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陈凯歌,拍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胡戈,现在咋样了?

胡戈像

一、

1993年,陈凯歌拍出电影《霸王别姬》,这是他的巅峰之作,豆瓣评分9.6,揽获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米国金球奖等13项国际大奖。

陈凯歌自此成了腕儿。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下图)

《霸王别姬》剧照

这部电影着重描写戏子段小楼(张丰毅饰)、程蝶衣(张国荣饰)两人一生的恩怨纠葛,他们的悲剧性命运,隐喻着艺术的最终命运:

消亡,或者消解。

程蝶衣是剧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这个和韦小宝相同出身的小豆子,从小被母亲装扮成女孩子,然而他固执地认为,自己是男人。

为了当上戏子的学徒,他的母亲狠心砍断了他一根多余的手指头。

这根手指,隐喻着独立精神的缺失。

性别认知颠倒的小豆子(少年程蝶衣,尹治饰演,下图)

尹治剧照

小豆子被师父安排演旦角。

他唱《孽海记》里的唱段《思凡》: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但是,他总是唱错。

大师兄拿起师父的烟斗塞进他嘴里,捣出满口鲜血。

这抹鲜红的血,隐喻着CHU 女的血。

那根烟斗,捣进他的嘴巴里,隐喻着强JIAN 。

在野蛮的虐待下,小豆子唱对了戏文,自我的性别认知却开始错乱。

性别认知错乱的程蝶衣(下图)

张国荣剧照

和段小楼的长相厮守,成了他的精神寄托(类爱情?)。段小楼却是个正常的男人,对于他的纠缠感到恐惧,最终选择与菊仙(巩俐饰)结婚。

程蝶衣对于段小楼的“背叛”感到愤怒。他把菊仙视为自己已经消失的母亲,而不是自己“爱人”段小楼的妻子。

他和段小楼约定过,要一起唱一辈子的《霸王别姬》,这被他隐晦地认为,是段小楼对他们之间“爱情”的承诺。

当这种“爱情”的幻像破灭时,程蝶衣选择报复。他自残直到自杀,他用一死,来完成对自己的“爱情”的救赎。

程蝶衣拔剑自刎(下图)

程蝶衣自尽

陈凯歌在《霸王别姬》里,展现了自己对生命本质的深度思考,他配得上他获得的所有荣誉。

二、

2005年,陈凯歌拍摄了电影《无极》。

电影《无极》剧照(下图)

电影《无极》剧照

影片的故事情节不是很复杂,一个叫倾城的小女孩,得到神的眷顾,让她成为世上最美的王妃,拥有无与伦比的财富和权势。

代价是,她永远无法拥有爱情。

倾城却是个得陇望蜀的女孩,为了争取渺茫的爱的权利,她决定走向与潘金莲一样的命运。

电影播出后,票房1.8亿人民币,豆瓣评分5.4,被认为是陈凯歌拍出的最烂的片。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剧照(下图)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剧照

当时《无极》的票价是五十块钱。在那时,这是很大一笔钱。

《无极》的口碑仆街,尽管很多人看过这部电影,会帮陈凯歌吹嘘的人不多。

因为大家都看不懂呗。

剧情没有逻辑,人物没有亮点,一个争风吃醋的老故事。

一个视频,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火爆一时。看过这个视频的人,远多于看过《无极》的人。

这个视频,引起了轩然大波。

陈凯歌,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杠上了。

他是谁?

