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上海能把电话亭搞这样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瞬间

上下班走小马路上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破旧的电话亭

它孤零零的出现在街头,似乎很久没有人理会,外表也显得很破旧

来源:网络

在繁华的城市里,那些被遗弃在角落里的电话亭,总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每次不经意转头看到它们,我总会想,也许某一天它会被拆掉吧?

直到最近,我发现上海的街头,电话亭被爆改成图片里的模样

不管是颜值还是内部功能,还是赋予的深意

都颠覆了一个传统电话亭的所有,这背后不仅仅是让人惊喜,同时也让人感慨

01

上海街头的电话亭,居然经历了多次颜值迭代

每一次改造之后都有一点点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外观全面翻新了

一开始电话亭的整体外观还是保留的,典型的就是它红色的窗格子,原本四面是全封闭的,带着一个可打开的门

再后来,门没有了,变成了一面透明的玻璃,看起来更加时尚、现代化

之后电话亭的造型开始往内部设计,里面也变成了半封闭式的空间,感觉更加私密

最近一次改造,已经完全看不出它是一个电话亭了。在街上第一眼就能发现那个不一样的电话亭

南京西路772号-电话亭

除了颜色比之前更加饱满鲜亮之外,还带着一个圆圆的孔,有一个造型像“耳机”的元素挂在上面,小小的装饰看起来更像电话亭,样子有点可爱有点Q

包括它的内部空间,比之前印象中的电话亭要多很多东西。比如预留了可以坐着的靠椅,增加了小台面、一些圆弧元素设计

类似这样的电话亭分布在上海的各个街头,也成为街道上的一道风景线

比如静安武宁路居民家门口的电话亭

武定路85号-电话亭

在愚园路上历史建筑附近的电话亭

愚园路1001号-电话亭

它们的位置也很显眼,藏在最热闹的小马路边上,来往的行人很容易就能看见,有梧桐树的装饰更增添了几分颜值

02

而它的内部功能,才是让我惊讶的说不出话的

我也带着好奇心,亲自体验了一把电话亭的新功能

最先吸引我的就是,3分钟免费打电话

立即拨给朋友试了一下,不用扫码也不用插卡,直接拨号就可以打通。你可以打给国内任何人

接通时,对方手机来电也会显示来自电话亭的号码,等到3分钟快结束时,发现它提醒你,然后自动挂断

这三分钟一分钱也不用花,上面也没有任何收费的二维码之类的。如果想要继续通话,可以用IC卡付费

但如果是打119、110等紧急报警号码,是不限时长的,可以放心使用(这个不能随便打,这里就不帮大家试了)

你想过可以用公共电话来打车吗

这个新功能已经实现了,上海的电话亭就可以当作“打车亭”

接着,我试了一下“一键叫车”功能

操作也很简单,按一下屏幕上的智能按钮,扫描刷脸登录就可以一键呼叫,上面就和手机上打车一样,会显示车辆的车牌号、距离和预计到达时间

不同的是,你不需要输入目的地,它会自动定位电话亭地址为出发地,上车之后再告诉司机你的目的地就可以了

这样就比较方便忘记带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手机上网叫车的老人

另外,打的车都是上海的申程出行平台上面的出租车,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对于年轻人来说,另一个超实用的地方就是,它可以给手机免费充电

在电话亭里有同时支持有线、无线手机充电的设施,可以作为临时休息室,坐在里面边休息,边给手机充电

在智能屏上还有15分钟生活圈,可通过地图指引等方法,查询周边核酸采样点、医院、电信营业厅等生活设施位置

体验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只能打电话的电话亭了,不仅功能多而且十分方便

而且你会发现,电话亭的位置也非常便利

几乎都处在15分钟生活圈里,周边分布着医院、核酸检测点、党群服务中心等等,资源丰富且密集

有的电话亭附近十米就有一个公交车站,有的紧挨着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通过电话亭能够很快速地找到这些资源

上海改造电话亭的初心还是关照老年人群体

不论是打电话还是叫车操作都很简单,对老年人是比较友好的

除此之外,这里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的服务,24小时人工客服可以帮助老人“预约就医”附近的三甲医院

还有帮迷路走丢的老人,用AI识别找寻家属。有特别需要的人还可以使用“12345手语视频服务”等功能

来源:上观新闻

如果你有观察过这些电话亭,会发现关于改造电话亭这件事,上海已经做了很多次尝试了

03

没想到,它居然还是个“变形金刚”,能变换出更多不同形态

从朗读厅、阅读厅、名人厅,打车厅,甚至还是临时办公厅、休息室…

这已经不是上海第一次改造电话亭了,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国庆期间长宁新华路上的mini“新华书店”

来源:小红书@Akira23114

这一次是由新华路书店×中国电信×新华路街道联名做的一次公益快闪活动

红色的电话亭二次利用变成了一个小书店,里面真的有书可以看,有放一些儿童、文学书籍等

附近的人甚至可以拿回家看,同时也可以把自己闲置的书放进去,于是这里就变成了一个书与书的交换分享站

这种变身为阅读的电话亭,我在上海市中心的小马路上也找到了几个。比如徐汇淮海中路和复兴中路上的“悦读亭”

以历史名人为主题,包括当代作家巴金、柯灵。走进去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翻看了解一下名人故事和作品

