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Java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前言

本文主要是我之前复习Java基础原理过程中写的Java基础学习总结。Java的知识点其实非常多,并且有些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有时候我们自以为理解了某些内容,其实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理解其底层实现原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之前对每部分的内容对做了比较深入的学习以及代码实现,基本上比较全面地讲述了每一个Java基础知识点,当然可能有些遗漏和错误,欢迎读者指正。

这里把重要的面试知识点都写出来了,让大家对知识框架有个基本轮廓。

Java基础学习总结

每部分内容会重点写一些常见知识点,方便复习和记忆,但是并不是全部内容,详细的内容请参见具体的文章地址。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

继承:一般类只能单继承,内部类实现多继承,接口可以多继承 封装:访问权限控制public > protected > 包 > private 内部类也是一种封装 多态:编译时多态,体现在向上转型和向下转型,通过引用类型判断调用哪个方法(静态分派)。 运行时多态,体现在同名函数通过不同参数实现多种方法(动态分派)。

基本数据类型

1 基本类型位数,自动装箱,常量池 2 例如byte类型是1byte也就是8位,可以表示的数字是-128到127,因为还有一个0,加起来一共是256,也就是2的八次方。 32位和64位机器的int是4个字节也就是32位,char是1个字节就是8位,float是4个字节,double是8个字节,long是8个字节。 3 基本数据类型的包装类只在数字范围-128到127中用到常量池,会自动拆箱装箱,其余数字范围的包装类则会新建实例

String及包装类

1 String类型是final类型,在堆中分配空间后内存地址不可变。 2 底层是final修饰的char[]数组,数组的内存地址同样不可变。 但实际上可以通过修改char[n] = \’a\’来进行修改,不会改变String实例的内存值,不过在jdk中,用户无法直接获取char[],也没有方法能操作该数组。 所以String类型的不可变实际上也是理论上的不可变。所以我们在分配String对象以后,如果将其 = \”abc\”,那也只是改变了引用的指向,实际上没有改变原来的对象。 3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底层是可变的char[]数组,继承父类AbstractStringBuilder的各种成员和方法,实际上的操作都是由父类方法来完成的。

final关键字

1 final修饰基本数据类型保证不可变 2 final修饰引用保证引用不能指向别的对象,否则会报错。 3 final修饰类,类的实例分配空间后地址不可变,子类不能重写所有父类方法。因此在cglib动态代理中,不能为一个类的final修饰的函数做代理,因为cglib要将被代理的类设置为父类,然后再生成字节码。 final修饰方法,子类不能重写该方法。

抽象类和接口

1 抽象类可以有方法实现。 抽象类可以有非final成员变量。 抽象方法要用abstract修饰。 抽象类可以有构造方法,但是只能由子类进行实例化。 2 接口可以用extends加多个接口实现多继承。 接口只能有public final类型的成员变量。 接口只能有抽象方法,不能有方法体、 接口不能实例化,但是可以作为引用类型。

代码块和加载顺序

假设该类是第一次进行实例化。那么有如下加载顺序 静态总是比非静态优先,从早到晚的顺序是: 1 静态代码块 和 静态成员变量的顺序根据代码位置前后来决定。 2 代码块和成员变量的顺序也根据代码位置来决定 3 最后才调用构造方法构造方法

包、内部类、外部类

1 Java项目一般从src目录开始有com…A.java这样的目录结构。这就是包结构。所以一般编译后的结构是跟包结构一模一样的,这样的结构保证了import时能找到正确的class引用包访问权限就是指同包下的类可见。 import 一般加上全路径,并且使用.*时只包含当前目录的所有类文件,不包括子目录。 2 外部类只有public和default两种修饰,要么全局可访问,要么包内可访问。 3 内部类可以有全部访问权限,因为它的概念就是一个成员变量,所以访问权限设置与一般的成员变量相同。 非静态内部类是外部类的一个成员变量,只跟外部类的实例有关。 静态内部类是独立于外部类存在的一个类,与外部类实例无关,可以通过外部类.内部类直接获取Class类型。

