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鲸J5扫地机器人评测:每个升级点都直击清洁痛点

【宅秘】近几年智能家居产品发展火热,扫拖机器人显然已经成为智能家电市场中的重要成员,但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对这类产品并不感兴趣,一是市面上很多扫拖机器人根本做不到宣传中的“解放双手”;二是,它们也不够智能,反而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既然存在这些痛点,那么就必然会有厂商站出来解决,作为国内扫拖机器人的先驱,云鲸推出了一款极具创新力的产品——云鲸扫地机器人J5,给整个扫拖机器人市场带来了新答案。

作为云鲸的年度旗舰产品,起售价为3799元的它无论在功能创新还是实际使用体验上都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

相当可靠的清洁表现

首先从吸力上来看,云鲸J5将最大吸力升级到了15000Pa。说实话,云鲸J5的吸力在行业中虽不是最大的,但15000Pa的吸力已经算得上行业顶尖水准,应对日常清洁场景已经完全够用了。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一味的追求吸力并不能带来多少好处,反而还可能会带来更加嘈杂的工作噪音,从体验方面来看并不友好。

因此,云鲸为了保证用户使用体验,在将吸力提升的同时,针对每一个声音源都进行了物理降噪处理。此外,在 J5 上云鲸用上了自研的风机系统,在风机叶轮、电机上采用双面平衡工艺,加上整机配备硬件级智能降噪技术,能够实现电机降噪、吸尘降噪、烘干降噪。在标准测试档位下,云鲸 J5 的清扫噪音低至 56dB。哪怕在我刷剧的时候让它进行客厅清洁,也不会影响到我观影体验。

当然,为了提升清洁能力云鲸不仅仅是将吸力上限提升,还将边刷、滚刷进行了升级。滚刷方面,云鲸J5采用了零缠绕静音滚刷2.0,同样使用的是上一代的气旋导流技术,进一步避免了日常清洁时毛发缠绕滚刷的问题。

此外,为了进一步解决毛发清洁问题,云鲸J5还将边刷设计成可活动结构,在工作时依靠旋转就可以将边刷两支臂展开到最大角度,将地面的灰尘、颗粒物、毛发卷入吸尘区域。

干垃圾清洁

在清洁的过程中,边刷会根据清扫环境适时的进行无感解缠绕工作,避免毛发缠绕影响边刷效率。而在返回基站自清洁时,可活动的边刷支臂则会通过反向旋转合并,此时,缠绕在边刷上的毛发就会被松开,并被机器人前进时产生的气流带到滚刷口,进而被顺利进吸入尘袋,最终实现彻底清洁毛发。

边刷解缠绕动作示意

而在拖地能力上,云鲸作为业界最早研究机器人拖地功能的品牌,在这方面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次的云鲸J5上,首先做出的变化是将拖布进行升级,采用了独有的勒洛三角形拖布。这样的设计相比市面上常见的圆形拖布,能够覆盖更广的清洁区域,确保机器人在行进过后不会留下任何清洁残留缝隙。

此外,云鲸在J5上还带来了一项全新的拖布动态外扩加压技术,可以将其拆分为“动态外扩”以及“加压”两个词来理解。

如今的扫地机器人为了解决死角区域的清洁,几乎都配备可“伸缩”的拖布,但云鲸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能完美的解决死角区域的清洁问题。在云鲸J5上,它的动态外扩技术就可以根据障碍物或边角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沿边清洁策略。包括有“拖布外扩”、“扭一扭”以及“拖布外扩+扭一扭”同时进行三种清洁方式。扭一扭清洁拖布外扩清洁遇到死角倒退辅助清洁例如遇到一些墙壁边缘,云鲸J5的拖布会进行外扩覆盖清洁直墙边沿。

死角区域的清洁,本就是日常难以清洁的区域,很可能会堆积一些顽固污渍。因此,云鲸J5通过“加压”技术,模仿传统拖地时用力下压拖布的方式清洁顽固污渍。

湿垃圾清洁

通过实际测试来看,云鲸J5凭借恒定8N的下压力去模拟人手的清洁方式,搭配高速旋转拖布,将地面顽固污渍清洁干净。此外,对于不喜欢把地板弄太湿的用户,云鲸同样提供了抹布湿度调节,包括略干、正常、湿拖。