胡戈的恶搞人生(下图)

胡戈像

三、

1974年,胡戈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

他的父亲,是武汉京剧团里的当红老生,他的母亲,是武汉一个乐团的琵琶弹奏师。

从小,胡戈随着剧团四处奔波。

1985年,胡戈和父母来到武汉定居,

他学过钢琴、架子鼓、国画、霹雳舞。哪样他都会,哪样他都不精通。他只有三分钟学习热情。

1993年,胡戈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在学校,他组织了一支乐队,当上了乐队队长。

1997年,胡戈大学毕业,到湖北交通音乐电台担任音乐DJ 。

胡戈的恶搞人生(下图)

胡戈像

他可是个任性的家伙,只放自己喜欢的曲目。

在节目中,他还夹带私货,自编自唱了单曲《烦》,在节目中播出。

许多听众投诉,胡戈乱放歌。

胡戈只好离开电台。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离开电台以后,他做过主持人,主持谈话类节目。他还做过音乐制作、音频处理、编曲作曲。

他还在全国创新杯电脑音乐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他最终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

1999年,他怀揣梦想,去北京闯荡。

《无极》之满神(陈红饰,下图)

陈红剧照

四、

在京城,胡戈当过贩卖二手音乐器材的小贩,把音乐器材,卖给“不懂操作的音乐人”。

他靠坑蒙拐骗过活。

后来他去了上海,依旧倒腾音乐器材。

他还当过木匠。

2002年,张艺谋导演了商业片《英雄》。国内票房2.5亿,获得巨大成功。张艺谋有了钱,也就有了底气,搂上小娇妻陈婷,还一气生了三个娃。

眼看自己的闺蜜张艺谋混得人模狗样,陈凯歌蠢蠢欲动。

他筹集巨额资金,请来当时顶流谢霆锋和张柏芝,准备干一票大的。

2005年,史诗级巨作《无极》,在宣传的大火中蒸煮一番,热腾腾地出笼了。

胡戈的恶搞人生(下图)

胡戈像

五、

那时的胡戈,刚刚失恋。他看过《霸王别姬》,陈凯歌出品嘛,必属精品。

怀着这个念头,他买了电影票。

电影看了大半截,他还在发懵。

什么情节,什么主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头浮在空中的满神。

满神一张嘴,就是上辈子,下辈子。

因果报应那一套。

胡戈心疼自己的50块钱,把电影票撕个粉碎。

回到出租房,他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气急败坏。他把自己关起来,写出剧本,制作一个视频,自己导演编剧配音,制作出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截图(下图)

胡戈的恶搞

六、

胡戈以《中国法治报道》的播音员的口吻,对《无极》进行恶搞,改编。

口吻幽默,戏谑。

胡戈把故事发生的地点,安排在圆环套圆环,经理王某离奇身亡。

恶搞的圆环套圆环(下图)

为了查明真相,警官深入虎穴,到圆环套圆环调查真相,却始终无法找到真凶。

用荣华富贵(馒头)引诱未成年女孩的满神(下图)

倾城与满神

视频继续播放,原来,真凶是一个馒头。在谢无欢七岁那年,他抢了一个叫倾城的小女孩一个馒头。

他要小女孩答应做他的奴隶,才肯把馒头还给她。

没想到,小女孩会使诈。

恶搞陈凯歌的胡戈(下图)

胡戈与馒头

小倾城用骗术,打倒了谢无欢,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馒头。

她的欺骗,让谢无欢彻底改变了世界观、人生观,从一个阳光小男孩,变成一个阴狠毒辣,无所不用其极的变态狂。

胡戈作品

谢无欢杀死了的王经理,然后嫁祸给倾城的恋人昆仑奴,以此向倾城报复……

结论,无极=无聊的2倍。

爱因斯坦和他的光速理论

网友对《无极》的调侃(下图)

网友调侃图

陈凯歌的《无极》剧照(下图)

《无极》剧照

七、

视频制作好以后,胡戈发送到自己创办的论坛里,以供网友下载。

2006年初,有人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上传到六间房等视频网站。视频获得爆炸性传播。

这种鬼畜风格,以前闻所未闻。

没人知道,这个视频到底被多少人观看过。

对于电影《无极》,陈凯歌抱着很大希望。他甚至指望这部作品冲击奥斯卡奖。

胡戈却对他极尽调侃之能事。

他知道《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愤怒地说:

“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陈凯歌(下图)

