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组工作中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可直接套用,收藏备用吧

hello,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5组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公式组合,以后如果遇到类的问题,直接套用即可,话不多说,让我直接开始吧

提取姓名公式:=LEFT(A2,LENB(A2)-LEN(A2))

Lenb计算的是字节数,一个汉字的字节为2,一个数字的字节为1Len计算的是字符数,汉字与数字都计算为1我们用lenb减去len的结果就能得到汉字的个数然后使用left函数提取姓名

提取电话公式:=RIGHT(A2,LEN(A2)-(LENB(A2)-LEN(A2)))

我们用lenb-len的结果得到汉字个数然后又用len的结果减去得出的汉字个数就能得到手机号码的位数然后用right函数从右提取手机号码

公式:=B2-TODAY()<7

公式解释:合同到期日期减去今天的日期小于7就填充为红色在这里我们是使用条件格式来制作的,当条件满足就会填充为红色,不满足就不做任何颜色的更改

公式:=TEXT(MID(B2,7,8),\”0-00-00\”)

公式解释:利用mid函数在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日期,利用text函数将格式设置为日期格式mid函数的用语法为:=mid(要提取的字符串你,从第几位开始提取,提取多少位)在这里我们将公式设置为MID(B2,7,8),就是从身份证的第七位开始提取,提取8位,然后我们使用text函数设置显示格式就好了

公式:=IF(B2>=90,\”优秀\”,IF(B2>=80,\”良好\”,IF(B2>=60,\”及格\”,\”不及格\”)))

公式解析

If用法参数=if(条件,条件成立返回的值,条件不成立返回的值)

我们在每一个if函数的第三参数即错误值返回的结果中嵌套入一个if函数,当条件不满足时,会返回一个if函数

我们将小王的34分带入函数中,首先34>=90,这个条件是不成立的所以函数会返回if函数的第二参数,它的第二参数又是一个if函数,在这里34>=80,依然不成立,这样的话34就会返回第二个if函数的第三参数,而他对应的仍然是一个if函数,所以会带入第三个if函数进行计算在这里34>=60依然不成立,函数会返回第三个if函数的第三参数,所以它的结果是不及格

公式:=IF(MOD(MID(B2,17,1),2)=1,\”男\”,\”女\”)

公式解释:先使用mid函数提取身份证号码倒数第二位,当倒数第二是奇数性别为男,偶数性别为女,最后利用mod求奇偶,最后利用if函数判断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5组excel常用公式,你知道几个呢?

我是excel从零到一,关注我,持续分享更多excel技巧

这几个Excel函数,简单又常用

小伙伴们好啊,今天咱们来分享一组简单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点滴积累,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1、如下图所示,要统计部门为销售一部,并且单笔额度在500(万元)以上的总销售额。

F2单元格公式为:

=SUMIFS(C:C,B:B,E2,C:C,\”>500\”)

SUMIFS常用写法为:

=SUMIFS(求和区域,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注意,求和区域是在最开始的位置。

2、如下图,要根据E列的部门,计算该部门的最高销售额。

F3单元格公式为:

=MAXIFS(C:C,A:A,E3)

MAXIFS用来统计符合多个条件的最大值,用法与SUMIFS类似。

3、如下图,要根据I3单元格指定的省份,在左侧对照表中查询省会城市,J3单元格公式为:

=VLOOKUP(I3,B2:G8,3,0)

VLOOKUP函数的常用方法是:

VLOOKUP(要找谁,在哪个区域的首列查找,返回第几列的内容,[匹配方式])

公式表示在B2:G8这个区域的首列中查找指定内容“江苏”,并返回该区域第三列的信息,第四参数使用0,表示使用精确匹配的方式。

4、如下图,要根据G3单元格中的姓名,在左侧数据区域中查询所属部门。

H3单元格公式为:

=XLOOKUP(G3,D2:D7,B2:B7)

XLOOKUP函数的常规用法是:

=XLOOKUP(查找内容,一行或一列的查找区域,要回传内容的区域)

公式中的G3是要查询的姓名,D2:D7是姓名所在的区域,B2:B7就是咱们要回传信息的区域了。

5、如下图,要根据H2单元格中指定的姓名,在C列查询到该姓名,并返回B列对应的准考证号:

=LOOKUP(1,0/(C2:C10=H2),B2:B10)

使用LOOKUP函数可以实现任意方向的数据查询,模式化写法为:

=LOOKUP(1,0/(包含条件的一行或一列=指定的条件),要返回内容的行或列)

如果要进行多个条件的查询,模式化写法为:

=LOOKUP(1,0/(条件区域1=指定条件1)/(条件区域2=指定条件2),要返回内容的行或列)

好了,今天咱们分享的内容就是这些吧,祝大家一天好心情。

图文制作:祝洪忠

Excel工作表中最常用的9类21个公式,动图演示,中文解读

在Excel工作表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那就是函数公式,如果要全部掌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一些常用的公式则必须掌握,例如下文的9类21个公式!