异常

1 异常体系的最上层是Throwable类 子类有Error和Exception Exception的子类又有RuntimeException和其他具体的可检查异常。 2 Error是jvm完全无法处理的系统错误,只能终止运行。 运行时异常指的是编译正确但运行错误的异常,如数组越界异常,一般是人为失误导致的,这种异常不用try catch,而是需要程序员自己检查。 可检查异常一般是jvm处理不了的一些异常,但是又经常会发生,比如Ioexception,Sqlexception等,是外部实现带来的异常。 3 多线程的异常流程是独立的,互不影响。 大型模块的子模块异常一般需要重新封装成外部异常再次抛出,否则只能看到最外层异常信息,难以进行调试。 日志框架是异常报告的最好帮手,log4j,slf4j中,在工作中必不可少。

泛型

1 Java中的泛型是伪泛型,只在编译期生效,运行期自动进行泛型擦除,将泛型替换为实际上传入的类型。 泛型类用classA { } 2 这样的形式表示,里面的方法和成员变量都可以用T来表示类型。泛型接口也是类似的,不过泛型类实现泛型接口时可以选择注入实际类型或者是继续使用泛型。 3 泛型方法可以自带泛型比如void <E> go(); 泛型可以使用?通配符进行泛化 Object可以接受任何类型 也可以使用 这种方式进行上下边界的限制。

Class类和Object类

1 Java反射的基础是Class类,该类封装所有其他类的类型信息,并且在每个类加载后在堆区生成每个类的一个Class<类名>实例,用于该类的实例化。 2 Java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Class类型,比如A.class,new A().getClass()方法以及Class.forName(\”com.?.?.A\”)方法。 3 Object是所有类的父类,有着自己的一些私有方法,以及被所有类继承的9大方法。 知乎上有人讨论Object和Class类型谁先加载谁后加载,因为每个类都要继承Object,但是又得先被加载到堆区,事实上,这个问题在JVM初始化时就解决了,没必要多想。

javac和java

1 javac 是编译一个java文件的基本命令,通过不同参数可以完成各种配置,比如导入其他类,指定编译路径等。 2 java是执行一个java文件的基本命令,通过参数配置可以以不同方式执行一个java程序或者是一个jar包。 3 javap是一个class文件的反编译程序,可以获取class文件的反编译结果,甚至是jvm执行程序的每一步代码实现。

反射

1 Java反射包reflection提供对Class,Method,field,constructor1 等信息的封装类型。 2 通过这些api可以轻易获得一个类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进行实例化,方法调用等。 类中的private参数可以通过setaccessible方法强制获取。 3 反射的作用可谓是博大精深,JDK动态代理生成代理类的字节码后,首先把这个类通过defineclass定义成一个类,然后用class.for(name)会把该类加载到jvm,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A.class.GetMethod()获取其方法,然后通过invoke调用其方法,在调用这个方法时,实际上会通过被代理类的引用再去调用原方法。

枚举类

1 枚举类继承Enum并且每个枚举类的实例都是唯一的。 2 枚举类可以用于封装一组常量,取值从这组常量中取,比如一周的七天,一年的十二个月。 3 枚举类的底层实现其实是语法糖,每个实例可以被转化成内部类。并且使用静态代码块进行初始化,同时保证内部成员变量不可变。

序列化

1 序列化的类要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transient修饰符可以保证某个成员变量不被序列化 readObject和writeOject来实现实例的写入和读取。 2 事实上,一些拥有数组变量的类都会把数组设为transient修饰,这样的话不会对整个数组进行序列化,而是利用专门的方法将有数据的数组范围进行序列化,以便节省空间。

动态代理

1 jdk自带的动态代理可以代理一个已经实现接口的类。 2 cglib代理可以代理一个普通的类。 3 动态代理的基本实现原理都是通过字节码框架动态生成字节码,并且在用defineclass加载类后,获取代理类的实例。 一般需要实现一个代理处理器,用来处理被代理类的前置操作和后置操作。在JDK动态代理中,这个类叫做invocationHandler。 4 JDK动态代理首先获取被代理类的方法,并且只获取在接口中声明的方法,生成代理类的字节码后,首先把这个类通过defineclass定义成一个类,然后把该类加载到jvm,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A.class.GetMethod()获取其方法,然后通过invoke调用其方法,在调用这个方法时,实际上会通过被代理类的引用再去调用原方法。 5 而对于cglib动态代理,一般会把被代理类设为代理类的父类,然后获取被代理类中所有非final的方法,通过asm字节码框架生成代理类的字节码,这个代理类很神奇,他会保留原来的方法以及代理后的方法,通过方法数组的形式保存。 cglib的动态代理需要实现一个enhancer和一个interceptor,在interceptor中配置我们需要的代理内容。如果没有配置interceptor,那么代理类会调用被代理类自己的方法,如果配置了interceptor,则会使用代理类修饰过的方法。