陈凯歌像

八、

陈凯歌准备以侵权罪,把胡戈告上法庭。

他把自己拍的《无极》,视为自己满月的孩子。

陈凯歌视《无极》为自己满月的孩子(下图)

陈凯歌言论

胡戈自然知道,自己斗不过陈大导演,他进行了道歉。

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倒是积极维护起陈凯歌的形象来。

胡戈维护陈凯歌的言论(下图)

胡戈投降图

记住,陈凯歌不是一个宽容的人。

记仇图

之后,胡戈寻求庭外和解。

胡戈与陈凯歌的矛盾(下图)

胡戈惹祸图

九、

陈凯歌宣布,要和胡戈打官司。在朋友介绍下,胡戈聘请了律师。律师了解到,陈凯歌希望胡戈承认侵权,双方进行和解。

被胡戈恶搞一通之后,陈凯歌一直夹着尾巴做人,没有参加当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

《无极》,被香港影评人评为烂片。

陈凯歌筹拍的《无极2》,胎死腹中。

这起官司最终不了了之。陈凯歌放弃起诉胡戈。

《道士下山》剧照(下图)

《道士下山》剧照

2015年,陈凯歌拍摄了电影《道士下山》,讲述一个因为闹饥荒而下山的道士,和日本忍者打斗一番,和各色流氓、特务斗智斗勇,在光怪陆离的世界,终于明白一个真理:

“不择手段真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妖猫传》剧照(下图)

《妖猫传》剧照

2017年,陈凯歌拍摄了电影《妖猫传》。一只会说话的猫,当上了导游,带领观众领略盛唐风光。

同样是奇幻题材,这回,没人敢恶搞了。陈凯歌以胡戈为例,早就教会了观众该怎么做人。

妖猫一声吼,天下抖仨抖(下图)

《妖猫传》剧照

胡戈的恶搞人生(下图)

胡戈像

十、

在2005年,视频创作不是那么流行。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出现,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大事件。

原来,艺术可以不崇高。

原来,艺术可以再创作。

之后,互联网掀起了鬼畜狂潮。

胡戈和他带血的馒头(下图)

馒头满天飞

这场风波过后,胡戈也没闲着。

他先后创作出《鸟笼山剿匪记》、《007大战黑衣人》等短视频作品,但是没有再掀起多大的浪花。

他的短视频《哥就想上个吊》,讲述一个失恋后想自杀的男子的故事,走的是幽默搞笑风,值得一看。

他有了不大不小的名气,靠拍摄广告维生。

胡戈的恶搞人生(下图)

胡戈像

十一、

有一句著名的互联网格言:

“每个人都可以在15分钟内成名,成名15分钟。在互联网上,一切都有可能。”

胡戈成名了何止15分钟。

他好像挺草根的。

他的出现,是互联网对艺术话语权的一次争夺。以前,艺术和对艺术的评判,多在象牙塔内,一小撮人说什么是艺术,我们只能乖乖地听着。

现在,谁都可以发言了。

互联网是破除霸权的利器。

最近,听说陈凯歌的儿子陈飞宇放弃米国国籍,回到中国演艺圈发展。

原来艺术可以世袭啊……

忽然想起黑木崖上,日月神教总坛里,围绕在东方不败身边的奉承声:

“教主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胡戈的恶搞人生(下图)

胡戈像

(感谢阅读,公子误撰写)

中国青年报:网络恶搞不能没有边界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以后,网上发起了“首届黑洞PS大赛”。蜂窝煤黑洞、甜甜圈黑洞、风火轮黑洞……网友大开脑洞,想象力无远弗届。

但是,一些商业机构的加盟,让这场黑洞PS大赛很快“变了味儿”。例如,以做痔疮药著称的肛泰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海报,与黑洞照片相似度极高。海报文案还称:“有些洞太远,偶尔关心——有些洞很近,值得你时常关心。”