一、Excel工作表函数:求和类。

(一)Sum。

功能:计算指定的单元格区域中所有数值的和。

语法结构:=Sum(值1,值2……值N)。

目的:计算总“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1*G3:G12),并用Ctrl+Shift+Enter填充。

解读:

如果直接用Sum函数进行求和,结果为0,究其原因就在于“月薪”为文本型的数值,如果不想调整数据类型,可以给每个参数乘以1将其强制转换为数值类型,然后用Sum函数进行求和。

(二)Sumif。

功能: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即单条件求和。

语法结构:=Sumif(条件范围,条件,[求和范围]),当“条件范围”和“求和范围”相同时,可以省略“求和范围”。

目的:根据“性别”计算总“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D3:D12,J3,G3:G12)。

解读:

由于“条件范围”和“求和范围”不相同,所以不能省略参数“求和范围”。

(三)Sumifs。

功能:对一组给定条件指定的单元格求和。

语法结构:=Sumifs(求和范围,条件1范围,条件1,条件2范围,条件2……)

目的:根据“性别”统计相应“学历”下的总“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S(G3:G12,D3:D12,J3,F3:F12,K3)。

解读:

参数“条件范围”和“条件”必须成对出现,否则公式无法正确执行!

二、Excel工作表函数:判断类。

(一)If。

功能:判断是否满足某个条件,如果满足返回一个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另一个值。

语法结构:=If(判断条件,条件为真时的返回值,条件为假时的返回值)。

目的:判断“月薪”的档次,如果≥4000,则返回“高”,如果≥3000,则返回“中”,否则返回“低”。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G3>=4000,\”高\”,IF(G3>=3000,\”中\”,IF(G3<3000,\”低\”)))。

解读:

If函数除了单独判断外,还可以嵌套使用,但多级嵌套时,需要理清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错!

(二)Ifs。

功能:判断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条件并返回与第一个TRUE条件对应的值。

语法结构:=Ifs(条件1,返回值1,条件2,返回值2……)。

目的:判断“月薪”的档次,如果≥4000,则返回“高”,如果≥3000,则返回“中”,否则返回“低”。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S(G3>=4000,\”高\”,G3>=3000,\”中\”,G3<3000,\”低\”)。

解读:

参数中的“条件”和“返回值”必须成对出现,但该函数仅能应用于16及以上版本的Excel中,在WPS高版本中也可以使用哦!

三、Excel工作表函数:查找类。

(一)Vlookup。

功能:搜索表区域首列满足条件的元素,确定待检索单元格在区域中的的序号,再进一步返回选定单元格的值。

语法结构:=Vlookup(查询值,数据范围,返回值列数,查询模式),查询模式分为精准查询和模糊查询。

目的:根据“员工姓名”查询对应的“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VLOOKUP(J3,B3:G12,6,0)。

解读:

参数“返回值列数”要根据“数据范围”来确定,是返回值所在的的相对列数。

(二)Lookup。

功能:从单行或单列或单数组中查找一个值。

Lookup函数具有两种语法结构:向量形式和数组形式。

1、向量形式。

功能:从单行或单列中查找查找指定的值,返回第二个单行或单列中相同位置的值。

语法结构:=Lookup(查找值,查找值所在范围,[返回值所在范围]),当“查找值所在范围”和“返回值所在范围”相同时,可以省略“返回值所在范围”。

目的:根据“员工姓名”查询对应的“月薪”。

方法:

1、以“员工姓名”为主要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

2、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OOKUP(J3,B3:B12,G3:G12)。

解读:

在使用Lookup函数查询数据时,首次要以“查询值”为主要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否则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2、数组形式。

功能:从指定的范围第一列或第一行中查询指定的值,返回指定范围中最后一列或最后一行对应位置上的值。

语法:=Lookup(查找值,查询范围)。

重点解读:

从“功能”中可以看出,Lookup函数的数组形式,查找值必须在查询范围的第一列或第一行中,返回的值必须是查询范围的最后一列或最后一行对应的值。即:查找值和返回值在查询范围的“两端”。

目的:根据“员工姓名”查询对应的“月薪”。

方法:

1、以“员工姓名”为主要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

2、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OOKUP(J3,B3:G12)。

解读:

查询值必须在数据范围的第一列,返回值必须在数据范围得最后一列。

3、优化形式。

目的:根据“员工姓名”查询对应的“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OOKUP(1,0/(B3:B12=J3),G3:G12)。

解读:

“优化形式”其本质还是向量形式,但在此必须了解Lookup函数的一个特定,就是当查询不到指定的值时,会自动向下匹配,原则为小于当前值的最大值。如果公式中的条件不成立,则返回错误值,如果公式成立,则返回0,小于查询值的最大值为0,所以返回相应位置的值。

四、Excel工作表函数:统计类。

(一)Countif。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中的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量,即单条件计数。

语法结构:=Countif(条件范围,条件)。

目的:计算“月薪”在指定范围内的人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G3:G12,\”>\”&J3)。

解读:

条件计数函数除了Countif函数外,还有多条件计数函数Countifs。

(二)Averageifs。

功能:查找一组给定条件指定的单元格的算术平均值。

语法结构:=Averageifs(数值范围,条件1范围,条件1,条件2范围,条件2……)

目的:根据“性别”统计相应“学历”下的平均“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IFS(G3:G12,D3:D12,J3,F3:F12,K3)。

解读:

参数“条件范围”和“条件”必须成对出现。

五、Excel工作表函数:提取类。

(一)Left。

功能:从一个字符串中的第一个字符开始返回指定个数的字符。

语法结构:=Left(字符串,[字符长度]),当省略“字符长度”时,默认值为1。

目的:提取“员工姓名”中的“姓”。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EFT(B3,1)。

解读:

也可以使用公式:=LEFT(B3)。

(二)Mid。

功能:从指定字符串中的指定位置起返回指定长度的字符。

语法结构:=Mid(字符串,开始位置,字符长度)。

目的:返回“月薪”中的第2、3位。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ID(G3,2,2)。

六、Excel工作表函数:日期类。

(一)Datedif。

功能:以指定的方式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差值。

语法结构:=Datedif(开始日期,结束日期,统计方式),常见的统计方式有“Y”、“M”、“D”,即“年”、“月”、“日”。

目的:计算距离2021年元旦的天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ATEDIF(TODAY(),\”2021-1-1\”,\”d\”)。

解读:

用Today函数获取当前日期,计算距离2021年1月1日的天数。

(二)Days。

功能: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语法结构:=Days(结束日期,开始日期)。

目的:计算距离2021年元旦的天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AYS(\”2021-1-1\”,TODAY())。

解读:

Days函数的参数顺序为“结束日期”、“开始日期”,而并不是“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和Datedif函数要区别使用!

七、Excel工作表函数:数字处理类。

(一)Round。

功能:按指定的位数对数值四舍五入。

语法结构:=Round(值或单元格引用,小数位数)。

目的:对“月薪”四舍五入后保留2位小数。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ROUND(G3,2)。

(二)Randbetween。

功能:返回介于指定的数值之间的随机值。

语法结构:=Randbetween(下限值,上限值)。

目的:生成1000至2000之间的随机值。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RANDBETWEEN(1000,2000)。

解读:

如果要更改随机值,按F9即可。

八、Excel 工作表函数:数据库函数。

(一)Dsum。

功能:求满足给定条件的数据库中记录的字段(列)数据的和。

语法结构:=Dsum(数据库区域,返回值所在的相对列数(列标题的相对引用、列标题),条件区域)。

注意事项:

1、参数“数据库区域”和“条件区域”必须包含有效的列标题。

2、第二个参数用“列标题”作为返回依据时,其值必须包含在\”\”(英文双引号)中,如“月薪”、“婚姻”等。

目的:根据“性别”统计“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SUM(B2:G12,\”月薪\”,J2:J3)。

(二)Dget。

功能:从数据库中提取符合指定条件且唯一存在的记录。

语法结构:=Dget(数据库区域,返回值所在的相对列数(列标题的相对引用、列标题),条件区域)。

注意事项:

1、参数“数据库区域”和“条件区域”必须包含有效的列标题。

2、第二个参数用“列标题”作为返回依据时,其值必须包含在\”\”(英文双引号)中,如“月薪”、“婚姻”等。

目的:根据“员工姓名”查询对应的“月薪”。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GET(B2:G12,\”月薪\”,J2:J3)。

九、Excel工作表函数:其他类。

(一)Len。

功能:返回文本字符串中的文本个数。

语法结构:=Len(值或单元格引用)。

目的:计算“员工姓名”的长度。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LEN(B3)。

(二)Cell。

功能:返回引用中第一个单元格的格式,位置或内容的有关信息。

语法结构:=Cell(返回类型,[单元格区域])。

目的:显示当前工作表的文件路径。

方法: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ELL(\”filename\”)。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