多线程

这里先不讲juc包里的多线程类。juc相关内容会在Java并发专题讲解。 1 线程的实现可以通过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able接口 也可以使用线程池。callable配合future可以实现线程中的数据获取。 2 Java中的线程有7种状态,new runable running blocked waiting timewaiting terminate blocked是线程等待其他线程锁释放。 waiting是wait以后线程无限等待其他线程使用notify唤醒 timewating是有限时间地等待被唤醒,也可能是sleep固定时间。 3 Thread的join是实例方法,比如a.join(b),则说明a线程要等b线程运行完才会运行。 4 o.wait方法会让持有该对象o的线程释放锁并且进入阻塞状态,notify则是持有o锁对象的线程通知其他等待锁的线程获取锁。notify方法并不会释放锁。注意这两个方法都只能在synchronized同步方法或同步块里使用。 5 synchronized方法底层使用系统调用的mutex锁,开销较大,jvm会为每个锁对象维护一个等待队列,让等待该对象锁的线程在这个队列中等待。当线程获取不到锁时则让线程阻塞,而其他检查notify以后则会通知任意一个线程,所以这个锁时非公平锁。 6 Thread.sleep(),Thread.interrupt()等方法都是类方法,表示当前调用该方法的线程的操作。 一个线程实例连续start两次会抛异常,这是因为线程start后会设置标识,如果再次start则判断为错误。

IO流

1 IO流也是Java中比较重要的一块,Java中主要有字节流,字符流,文件等。其中文件也是通过流的方式打开,读取和写入的。 2 IO流的很多接口都使用了装饰者模式,即将原类型通过传入装饰类构造函数的方式,增强原类型,以此获得像带有缓冲区的字节流,或者将字节流封装成字符流等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编码问题,后者打印出来的结果可能是乱码哦。 3 IO流与网络编程息息相关,一个socket接入后,我们可以获取它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以获取TCP数据包的内容,并且可以往数据报里写入内容,因为TCP协议也是按照流的方式进行传输的,实际上TCP会将这些数据进行分包处理,并且通过差错检验,超时重传,滑动窗口协议等方式,保证了TCP数据包的高效和可靠传输。

网络编程

承接IO流的内容 1 IO流与网络编程息息相关,一个socket接入后,我们可以获取它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以获取TCP数据包的内容,并且可以往数据报里写入内容,因为TCP协议也是按照流的方式进行传输的,实际上TCP会将这些数据进行分包处理,并且通过差错检验,超时重传,滑动窗口协议等方式,保证了TCP数据包的高效和可靠传输。 2 除了使用socket来获取TCP数据包外,还可以使用UDP的DatagramPacket来封装UDP数据包,因为UDP数据包的大小是确定的,所以不是使用流方式处理,而是需要事先定义他的长度,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信息。 3 为了方便网络编程,Java提供了一系列类型来支持网络编程的api,比如URL类,InetAddress类等。 后续文章会带来NIO相关的内容,敬请期待。

Java8

1 接口中的默认方法,接口终于可以有方法实现了,使用注解即可标识出默认方法。 2 lambda表达式实现了函数式编程,通过注解可以声明一个函数式接口,该接口中只能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正是使用lambda表达式时会调用到的接口。 3 Option类实现了非空检验 4 各种api的更新,包括chm,hashmap的实现等 5 Stream流概念,实现了集合类的流式访问,可以基于此使用map和reduce并行计算。

我自己是一名从事多年开发的java老程序猿员,目前辞职在做自己的java私人订制课程,今年年初我花了一个月整理了一份最适合2019年学习的java学习干货资料,从最基础的javase到spring各种框架都有整理,送给每一位java小伙伴,想要获取的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并在后台私信我:02,即可免费获取。