在互联网亚文化的语境中,利用PS、动图编辑、视频剪辑等技术“恶搞”文化创意作品,早已不算新鲜。可以说,从互联网作为一种公共媒介渠道诞生之日起,网络恶搞就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2005年,网络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华语互联网恶搞文化的“里程碑”。创作者通过剪辑电影《无极》、央视法治节目和其他视频资料,制作了一段20分钟长的恶搞视频。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剪接迅速使该视频获得“病毒式”传播,据说其下载量超过了《无极》本身。

然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制作者胡戈也因此尝到了严重的后果。《无极》导演陈凯歌声称起诉了胡戈,最终,胡戈不得不向陈凯歌表示道歉。然而,关于网络恶搞的法律定性、原创者权利、恶搞者的创造,依然是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富有争议性的话题。有人觉得恶搞者应该征得原创者的同意,也有人对文化问题法律解决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原创者即便赢了官司,也会“输了民心”。

图像符号化是互联网传播的常见模式,也是网络恶搞的前提和基础。网络恶搞的原创性体现在对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重新组合,而不是自主地创造素材。如果没有原创资源提供素材,恶搞就无从谈起;然而,对原创素材的精心编辑和加工,包括添加配音等新的元素,也确实体现了恶搞者的智力劳动。

其实,更多原创者对恶搞的反感,并非由于他们认为自身知识产权遭到了侵犯,而是因为个人感情受到了冒犯。恶搞文化以向主流文化挑战的反叛姿态,用一种固有的桀骜不驯,表达了反讽、调侃、消解和戏谑。越是严肃的,越是一本正经的,越容易遭到恶搞;相反,对于那些放下架子的自嘲者,恶搞创作者就会无从下手。

随着网络亚文化不断被主流社会承认和接纳,恶搞文化也从边缘走向中心。比如,将影视剧人物符号化的表情包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网络沟通方式。就拿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来说,男主苏大强的动漫形象成了当下最流行的表情包,尽管苏大强的肖像权实际上属于主演倪大红,但与公众热热闹闹地使用这款表情包相比,反对的声音似乎有点虚弱。

商业机构显然敏锐地嗅出了大众文化风向的转变。在不少成功的商业案例中,恶搞已成为主要推广方法。商业公关团队“强蹭热点”的敬业精神,也让不少网友为之折服,甚至每当大事发生就有所期待。最典型的莫过于避孕套品牌杜蕾斯的系列恶搞广告,其高超的联想、比拟、象形技巧,消除了消费者对商业营销的恶感,也在无形中化解了中国人对性用品的传播禁忌。

娱乐泛化时代,商业和文化的边界注定是模糊的。然而,主流文化之所以为主流,在本质上来源于公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哪怕抛开法律层面的风险,恶搞也不能无边界,尤其不能逾越公序良俗的底线。

黑洞照片发布以后,不少商业机构纷纷闻风而动,但这一波商业恶搞潮并未明显获得公众认同,甚至出现了肛泰这般弄巧成拙的案例,其根本原因在于这轮商业恶搞抵触了科学、理性的主流价值。首张黑洞照片的发布,意味着人类在空间探索的道路迈出了新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和科学传播价值。在公众还没有彻底消化黑洞照片的真实意义时,匆忙实施商业恶搞,注定遭到舆论反弹。

万物互联时代,网络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借鉴,是互联网取得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恶搞本身并不“恶”,但如果恶搞扭曲了真相、丧失了本心,为商业利益代言不择手段,还发泄对网络秩序的玩世不恭情绪,那便成了最大的恶。

广告导演和电影导演有什么区别?

广告导演和电影导演有什么区别?