除此之外,考虑到大家家里不可能是一片空地,总有些桌椅柜子和转角,云鲸 J5 采用的 IPS4.0 鲸灵感知系统,搭载双向(前向+侧向) 3D 结构光技术,拥有毫米级的避障能力,除了能避开大型家具,还可以规避地面的电线、电子秤、风扇底座等常见障碍物,从而让清洁过程更加高效。

让你安心托管的全能基站

云鲸J5不仅拥有强劲的清洁能力,在清洁之后凭借全能基站的表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忧托管。在基站上,云鲸J5新增热水洗拖布功能,采用了45℃-75℃的动态热水洗拖布功能。在机器人返回基站后,机器会通过三大程序对拖布进行深层次清洁。

首先是,以45℃的温水浸湿拖布,加速拖布上的油污溶解;随后,会根据不同的脏污情况动态调整45℃或60℃的清洗水温;最后,当上述两步结束后,会以75℃的巴氏抑菌清洁,在拖布烘干前就能做到无菌状态。

自洁前后对比

此外,云鲸还研发了Dirtsense智能脏污感应系统3.0,内置了红光和绿光的激光传感器。绿光可以检测到污水的整体色度和浊度,而红外可以针对性地检测浊度,两者相结合就可以计算出污水在颜色和浑浊程度上分别的脏污系数,然后进行动态调整清洁水温,搭配全链路7重抑菌功能,可以针对不同脏污程度调整科学清洁策略。

云鲸J5不仅能对拖布进行自清洁,为了贯彻云鲸的“科学清洁”的理念,云鲸还为集尘袋中为其增加了温湿度传感器、自动烘干、压缩等能力处处体现着自己在细节处的思考。

此外,云鲸在基站的设计上也充满着自己对产品的思考。基站部分,J5延续了云鲸历代的家族设计,并且像隐藏式提手、功能按键、磁吸外壳等设计,也在日常使用、搬运、维护上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写在最后:云鲸一直以来在扫地机器人这个品类上都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并且每代产品都有着跨越式的升级,从J1洗拖布到如今J5首创解缠绕边刷、整机防缠绕等,云鲸每一代产品的亮点都不是大吸力,而是针对家庭清洁中实际存在的痛点进行解决,这比一味的追求更大的吸力更有价值。相信凭借云鲸J5强劲的产品力,有机会在消费市场掀起一波新风潮。

自带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石头G30 Space探索版与G30发布

1月8日,石头科技在CES 2025展会发布了石头G30 Space探索版和G30两款扫地机器人。前者是首台带有5轴折叠机械手的扫地机↓。

石头G30 Space探索版扫地机器人,在常规尘盒的位置,放了5轴折叠的机械手↓,机械手平时是隐藏收纳状态。折叠后机身厚度约7.98cm。

石头G30 Space探索版,宣称内置RRmason 12.0算法,支持全向环境感知,有空间避障能力,可以移动障碍物后清扫、抓取散落物品。

其余部分,还包括:

  • 2.2万Pa吸力,主动式毛发切割,支持热水恒湿拖地;

  • 基站支持30分钟UVC杀菌和80度的高温自清洁功能;

  • 底盘升降,自适应高度过门槛;

  • 360°高低双视角实时视频通话。

这只机械臂,满足了本彦祖对一台扫地机的所有想象,如果以后能抬我起床就更好了。

石头G30自清洁扫拖机器人,可以理解为去掉机械臂的普通版本:

  • 依然有2.2万Pa吸力,机身厚度同样是7.98cm,也有底盘升降的越障能力,可以越过4cm的推拉门等障碍;

  • LDS模块也可以升降(好钻进更低矮的家居下面),有自动补光灯(沙发底和床底使用);

  • 使用三线结构光避障,可以贴着数据线边缘和围绕桌脚清扫;

