:属性:加载到堆空间中 (非static)局部变量:加载到栈空间
2.类的设计中,两个重要结构之二:方法方法:描述类应该具的功能。
- public void eat(){}
- public void sleep(int hour){}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tion(String nation){}
2. 方法的声明:权限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方法体}
3. 说明:3.1 关于权限修饰符:默认方法的权限修饰符先都使用publicJava规定的4种权限修饰符:private、public、缺省、protected –>封装性再细说
3.2 返回值类型: 返回值 vs 没返回值
3.2.1 如果方法返回值,则必须在方法声明时,指定返回值的类型。同时,方法中,需要使用 return关键字来返回指类型的变量或常量:“return 数据”。如果方法没返回值,则方法声明时,使用void来表示。通常,没返回值的方法中,就不需要使用return.但是,如果使用的话,只能“return;”表示结束此方法的意思。
构造器(或构造方法):
- 1.创建对象
- 2.初始化对象的信息
使用说明:1.如果没显式的定义类的构造器的话,则系统默认提供一个空参的构造器2.定义构造器的格式:权限修饰符 类名(形参列表){}3.一个类中定义的多个构造器,彼此构成重载4.一旦我们显式的定义了类的构造器之后,系统就不再提供默认的空参构造器5.一个类中,至少会有一个构造器。
面向对象的特征一:封装与隐藏
1.为什么要引入封装性?我们程序设计追求“高内聚,低耦合”。高内聚 :类的内部数据操作细节自己完成,不允许外部干涉;低耦合 :仅对外暴露少量的方法用于使用。
隐藏对象内部的复杂性,只对外公开简单的接口。便于外界调用,从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通俗的说,把该隐藏的隐藏起来,该暴露的暴露出来。这就是封装性的设计思想。
2.封装性思想具体的代码体现:体现一:将类的属性xxx私化(private),同时,提供公共的(public)方法来获取(getXxx)和设置(setXxx)此属性的值private double radius;public void setRadius(double radius){this.radius = radius;}public double getRadius(){return radius;}体现二:不对外暴露的私有的方法体现三:单例模式(将构造器私有化)体现四:如果不希望类在包外被调用,可以将类设置为缺省的。
3.Java规定的四种权限修饰符
3.1 权限从小到大顺序为:private < 缺省 < protected < public3.2 具体的修饰范围:3.3 权限修饰符可用来修饰的结构说明:
4.种权限都可以用来修饰类的内部结构:属性、方法、构造器、内部类修饰类的话,只能使用:缺省、public
面向对象特征二:继承性
1.继承性的格式:class A extends B{}
- A:子类、派生类、subclass
- B:父类、超类、基类、superclass
2.子类继承父类以后有哪些不同?
2.1体现:一旦子类A继承父类B以后,子类A中就获取了父类B中声明的所有的属性和方法。特别的,父类中声明为private的属性或方法,子类继承父类以后,仍然认为获取了父类中私的结构。只因为封装性的影响,使得人类不能直接调用父类的结构而已。
2.2 子类继承父类以后,还可以声明自己特有的属性或方法:实现功能的拓展。
- 子类和父类的关系,不同于子集和集合的关系。
- extends:延展、扩展
3.Java中继承性的说明
3.1.一个类可以被多个子类继承。
3.2.Java中类的单继承性:一个类只能有一个父类3.3.子父类是相对的概念。3.4.子类直接继承的父类,称为:直接父类。间接继承的父类称为:间接父类3.5.子类继承父类以后,就获取了直接父类以及所间接父类中声明的属性和方法
面向对象的特性三:多态性
1.多态性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事物的多种形态。
2.何为多态性:对象的多态性: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或子类的对象赋给父类的引用)举例:Person p = new Man();Object obj = new Date();
3.多态性的使用:虚拟方法调用有了对象的多态性以后,我们在编译期,只能调用父类中声明的方法,但在运行期,我们实际执行的是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总结: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4.多态性的使用前提:① 类的继承关系 ② 方法的重写
6.多态性使用的注意点:对象的多态性,只适用于方法,不适用于属性(编译和运行都看左边)
关键字:this1.可以调用的结构:属性、方法;构造器
2.this调用属性、方法:this理解为:当前对象 或 当前正在创建的对象
2.1 在类的方法中,我们可以使用\”this.属性\”或\”this.方法\”的方式,调用当前对象属性或方法。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择省略\”this.\”。特殊情况下,如果方法的形参和类的属性同名时,我们必须显式的使用\”this.变量\”的方式,表明此变量是属性,而非形参。
2.2 在类的构造器中,我们可以使用\”this.属性\”或\”this.方法\”的方式,调用当前正在创建的对象属性或方法。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择省略\”this.\”。特殊情况下,如果构造器的形参和类的属性同名时,我们必须显式的使用\”this.变量\”的方式,表明此变量是属性,而非形参。
3.this调用构造器:
① 我们在类的构造器中,可以显式的使用\”this(形参列表)\”方式,调用本类中指定的其他构造器② 构造器中不能通过\”this(形参列表)“方式调用自己③ 如果一个类中有n个构造器,则最多有 n – 1构造器中使用了\”this(形参列表)”④ 规定:\”this(形参列表)“必须声明在当前构造器的首行⑤ 构造器内部,最多只能声明一个\”this(形参列表)”,用来调用其他的构造器
关键字:abstractabstract: 抽象的1.可以用来修饰:类、方法2.具体的:abstract修饰类:抽象类
abstract修饰方法:抽象方法
3.注意点:
1.abstract不能用来修饰:属性、构造器等结构2.abstract不能用来修饰私方法、静态方法、final的方法、final的类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