来源:上海徐汇

在里面发现有移动充电宝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手机没电的时候真的太有安全感了

虽然少有人在用,里面依然贴着更新在10月的“打卡表”,说明日常是有人过来清洁消毒的

不过,这种还是在原有电话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可以看书的功能,空间设计上没有太大改变

接下来的改造,可以说完全颠覆了传统电话亭的样子

在愚园路上出现了一种网红电话亭,内部空间染上了橘黄色的主题色调,打造出一种半封闭的开放式共享空间

除了坐下来休憩之外,还可以充电、蹭WiFi、打电话、打卡拍照等等,简直就像是一个mini的网红打卡地

来源:上海发布

再比如甜爱路上的电话亭,不仅有智慧电话亭的功能,在特别的节日里也能为情侣们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氛

来源:小红书@Cara

在这些电话亭的内部空间,用多种形式打造属于一个城市的“微空间”

一个不过1平方米的电话亭,却承载着多元化的功能,可以打电话,叫车,线上咨询等等

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类似于电话亭的更新,可以是一个自助咖啡厅,一个人的会议厅……

每一次尝试都是上海改造电话亭所做的努力,而关于上海开始更新电话亭这件事,背后其实还有更多的思考

04

做这件事有意义么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没有的

你看,当我在网上搜索“电话亭”这个关键词的时候

发现不少城市都选择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拆除电话亭

这种作法很理智,当然也很高效,很快就把电话亭从城市记忆中抹去了,甚至说不留一点痕迹,电话亭就这样被抛弃了

但上海并没有这样做,反而选择了一种更有温度的做法

如今,上海城市更新已经细化到,哪怕只是一平方米的电话亭

不论是一个小小的电话亭,还是我们之前写过的公厕,社区服务中心,你总能看到这个城市,在努力做一些改变

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空间,都会赋予它新的活力

在上海的街头遍地都是电话亭,走在小马路上总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电话亭。截至2020年有约5000个,而2006年巅峰时期有将近10000个

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段,这些电话亭往往处在繁华且便利的地方,如果直接闲置废弃真的有点可惜了

面对大体量的电话亭的去留问题,上海没有选择直接拆掉,而用更新改造的方式赋予它新的价值

类似于电话亭,这种城市里老旧的小空间并不一定要被淘汰,经过更新改造后也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本身电话亭就自带一种情怀和历史感,曾经街头的老式电话亭也陪伴过很多老上海人的成长,它承载着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段记忆

城市在不断发展,不知何时电话亭也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也慢慢的被遗忘

但是如今,改造后的电话亭,还将继续传递着上海这个城市的温暖和记忆

我想,我们说上海的城市魅力,或许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小小的侧面吧

以上为正文,来自微笑向暖

街头家具(3):电话亭的秘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昱

2020-08-06 10:23

街头家具,直译自英文“Street Furniture”,泛指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公共环境设施。在上海,有一件街头家具已经悄悄陪伴了我们近百年,那就是——公用电话亭。

上海最早的公用电话亭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从有人值守的电话亭向半有人值守、无人值守慢慢过渡。到了改革开放后,大家对于电话通讯的需求越来越高,1984年,上海的金陵路上设立了最早的七座投币式电话;1992年,最早的磁卡式电话亭诞生于外滩。在90年代,公用电话亭作为市民重要的通信工具,打电话要排队的情况司空见惯。

不过,时代已经改变了,对比1992年同一位置的上海火车站南广场,拥挤的电话亭不在了,现在的电话亭几乎很少有人停留。

从2006年的最高峰10000座,到2020年的5000座,对于留守街头的公用电话亭,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电话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本期《行走上海》就告诉你关于电话亭的秘密。

秘密1:火车站 机场三分钟免费通话

作为上世界90年代公用电话使用频率最高的上海火车站,现在依然拥有全市最多的公用电话亭——66座。它们和机场的电话亭有一个特别针对旅客的应急功能,就是三分钟免费通话。

当你刚到上海的时候,不论是下火车还是下飞机,如果你的手机没电了或者暂时无法通话,你都可以找贴有上图标识的公用电话,摘机后先拨接入号5877-3456,然后根据语音提示可以免费拨打任意本市或国内电话,通话三分钟。

并且,这项人性化的措施,目前正在考虑向全市推广。

秘密2:100个5G微基站

从2011年开始,公用电话亭就已经承担起了城市无线网络微基站的作用,而到了5G时代,今年上海电信率先将100个公用电话亭升级改造成了5G微基站,用以弥补室外宏站信号覆盖的不足。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现场实测,在5G电话亭信号覆盖范围内,5G的下载网速超过800兆/每秒,是同位置4G下载网速的十几倍。

秘密3:创意无限 功能多变

部分闲置的公用电话亭目前已经有个更加有创意的形式——愚园路上的3个艺术亭,改变成了时尚的外观,同时自带USB接口可供休憩的市民给手机充电;淮海中路上的悦读亭,成为了可以借书还书的图书漂流亭;四平路社区的10个公用电话亭,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老师学生们改造成了中国第一个电话亭美术馆,半年一次办展,将学生和艺术家的作品搬上街头,放在电话亭里供市民参观、甚至互动。

秘密4:应急功能依旧强大

虽然很多人觉得电话亭会用到的情况不多,但是数据显示,3年内,市民使用公用电话拨打110的次数达到27万;拨打120的次数2.9万;拨打119的次数1.7万。并且电话亭拨打110、120、119可以直接定位位置,在紧急时刻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昱)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