作者:h2pl

来源:程序员黄小斜

链接:https://url.cn/5GOeFSD

Java基础知识总结(超详细整理)

Java语言的特点

1.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OOP)就是Java语言的基础,也是Java语言的重要特性。面向对象的概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称之为对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就是一个对象,我们可以将这些事物的状态特征(属性)以及行为特征(方法)提取并出来,并以固定的形式表示。

2.简单好用

Java语言是由C和C++演变而来的,它省略了C语言中所有的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特性(比如指针),变得更加严谨、简洁、易使用。

3.健壮性

Java的安全检查机制,将许多程序中的错误扼杀在摇蓝之中。 另外,在Java语言中还具备了许多保证程序稳定、健壮的特性(强类型机制、异常处理、垃圾的自动收集等),有效地减少了错误,使得Java应用程序更加健壮。

4.安全性

Java通常被用在网络环境中,为此,Java提供了一个安全机制以防恶意代码的攻击,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平台无关性

Java平台无关性由Java 虚拟机实现,Java软件可以不受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约束而在任意计算机环境下正常运行。

6.支持多线程

在C++ 语言没有内置的多线程机制,因此必须调用操作系统的多线程功能来进行多线程程序设计,而 Java 语言却提供了多线程支持。多线程机制使应用程序在同一时间并行执行多项任务,该机制使得程序能够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实时性。

7.分布式(支持网络编程)

Java语言具有强大的、易于使用的网络能力,非常适合开发分布式计算的程序。java中提供了网络应用编程接口(java.net),使得我们可以通过URL、Socket等远程访问对象。

8.编译与解释共存

Java 是编译与解释共存的语言

Java语法基础

标识符: 用来标识类名、对象名、变量名、方法名、类型名、数组名、文件名的有效字符序列。

合法的标识符:

由字母、数字、下划线“_”、美元符号“$”或者“¥”组成,并且首字符不能是数字。

不能把java关键字和保留字作为标识符。

标识符对大小写敏感。

关键字:Java语言中已经赋予了特定含义的

保留字: const、goto,Java版本中尚未使用,但以后版本可能会作为关键字使用

变量:程序运行期间可以被改变的量。在程序中使用变量,必须先创建它并为它取一个名字,并且指明它能够存储信息的类型,这称为“变量声明”,也叫容器的创建。

变量的使用:

变量的声明:数据类型 变量名;

变量的赋值:变量名 = 数据;

变量的操作:放入打印语句进行输出或者进行运算

Java 中的注释有三种:

单行注释

多行注释

文档注释

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8个),也称原始数据类型:

引用数据类型(3种):数组、类、接口

类型转换:

自动类型转换,也叫隐式转换

强制类型转换,也叫显式转换

运算符

运算符:一种特殊符号,用以表示数据的运算、赋值和比较数与整数

运算符分类: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三元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

2.赋值运算符

3.比较运算符

4.逻辑运算符

5.三元运算符

条件表达式b?x:y;,先计算条件b,然后进行判断。如果b的值为true,计算x的值,运算结果为x的值;否则,计算y的值,运算结果为y的值。

Java流程控制语句

选择结构

if语句: if(条件表达式){ 一条或多条语句 };

if else语句: if(条件表达式)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if多分支语句:

switch开关语句:

循环结构

在程序中当要重复性的做某项工作时可以使用循环语句,包括: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

for循环语句:

while循环语句:

do…while循环语句:

流程跳转

流程跳转语句:break,continue

break:在switch中结束case条件判断,在循环体中结束循环

continue:作用在循环体中,结束循环体的本次循环,而进入下次循环

数组

数组是数据的集合,一个容器,用来存储任何类型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但是一旦指定了数组的类型之后,就只能用来存储指定类型的数据。

数组声明的三种方式: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长度];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数据,数据,…,数据};

数据类型[] 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长度[] {数据,数据,…,数据};

一维数组:

数组变量的声明:

语法:数据类型[] 数组名;,如:int[] num;、double[] d;、String[] str;

数组对象的创建:

语法: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长度];,如:num = new int[4];,数组声明其长度后不可改变

赋值:

语法:数组名[下标] = 数据;,如:num[0] = 3;