  • 基站支持30分钟UVC杀菌和80度的高温自清洁功能,mini上下水基站只有30cm高;

  • 也有RRMind GPT大语音模型和语音交互。

石头G30 Space探索版没有公布售价,而石头G30是5499元,G30上下水版是5999元。

石头还在展会上发布了洗地机最新旗舰A30系列(海外型号F25),以及H1(海外型号Zeo One)、H1 NEO(海外型号Zeo Lite)、M1(海外型号Zeo Mini)等洗烘一体机产品。

【IT之家评测室】有些力气的仿生“手”,云鲸扫地机器人J5评测

去年 9 月 13 日,IT之家和大家分享了云鲸扫地机器人 J4 的使用体验。其滚刷毛发 0 缠留以及鲸灵托管 2.0 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今年 8 月 23 日,云鲸正式其迭代机型云鲸扫地机器人 J5。这款扫地机器人的除尘吸力可达 15000Pa,并且支持 45-75°C 动态热水洗拖布。仿生手擦地系统、智能托管系统 2.0 也有升级优化。IT之家已经收到了云鲸扫地机器人 J5,并体验半月有余,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评测来看看其实际体验如何吧。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基站外形延续了上一代 J4 的设计语言,整体风格要更方正硬朗一些。其尺寸为

43.0cm×38.8cm×46.1cm。纯白色的机身设计百搭,能很好地融入各类家装环境之中。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去掉了基站上方的屏幕,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触控按键,三个触控键分别为洗拖布、开始清洁以及返回基站。操作更加简洁直观。

掀开基站顶部盖板可以看到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清污水箱,其中白色的污水箱容量 4.75L,蓝色的清水箱则是 5L。IT之家实测全面扫拖 25 平方米的空间两次左右需要换一次水。如果环境允许,建议选择上下水版本,可以省去手动换水的麻烦。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清水箱内还可安装银离子抗菌模块,抑菌率可达 99.9%,并且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采用抗菌技术的地方有很多,例如一体式抑菌集尘袋和银离子拖布,都有抑菌的效果。

这次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抑菌清洁液安装位置发生了变化,其隐藏在基站前盖板下方,面板通过卡扣与磁吸固定。这样更换清洁液就不用取出水箱,更为快捷。

并且,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前盖板下面还有一个巨大的空腔,刚打开包装时里面放有三个一次性集尘袋,我惊喜地以为 J5 支持了自动集尘功能,但实际是我想多了,这个空间目前仅有收纳集尘袋等清洁用品的作用。

甚至,云鲸扫拖机器人 J5 的基站内部用于拖布清洗的底盘同上代一样,采用了半透明的设计,机器拆开包装默认是安装好的,也支持拆卸,方便后期清洗。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本体尺寸为 35.5cm×35.0cm×10.7cm,重量为 4.6Kg。其外形同样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顶部仅有两枚按键与激光雷达,设计十分简洁。

打开磁吸盖板,即可快速更换尘盒或一次性集尘袋。云鲸扫地机器 J5 的集尘盒容量为 800mL,集尘袋的容量则是要更大一点可达 1L。另外,在盖板下面还有一枚复位键,遇到问题可以对机器人进行重启。

来到云鲸扫拖机器人 J5 的底部。其拖布、边刷设计都很特别,首先是左右两侧的边刷,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三边”设计,而是可以活动两条边刷设计,在遇到毛发时可以并在一起将缠在边刷上的毛发松开,并被机器人前进的气流吸入尘袋中,防止边刷发生缠绕。

云鲸扫拖机器人 J5 拖布也并非传统的圆形,而是独特的勒洛三角形。拖地的重合面积更大,也可以深入墙角等难以清理的死角。

底部中间的吸尘滚刷也做了结构优化,其采用气旋式锥型螺旋结构,可以将吸入的毛发导向一端的集尘盒 / 尘袋,是一种不错的防缠绕设计。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除了机器本身还送了一些耗材,其包装清单如下:

  • 扫地机器人 J5

  • 扫地机器人 J5 基站

  • 电源线

  • 边刷 × 2

  • 使用说明书

  • 快速入门指南

  • 银离子抗菌模块 × 1

  • 清洁液 × 1

  • 一次性集尘袋 × 3

最后,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水箱版的参数如下:

首次使用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会扫描室内环境,建立户型地图,笔者客厅 + 书房 + 厨房的面积约为 27 平方米,建图时长仅用了五分钟,速度还是很快的。首次清扫我使用了扫拖同时的模式,大家也可以根据脏污情况选择先扫后拖或是单独的扫地、拖地模式。

随后推荐大家设置一下地面材质,特别是像木质地板,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会根据不同的地板拼接方向来规划清洁路线,从而增强对地板拼接缝隙的清理。

1、清扫吸尘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官方宣称拥有 15000Pa 的吸力,相比上一代 7800Pa 的吸力提升接近一倍。因为笔者养猫,地面常有猫毛、猫砂、猫毛甚至还有纸箱碎片等垃圾杂物,需要经常用吸尘器进行清理,所以对于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表现清扫表现还是很期待的。

首先是书房中被猫带出的猫砂以及抓下的纸屑,虽说有些纸屑块头不小,但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也都吸入到了集尘盒中。

猫猫的食碗位于门边角落,有着很多掉落的猫粮,云鲸扫扫地机器人 J5 也能清理的很干净。

来到客厅,笔者的客厅铺有一块牛皮材质的地毯,虽然是短毛,但上面猫砂、猫毛、以及我平时吃零食掉落的碎渣也很很难清理的。

在此前建图时,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就已经识别出了地毯,在清扫拖地时我们可以手动选择是否清洁地毯。笔者选择了默认的扫拖兼顾模式,对于其他短毛地毯则更是增压吸尘,若是养较为复杂的高端地毯建议选择仅跨越不清理。

IT之家实测扫拖兼顾模式清理地毯时,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会略微抬起拖布,然后在地毯上进行吸尘清扫。

对于地毯上的猫毛、猫砂这种细小杂物,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清扫起来还是很轻松,但是对于笔者掉落的玉米片并没有清理干净。

可能是玉米片偏硬,有些玉米片卡在了滚刷之中,虽能继续清理,但会有较大的杂音。笔者只能手动取出大块的玉米片继续清扫。

因为第一次没有清理干净玉米片,所以云鲸 J5 从基站出发直奔玉米片,将其清理干净。但可能是因为地毯和地面边缘贴合得不够紧密,在此过程中碰掉了一只拖布,好在云鲸 J5 可以通过 App 或者语音进行提醒,笔者第一时间将其拖布重新安装。

需要注意的,笔者在评测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发生地毯蹭掉拖布的情况,若是家中有软地毯建议固定好边缘,或者直接在 App 中选择仅跨越地毯。

文章开篇提到,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在边刷、滚刷防缠绕方面做了多项结构优化,IT之家拿了些长发进行模拟测试。可以看到边刷很顺畅地就将毛发扫入了机器人底部。没有缠住滚刷导致清扫中断的情况。

为了保证清扫没有遗漏,云鲸在 J5 的滚刷风道内增加了颗粒物传感器,通过识别颗粒物撞击传感器的次数与密度来判断地面颗粒物的数量情况,遇到颗粒物比较多的区域,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会放慢速度,增强吸力,与此同时也会停止边刷的转动,防止颗粒物被打到了已经清扫过的区域。若是清理得不够彻底也会进行复扫,直到扫干净为止。

云鲸扫地机器人的基站不支持自动集尘,不过有着较大容量的集尘盒与尘袋。笔者体验了半个月集尘盒还没装满,并且其还支持毛发压缩。对于笔者这种养猫的人来说,若是使用容量更大的尘袋,一个月完全交给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托管应该不成问题。

在扫地的过程中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噪音控制得很优秀,IT之家实测在一米距离处的噪音约为 50 分贝。