胡戈:电影和广告是两个行业。电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告是……广告业内人士喜闻乐见的。

从创作角度来说,电影是以导演为核心的,导演几乎能决定创作上的一切,而广告是以广告公司的创意为核心的,导演能发挥的余地有限。广告导演有点像电影行业里的执行导演,而真正的“导演”是找他拍广告的人或公司。

从职业角度来说,电影导演活少,每个活需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的精力,非常消耗脑力和体力,但是挣得多,干一票可以休息很长时间。广告导演活多,每个活干的时间短,相对轻松,但是挣得少(不是指总收入),干了还得接着干。

从能力角度来说,总体上,电影导演的强项是编剧和表演,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涉猎但不需要很精通,广告导演的强项是摄影、美术、灯光、剪辑制作,这些方面比电影导演更强。电影导演可以不懂技术,广告导演不行。广告导演可以不懂编剧,电影导演不行。

电影导演的工作是“讲故事”,更多注意的是故事。广告导演的工作是拍广告,更多注意的是画面和节奏(因为广告的时间有限,要求节奏快),对画面的重视甚至比电影导演还要高。(广告也有讲故事的,但都是很简短的,要么是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要么是蒙太奇或大量的跳切,拍起来不像电影那么累)电影导演必须会讲故事,广告导演必须能把画面拍好看。让专拍电影的导演去拍广告,很可能干不过专拍广告的,反之亦然。

电影导演在很多事情(故事、剧本、演员选择、造型、场景、剪辑、配乐)上有最终决策权,即便电影公司有意见,也会跟导演商量,很少会来硬的。而广告导演没有,最终决策权在客户(出钱拍广告的)那。

涌聞:这两类导演是有交集的,我进入拍广告这个行当8年,有几支广告是请电影导演来拍,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导演。同样也有拍了几十年广告的老导演,拍了自己的大银幕处女作。

但通常来讲,这两类导演因为工作习惯和知识背景的关系,是有一些区别。

  • 广告导演的强项在“视觉表现”,美术必须要好,其次摄影,剪辑和特效都需要精通,如果特别能和客户,代理商开会,也是一个加分项目,总之“指导表演”不是广告导演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大多数广告里的演员都不需要表演太复杂的内容,长的好看,长的符合产品的气质比演技重要的多。通常一支广告30秒,电视上放的以15秒居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观众又不爱看的前提下,要求导演要处理和传达很多信息,所以拍广告对画面的细节要求非常多。

  • 电影导演的能力大部分体现在处理剧本和“指导表演”上,演员的“戏”好不好,对电影导演比较重要,电影要更关注整体,这个整体是指一个至少90分钟的整体,体量和广告差的太多,所以导致导演的工作方法大不相同。

行千里:广告导演被客户,电影导演观众和女演员。

马天宇:你看电影的时候觉得你在看广告——这是广告导演。你看广告的时候觉得你在看电影——这是电影导演。

王得:简单来说广告导演是传媒业的打工仔 而导演属于艺术领域的创作者了。两者的区别在于职业,不在于人。人有天赋际遇,广告电影都能玩儿的转的。

王礼宏:有的以营销为目的的微电影,你说它的导演是广告导演还是电影导演呢?

只不过,从事导演行业的人,有的只在传媒领域混,有的导演不屑于拍电视、广告。

于鈅:笼统概括一棒子全打倒的讲,广告比较注重画面酷炫的镜头感,10秒内吸引观众把信息传达出去。电影注重讲故事,刻画人物,把观众带到故事当中来。好广告导演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电影导演,瓶颈在于讲故事的能力。

始稷:电影导演的成功,观众会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广告导演的成功,观众会说:这是一个好产品。

叶晚:区别就在于导演和女演员的关系~

毛文通:广告导演拍着拍着都想逆袭电影导演

李学成:广告导演是写微博的,电影导演是写小说的。

蓝公子曰: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绝大多数是早年的环境和机遇造成的,时间一长便积累了这行业的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和资源。

我常想,凭什么三年前的职业选择要影响我今后30年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一直在探寻许多感兴趣又未知领域,并希望能成为其中一员。

而互联网时代频频跨界逆袭的今天,非常需要不同领域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有一招鲜,最好还会组合拳。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