数组元素的使用及遍历:

语法:数组名[下标],获取指定下标是数据。

二维数组:

数组变量的声明:

语法:数据类型[][] 数组名;,如:int[][] num;、double[][] d;、String[][] str;

数组对象的创建:

语法: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外长度][内长度];,如:num = new int[4][3];,数组声明其长度后不可改变

赋值:

语法:数组名[外下标][内下标] = 数据;,如:num[0][0]= 3;

数组元素的使用及遍历:

语法:数组名[外下标][内下标],获取指定下标是数据。

对象与类

对象:客观存在能够相互区分的个体,比如这辆汽车、这个人、这间房子、这张桌子、这株植物、这张支票、这件雨衣。概括来说就是:万物皆对象。

类:若干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群体或者抽象,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由属性和行为两部分组成

类是对象的概括或者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化。

类的声明

成员变量的声明: [修饰符]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初始值];

成员方法的声明:

构造器的声明:

注意:

①构造器名必须和类名一致

②构造器没有返回值类型

③任何类都含有构造器。如果没有显式地定义类的构造器,

④则系统会为该类提供一个默认的无参的构造器。一旦在类中显式地定义了构造器,系统就不会再为这个类提供默认的构造器了。

类的使用

类变量的声明:类名 对象名;

类对象的创建,赋值给变量:对象名 = new 构造器([参数列表]);

对象属性的赋值:属性:对象名.属性名、对象名.属性名 = 数据;

属性和方法的调用:属性:System.out.println(对象名.属性名);方法:对象名.方法名();

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

成员变量:声明在类中方法体之外、可以有缺省值、可以使用修饰符。作用域:整个类

局部变量:声明在方法体或代码块中、没有缺省值、只能使用final修饰。作用域:当前方法体

参数:参数的本质是特殊的局部变量,只能定义在方法的小括号中

重载

方法的重载OverLoading: 同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方法名相同而参数不同的方法

重载在同一个类中,方法名相同,参数不同(参数的个数、顺序、类型不同)

构造器的重载:

方法的返回值类型:

无返回值类型:void,return;//结束方法体

有返回值类型为: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return 数据;//结束方法体,并且返回一条数据

关键字

this关键字:

this是一种特殊的引用,指向当前对象

this的两种使用方法:

如果发生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命名冲突时,可以通过this.成员变量名的方式区分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

一个构造方法中需要调用本类的另一个构造方法,可以通过this()的方式调用,但this()必须要书写在第一行。

static关键字:

静态变量: 使用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叫做静态变量,静态变量和非静态变量的区别是:静态变量被所有的对象所共享,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副本,它当且仅当在类初次加载时会被初始化。而非静态变量是对象所拥有的,在创建对象的时候被初始化,存在多个副本,各个对象拥有的副本互不影响。static成员变量的初始化顺序按照定义的顺序进行初始化。

静态方法: 使用static修饰的成员方法叫做静态方法,静态方法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对象进行访问(对于静态方法来说,是没有this的),由于这个特性,在静态方法中不能访问类的非静态成员变量和非静态成员方法,因为非静态成员方法/变量都是必须依赖具体的对象才能够被调用。

调用格式:类名.静态变量名 ,类名.静态方法名()

静态内部类(static 修饰类的话只能修饰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与非静态内部类之间存在一个最大的区别: 非静态内部类在编译完成之后会隐含地保存着一个引用,该引用是指向创建它的外围类,但是静态内部类却没有。没有这个引用就意味着:1. 它的创建是不需要依赖外围类的创建。2. 它不能使用任何外围类的非 static 成员变量和方法。

静态代码块:

是一个以static为前导的代码块,一般用于为类的工作做一些初始化工作,如初始化一些静态变量。一个类中可以有许多静态初始化块,并且它们可以出现在类体的任何地方。运行时系统会保证静态初始化块会按照它们在源代码中出现的顺序被调用

static块可以用来优化程序性能:因为它只会在类加载的时候执行一次

super关键字:

super代表的是父类对象,

使用方式:

super.属性名、super.方法名();用于在子类中调用父类被隐藏的同名实例变量

super([参数列表])用于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每一个子类的构造方法在没有显示调用super()系统都会提供一个默认的super(),super()必须是构造器的第一条语句

final关键字:

final 关键字,意思是最终的、不可修改的,最见不得变化 ,用来修饰类、方法和变量,具有以下特点:

修饰类:类不能继承,final 类中的所有成员方法都会被隐式的指定为 final 方法;

修饰符变量:该变量为常量,,如果是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则其数值一旦在初始化之后便不能更改;如果是引用类型的变量,则在对其初始化之后便不能让其指向另一个对象。

修饰符方法:方法不能重写

说明:使用 final 方法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把方法锁定,以防任何继承类修改它的含义;第二个原因是效率。在早期的 Java 实现版本中,会将 final 方法转为内嵌调用。但是如果方法过于庞大,可能看不到内嵌调用带来的任何性能提升(现在的 Java 版本已经不需要使用 final 方法进行这些优化了)。类中所有的 private 方法都隐式地指定为 final。

访问修饰符

访问修饰符对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的访问限定

Java的三大特性

封装

封装指隐藏对象的状态信息(属性),不允许外部对象直接访问对象的内部信息(private实现)。但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被外界访问的方法来操作属性。

将类中成员变量private,提供public的get和set方法来控制属性的存取动作,以保证对私有属性操作的安全性:

继承

继承extends:多个类中存在相同属性和行为时,将这些内容抽取到单独一个类中,那么多个类无需再定义这些属性和行为,只要继承单独的那个类即可。多个类可以称为子类,单独这个类称为父类或者超类。

基本语法:

继承是使用已存在的类的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技术,新类的定义可以增加新的属性或方法(对父类进行扩展),也可以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通过自己的方法再次实现父类的方法(重写)。通过使用继承,可以快速地创建新的类,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程序的可维护性,节省大量创建新类的时间 ,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Java只支持单继承,不支持多继承。一个类只能有一个父类,不可以有多个父类。Java支持多层继承(继承体系)。Java继承了父类非私有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但是请注意:子类是无法继承父类的构造方法的。

注意:不要仅为了获取其他类中某个功能而去继承 ,类与类之间要有所属(“is a” )关系

方法的重写:

子类从父类继承的某个实例方法无法满足子类的功能需要时,需要在子类中对该实例方法进行重新实现,这样的过程称为重写,也叫做覆写、覆盖。

方法重写的前提:继承,子类的修饰符大于等于父类,方法名、参数列表、返回值类型必须相同

多态

多态:一种事物的多种形态(多态的前提:继承、重写、向上转型)

通过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抽象类

抽象类的概念:

Java中可以定义没有方法体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现由子类完成,该方法称为抽象方法,包含抽象方法的类就是抽象类。如:Shape类计算周长和面积的方法无法确定,那么就可以将这样的方法声明为抽象的,以便在具体的子类中进行实现。

抽象类的声明: [修饰符] abstract class 类名 [extends 父类名]{类体}

抽象方法的声明: [修饰符] abstract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因为抽象方法无法确定具体执行的功能,所有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需要在小括号后加上分号

抽象类和普通类除了使用abstract修饰外和普通的类相似,抽象类中可以没有抽象方法,但是一旦某个有抽象方法,那么这个类必须被声明为抽象类。

抽象类的使用:

因为抽象类不是一个具体的类,所以无法实例化,但是抽象类可以用于声明变量

抽象类可以被继承,在子类中实现抽象类的所有抽象方法,以达到抽象类的具体化

接口

在Java中接口不仅仅是程序开发过程中“约定”,更是更加抽象化的抽象类。

接口的声明语法: [修饰符] interface 接口名{[常量];[抽象方法];}

接口实现的语法: [修饰符] class 类名 [extends 父类名] [implements 接口1,接口2,……]{类体部分}

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从而解决了Java单继承的缺点。

接口的作用:

提高程序的重用性

提高程序的可扩展性

降低程序的耦合度

实现了多继承

小伙伴们有兴趣想了解内容和更多相关学习资料的请点赞收藏+评论转发+关注我,后面会有很多干货。我有一些面试题、架构、设计类资料可以说是程序员面试必备!所有资料都整理到网盘了,需要的话欢迎下载!私信我回复【111】即可免费获取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龙源lll」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zy410992/article/details/118852573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