2、拖地清洁

经常打扫卫生拖地的朋友们都知道,遇到顽固污渍需要用力反复的擦。而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通过模拟人手擦地的动作,让拖布外扩的同时还能对地面保持恒定的 8N 下压力。配合 180 转 / 分钟的拖布旋转,清理边角处的顽固污渍也能得心应手。

IT之家在厨房门口洒落了酱油、蚝油、烧烤酱三种年度最佳不同的污渍,并且洒落时专挑边角缝隙,以此来测试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仿生手伸入各种拐角,将所有的污渍都清理了一遍,表面基本看不到污渍。

3、脏污检测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搭载托管模式以及 Dirtsense 智能脏污感应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脏污区域,对于比较顽固难清理的重污会复洗复拖,在清理结束后我们还能在 App 中看到有哪些重污区域。

4、自清洁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智能洗拖把系统,将洗拖布分为三步,首先用 45°C 的热水将拖布浸润并进行预洗;随后,继续用 45°C 的热水清洗常规污渍,避免淀粉糊化,若是感应到有非淀粉类的重度污渍则会将水温提升至 60°C,加速污渍的溶解;最后,用 75°C 摄氏度的巴式抑菌消毒的水温进行杀毒,避免拖布烘干时有细菌扩散到空气中。在整个清洗的过程的噪音控制的也不错,IT之家实测在一米距离处的噪音在 59 分贝左右。

IT之家实测,在擦过酱油、蚝油之后的拖布经过一次三段式清洗后就能洗去绝大多数的污渍,拖把中心略微有些污渍残留,对地面清洁影响不大。

这种 45-75°C 的三段式动态热水洗拖布有三大好处:省电、洗得干净、抑菌。而在抑菌方面努力,云鲸扫地机器人还不止于此。例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抗菌集尘袋,其不仅是材质上的抗菌,还支持动态烘干功能,若舱内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了尘盒或者尘袋内的垃圾潮湿,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就会对尘袋或尘盒进行烘干,避免垃圾滋生细菌。

云鲸智能扫地机器 J5 搭载 IPS4.0 鲸灵感知系统,搭载了前向 + 侧向的 3D 结构光避障碍。其中前向的结构光主要是用来探测识别低矮障碍物,从而实现避障。而侧方的 3D 结构光主要实现沿边清扫时控制与障碍物的距离,避免发生碰撞。

云鲸官方宣称这套系统可以识别家具、拖鞋、电子秤、吧台底座,风扇底座、袜子、玩具、插线板等家中常见障碍物。

IT之家实测了体重称、花盆、袜子等物体的避障,大部分障碍物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均可以轻松识别,绕开清理。

另外,云鲸扫地机器人的高度为 10.7cm,这也就是说高于 11cm 的柜子、床、沙发下面都可轻松清理。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让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想方设法减少使用者的交互频率,无论是自清洁系统还是大容量的尘袋与水箱,亦或者鲸灵智能托管 2.0 Pro,均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者对扫地机器人控制与清理。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的鲸灵智能托管 2.0 Pro,可以根据地面的脏污情况自动控制扫地吸力、拖地湿度以及精细程度。若是对系统的智能设置不满意也可进行手动设置。

早在去年,云鲸扫地机器人 J4 就率先支持小度语音进行控制,而这一代的 J5 则是在小度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小爱与 Siri 控制。恰巧笔者家中使用的智能音箱是 HomePod,在第三方控制中加入相应的 Siri 快捷指令后,就可以随时用智能音响控制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进行语音唤醒。

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相比上代一来说多了很多细节优化,包括清洁液的安装位置、更丰富的第三方控制。当然还有更强的清洁能力,以及更智能的鲸灵托管 2.0 Pro 系统。笔者认为好用的扫地机器人一定是在家中存在感稀薄,少清洁维护,但却能每天给用户一个干净整洁的地面环境。目前来看云鲸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还是比较让人惊喜的,特别是针对边角位置的清扫拖洗,很彻底。避障能力有待加强,主要是对于线缆的识别准确性不佳。云鲸扫地机器人 J5 售价 3799 元,上下水版本售价 4299 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