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科普1章1讲:数据库,一个你不得不了解的概念

一、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简单实用,大家又耳熟能详的技术,使用SQL语言操作数据库。提到数据库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当前正处在大数据,万物互联的时代,无论是工作、理财、居家还是生活购物,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数据似乎支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为什么要学数据库

1. 概述

虽然有些同学曾经学过SQL语言或者经常接触过数据库相关的一些产品,但还是有些同学搞不清楚数据库到底为何会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要多多少少掌握一些数据库知识。那么我们就先研究下数据库为什么会如此重要,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库。

2、数据存储的演变

2.1演变阶段一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遥远的古代,看看我们的古人是怎么去管理数据的。我们知道在古代,人们用纸质账本作为存储数据的载体,用算盘作为计算数据的工具,而这就构成了古代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但是如果账目少的话还好说,随着生意越着越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财务数据,到最后纸质账本越积越多,可以说是,给财务计算和数据检索带来,直到最后财务工作变成了纯粹体力劳动。而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我们古代人生产力的落后。

2.2演变阶段二

人类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直到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在用办公软件中的Excel来处理各类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而这也构成了以办公软件为载体的数据库系统。

而Excel虽然能有限的解决数据的检索和计算问题,但对于海量数据的复杂计算,我们的Excel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2.3演变阶段三

到后来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库系统就此诞生了,数据库系统经历了从层次模型到网状模型,再到最终的关系型数据库的演变历程。

数据库其实就是存储数据的载体,有了它我们的数据不再是记录在纸质的账本上或者Excel表格中,而是放在数据库系统里。

有了数据库系统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检索效率的问题,我们可以处理更为复杂的数据计算,同时我们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使我们的数据库不再是孤岛,让我们的数据真正的活起来。

像我们常用的MySql、SQL Server、Oracle就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典型代表,有了这些数据库系统,使得我们终于可以在数据的处理上真正的为所欲为,游刃有余。

三、为什么要学SQL语言

1. 概述

我们说数据库其本质就是存储数据的载体,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数据库来获取我们想要的数据呢,那么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SQL语言,而这也是我们至所以需要去学习SQL语言的原因所在。

2. SQL能干什么

如果大家学会了这种语言,那么就可以解决我们工作岗位中的各种数据分析、统计的问题。

2.1 应用场景1

例如,如果你是一家服装商店的老板,那么有了数据库,你可以使用SQL语言统计出各种服装商品的销售排名,以确定如何补货和控制库存。

2.2 应用场景2

如果你是贸易公司的销售负责人,那么你可以用它来统计月份的销售金额,以便及时调整业务方向。

2.3 应用场景3

如果你是游戏公司的市场经理,那么你就可以用它来统计出不同区域用户的注册数量,以便调整市场重心。

3. 如何学习SQL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首先一定要看懂看会我们SQL科普系列的课程内容,其实SQL语言本身是相当简单的,甚至接近于我们的自然语言,所以这一点对于大家来说肯定是不难的,但关键在于在我们理解之后还要大量的做练习题,一定要反复实践,这样才能加深理解以便真正掌握所学技能。

对于这种情况,我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是来自公司的真实案例以及职场中常见的面试题目,这些练习题都是以在线的形式发布的,所以大家不用安装任何数据库软件,可以直接使用浏览器在相应章节的题目底下直接提交即可。

除此之外,为了便于大家交流,我还提供了社区论坛,这样大家就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有问题的朋友也可以私信我^-^。

一文告诉你,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各位小伙伴们,最近忙于自己的事情,难得闲下心来想在这里记录些什么,在自己做网络知识相关笔记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知识库里存有之前学习的数据库相关的知识,所幸的是自己的勤快做的笔记能够存留下来,于是自己想记录些数据库相关的知识,有意无意,或者面试准备,就可以随便瞄一眼,好了,话不多说,来正事儿,咱们先尝点甜头,回温回温下数据库这么回事儿。

数据库,从事it行业的人或者沾边的人一定不陌生。本质上来说,它是信息的统筹,人们的日常生活,身边事迹,所接触的都是可以被记录的,而且可以存储很长的时间,它的作用可想而知。如果,你是一名IT从业人员,对于数据库,更是敏感的,那么,接来我将会更新几期数据库相关知识。

姊妹篇系列

近期将会更新相关数据库方面的系列,主要围绕数据库相关的概述、数据库建模、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数据库语言SQL、查询优化并发控制,数据库设计以及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等篇章。虽然下的都是基础功夫,但是掌握基础,学习其他东西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切不可急功近利。如果你也有兴趣,或者建议,欢迎交流……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1.早期的人工管理阶段:主要多运用于科学计算,一个程序只对应一组数据;只在使用的时把程序和对应的数据装入,完成计算了就会退出,没有长期保存的必要。也没有专门对数据管理的软件;数据只面向于应用的使用。

2.文件系统阶段:发展到这一阶段,数据可以保存在磁盘上,并支持长期保存,方便用户反复对文件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功能;应用程序和数据逐渐开始独立,数据结构的概念也不一定反映在程序上。但是基本数据处于一个文件对应于一个程序;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文件但还得建立各自的文件,不能对数据项之间进行共享;造成数据冗余大,空间浪费。

3.数据库系统阶段:目前这一阶段,很好的解决了以往的缺陷,有了结构化;可共享;且独立,分为三层:用户数据的逻辑结构、整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存储的粒度可以细化到一个数据项。

▲图/ 建立的思维导图

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对于数据、数据模型、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定义如下:

关系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我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在面对复杂的庞大的数据体系,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一定是环环相扣的。在术语上,我们所说的关系,其实就是一张表。表的各列以属性开始,属性是列的入口。

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系统:数据以“关系”的形式,也就是二维表的形式来表示,其数据模型就是关系模型。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系统也就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是当前的数据库系统主流。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层模式结构两层映像功能。其中,三层模式结构有:

1.外模式:外模式又称为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和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数据库用户的视图。一个数据库有多个外模式。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一个外模式可为多个应用程序所使用。

2.模式:细分为概念模式和逻辑模式,所有数据库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落级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概念模式可用实体-联系模型来描述,逻辑模式以某种数据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所有用户的需求,并将其形成全局逻辑结构。

3.内模式: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内部模式描述记录的存储方式、索引的组织方式、数据是否压缩、是否假面等。数据库模式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关键,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两层映像功能:分为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所谓映像就是一种对应规则,说明映像双方如何交换。

1.外模式/模式映像:通过外模式与模式之间映像把描述局部逻辑结构的外模式与描述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式连起来。

2.模式/内模式映像:通过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把描述全局逻辑的模式与描述物理结构的内模式联系起来。

▲图/ 数据库结构的重要内部结构

DBMS的体系结构

DBMS的组成,分为查询,更新,模式更新。所谓的数据库模式,就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更新一般也是由数据库管理员进行操作。

查询处理程序,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优化查询,给结果输出给出最优解。

事务,即是数据库的基本工作单元。事务具有ACID特性,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事务的管理程序的作用就是保证多个事务并发执行。

作者:桑小榆呀链接:https://juejin.cn/post/7174767747581083685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