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蒸笼”模式下的郑州,这群人在偷偷守护着你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文/图
目前,郑州进入“蒸笼”模式,空调一跃成为大家的清凉神器。试想一下,如果突然停电,会不会令你抓狂?近日,河南商报记者跟随国网郑州供电公司,探寻“清凉一夏”背后用电的秘密。
“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这句话被电力工作者奉为最高准则,尽可能降低电的存在感,甚至让人“忘记”电的存在,成为供电公司的最高追求。
为此,国网河南郑州供电公司引进了一套“黑科技”——电缆隧道无人巡检系统。这是国内首个集智能巡检机器人、电缆及通道在线监控、VR可视化于一体的地下电缆隧道管理系统。
“黑科技”具体有多神奇?它有着发达的感知系统,在电缆隧道里,无论是温度、湿度,还是水位、气体,都能被它实时记录,并进行实时传输,遇到异常情况,还能自动报警。
同时,它还是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24小时全天候“上岗”,成为电缆巡检的得力助手。
据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主任靳巍介绍,在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供区内,高压电缆长度已达507公里,隧道长度为75公里,排管长度为123公里,隧道监控的监控覆盖率达到了60%。
隧道监控,让电缆运检工作人员拥有了一双“千里眼”,坐在监控室便可以运筹帷幄。
以电缆温度监测为例,以前,靠人工巡检,背着红外测温仪,对隧道内所有电缆接头进行测温,一次巡检大概数个小时,隧道长的话,甚至要花一天时间;而现在,每根电缆都和一根光纤“绑定”,电缆的温度通过光纤测温,实时反馈到监控室,一旦某处温度异常,则表示该处存在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会立即着手安排检修。
再比如,电缆隧道内有积水井,积水到达一定高度时,系统会自动抽水,保证水位正常。
对于电缆隧道出入口,还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只要有人进入,监控中心就会响起警报声,监控中心远程确认对方的身份后,才会“放行”,防止人员入侵,发生盗割电缆的情况。
河南商报记者来到电缆运检室监控中心,可以在大屏上看到郑州所有电缆隧道的分布图,蓝色的是道路,绿色的是隧道。工作人员可实现对监控的随时切换,数据和实况均被一览无遗。
靳巍表示,电缆隧道无人巡检系统将持续完善,以后要进一步整合大数据分析处理功能,提升电缆设备状态管理及寿命管理技术水平。
一方面,电缆隧道“黑科技”正在逐步完善升级;另一方面,郑州电缆建设的步伐也越发迅捷。
目前,在郑州市西四环的工地上,一群电力工人正在电力隧道中不分昼夜地敷设近200盘高压电缆,每盘电缆长度约400米,电缆直径约有15公分。
该工程为新力电厂搬迁工程,是郑州市蓝天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施后,位于郑州市西郊秦岭路的新力电厂剩余的几个发电机组将彻底停机,郑州市空气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该工程新建的14公里电缆隧道,将对郑州对西区带来巨大影响。
相关负责人表示,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标志着郑州市区进入高压电缆供电时代,架空线路将逐渐远离市区;二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供电通道正式打通,新建变电站可提前送电,为运动会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
(实习编辑 熊子文 编辑 施尚景)
郑州引进电力“黑科技”,24小时实时监控保证用电安全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文/图
目前,郑州进入“蒸笼”模式,空调一跃成为大家的清凉神器。试想一下,如果突然停电,会不会令你抓狂?近日,河南商报记者跟随国网郑州供电公司,探寻“清凉一夏”背后用电的秘密。
“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这句话被电力工作者奉为最高准则,尽可能降低电的存在感,甚至让人“忘记”电的存在,成为供电公司的最高追求。
为此,国网河南郑州供电公司引进了一套“黑科技”——电缆隧道无人巡检系统。这是国内首个集智能巡检机器人、电缆及通道在线监控、VR可视化于一体的地下电缆隧道管理系统。
“黑科技”具体有多神奇?它有着发达的感知系统,在电缆隧道里,无论是温度、湿度,还是水位、气体,都能被它实时记录,并进行实时传输,遇到异常情况,还能自动报警。
同时,它还是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24小时全天候“上岗”,成为电缆巡检的得力助手。
据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主任靳巍介绍,在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供区内,高压电缆长度已达507公里,隧道长度为75公里,排管长度为123公里,隧道监控的监控覆盖率达到了60%。
隧道监控,让电缆运检工作人员拥有了一双“千里眼”,坐在监控室便可以运筹帷幄。
以电缆温度监测为例,以前,靠人工巡检,背着红外测温仪,对隧道内所有电缆接头进行测温,一次巡检大概数个小时,隧道长的话,甚至要花一天时间;而现在,每根电缆都和一根光纤“绑定”,电缆的温度通过光纤测温,实时反馈到监控室,一旦某处温度异常,则表示该处存在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会立即着手安排检修。
再比如,电缆隧道内有积水井,积水到达一定高度时,系统会自动抽水,保证水位正常。
对于电缆隧道出入口,还设有自动报警装置。只要有人进入,监控中心就会响起警报声,监控中心远程确认对方的身份后,才会“放行”,防止人员入侵,发生盗割电缆的情况。
河南商报记者来到电缆运检室监控中心,可以在大屏上看到郑州所有电缆隧道的分布图,蓝色的是道路,绿色的是隧道。工作人员可实现对监控的随时切换,数据和实况均被一览无遗。
靳巍表示,电缆隧道无人巡检系统将持续完善,以后要进一步整合大数据分析处理功能,提升电缆设备状态管理及寿命管理技术水平。
一方面,电缆隧道“黑科技”正在逐步完善升级;另一方面,郑州电缆建设的步伐也越发迅捷。
目前,在郑州市西四环的工地上,一群电力工人正在电力隧道中不分昼夜地敷设近200盘高压电缆,每盘电缆长度约400米,电缆直径约有15公分。
该工程为新力电厂搬迁工程,是郑州市蓝天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施后,位于郑州市西郊秦岭路的新力电厂剩余的几个发电机组将彻底停机,郑州市空气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该工程新建的14公里电缆隧道,将对郑州对西区带来巨大影响。
相关负责人表示,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标志着郑州市区进入高压电缆供电时代,架空线路将逐渐远离市区;二是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供电通道正式打通,新建变电站可提前送电,为运动会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
(实习编辑 熊子文 编辑 施尚景)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