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天告状的原因是什么?老师该如何解决纠纷?

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都要面临来自幼儿的各种五花八门的告状。

“老师,他骂我”

“老师,他把菜倒到垃圾桶里了”

“老师,他刚刚没有听你说话”

在面临幼儿的告状时,老师容易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主持公道”上,考虑要怎么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纠纷。但是老师本来就忙于照顾幼儿一日生活等琐事,解决纠纷就要打乱原本的时间安排。所以很多老师都会以“我现在没空”“我们下课后再说”“管好你自己就行”这样拖延、转移话题等方式草草了事。

无论是帮孩子断案、明辨是非,还是忽略、拒绝孩子,我们都忽略了小朋友告状背后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是真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又或者是别的什么。

我们会发现班上总有些特别爱告状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都是热心肠。大多数告状的内容都不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了直接的侵犯,而是他们发现有小朋友的行为举止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或者与他认同的价值观规范发生了背离。

比如老师准备利用巧智绘神笔小画家给孩子上一堂新型现代化美术课,课堂上老师让小朋友画出城市交通工具,然后通过AR扫描技术,将平面图案融入虚拟背景中进行动态展示。每个小朋友都在画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但是浩浩却画了只毛毛虫。优优就要跟老师告状“老师,他没有画你说的交通工具”

这就是孩子出于对规则的维护,他们将这样的行为告诉给了老师,希望能够阻止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跳脱出应对他们频繁告状的疲惫,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来重新看他们的告状,我发现这两个孩子不是因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了直接的侵犯,而是因为他们发现有小朋友在午睡时的举动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或是与他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规范发生了背离。出于对规则的维护,他们将这样的行为告诉给了老师,希望能够阻止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还有些孩子对于同伴的对错持怀疑态度,但不能判断,希望借助老师来试探自己的判断,不断通过告状来确认幼儿园世界的运行规则。例如在幼儿园墙面互动游戏的“欢乐打地鼠”主题中,老师要求孩子们利用沙包来砸墙面地鼠获得相应分数,乐乐发现阳阳直接用手在拍打墙面的“地鼠”,于是找老师告状。老师告诉乐乐用手拍打也是可以的,于是立刻告诉其他小朋友,墙面互动游戏也可以用手拍打着玩儿。

当乐乐不确定这样做对不对时,就需要通过老师的态度来判断他所看到的行为。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来告状,一定是产生了问题或需要,而这些问题或需要就是孩子成长的契机。所以也需要我们老师善于“看见儿童”。

随着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看见儿童”的过程中,老师也需要学会利用科技快速、有效、安全地获取数字支援。例如当孩子向老师告状时,为了明白孩子的真实需求,老师可以借助智慧管理系统对孩子一日生活先进行观察,收集幼儿佩戴的智能手环的打卡数据、或者收集幼儿在游戏中的录音录像。并通过智慧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数据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

通过倾听孩子的告状和智慧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分析,老师们会发现,告状的孩子真正想要的不仅仅是获得关于对错的评判,也不完全是获取老师对违反规则行为的制止。在告状行为的背后,他们想要通过这样的行为告诉老师,自己所具有的特点,让老师看见自己,获取自己所渴望的肯定与表扬。

当我们看见、听见一个孩子的告状时,要知道他想要的并不是为了仲裁,而是建立关系,是孩子在传达他想要被看见,被认可的需要。老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当行书遇上文字,真美

文徵明《獨樂園記》

行書長卷《獨樂園記》,紙本墨筆,縱27cm,橫655.2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行書獨樂園記,用新筆,秀妩溫潤之甚,去盡少年圭角。八十九歲老翁,精力不減盛年也。

釋文: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衆樂。”此王公大人之樂,非貧賤所及也。孔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

亦在其中矣。顔子一箪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此聖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過一枝。鼹鼠飲河,不過滿腹。各盡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樂

也。熙甯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買田二十畝。于尊賢坊北,辟為園。其中為堂,聚書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堂南有屋一區,引水北流,貫宇下。中央為沼,方深各三

尺。疏水為五派注沼中,狀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此,偕懸注庭下,狀若象鼻。自是分為二渠,澆庭四隅,會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軒。堂北為沼,中央有

島。島上植竹,圓周三丈,狀若玉玦,纜結其杪,如漁人之廬,命之曰釣魚庵。沼北橫屋六楹,厚其墉茨,以禦烈日。開戶東,出南北,列軒牖,以延涼飔。前後多植美竹,

為清暑之所,命之曰種竹齋。沼東治地,為百有二十畦,雜莳草藥,辨其名物而結之。畦北植竹,方徑丈,狀若棋局。屈其杪,交相掩以為屋。植竹于其前,夾道如

步廊,皆以蔓藥覆之。四周植木藥為藩爰,命之曰采藥圃。圃南為六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居其二。每種止植兩本,識其名狀而已,不求多也。闌北為亭,命之

曰澆花亭。洛城距山不遠,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見。乃于園中築台構屋其上,以望萬安轘轅、至于太室,命之曰見山台。迂叟乎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聖

人,下友羣賢。窺仁義之原,探禮樂之赜。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達無窮之外。事物之理,舉集目前。所病者,學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勤體疲,則投

竿取魚,執衽采藥,決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熱盥手,臨高縱目,逍遙徜徉,唯意所適,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柅,耳目肺腸,悉為已有。踽踽焉,洋洋

焉,不知天壤之間,複有何樂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獨樂園。

或咎迂叟曰:“吾聞君子所樂,必與人共之”。今吾子取足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謝曰:迂叟何得比

君子自樂,恐不足,安能及人。況叟之所樂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棄也。雖推以與人,人且不取,豈得強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再拜而獻之矣,安敢專之哉。

附:文征明《獨樂園七詠》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