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erver数据恢复—通过拼接方法恢复SqlServer数据库数据的案例

SqlServer数据库数据恢复环境&故障:

一块硬盘上存放的SqlServer数据库,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NTFS文件系统。由于误操作导致分区损坏,需要恢复硬盘里的SqlServer数据库数据。

SqlServer数据库数据恢复过程:

1、根据数据库的页结构,北亚企安数据恢复工程师使用自主研发的SqlServer数据库工具对这块硬盘进行全盘扫描。获取数据库页偏移位置、对象id、页号等信息。

北亚企安数据恢复—SqlServer数据库恢复

2、拼接SqlServer数据库。

a、Sqlserver数据库的每个数据库页的编号都是从0号页开始,本案例中一共有10个数据库,有大量重复页,无法直接按页号从小到大拼接。

北亚企安数据恢复—SqlServer数据库恢复

b、根据用户方提供的数据库名和数据记录中guid,来判断数据库页属于哪个数据库。

北亚企安数据恢复—SqlServer数据库恢复

c、根据数据库名称、页号拼接数据库。由于数据库页缺失,拼接出来的数据库大小和原数据库大小存在差异,需要修改数据库大小属性信息。

北亚企安数据恢复—SqlServer数据库恢复

北亚企安数据恢复—SqlServer数据库恢复

d、挂载数据库成功。

北亚企安数据恢复—SqlServer数据库恢复

3、成功挂载数据库后,数据恢复工程师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检查,确认数据完整。交由用户方对SqlServer数据库进行完整性验证。经过验证,用户方确认10个数据库基本完整恢复,数据库记录比较完整,认可数据恢复结果。

详细教程:SQL2008数据库备份与还原全流程!

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无论是操作系统、重要文件、磁盘存储,还是企业数据库,备份都是保障其安全和完整性的关键手段。拥有备份意味着即使发生误删、系统崩溃或病毒攻击等问题,也能迅速通过恢复功能解决,避免数据丢失带来的损失,让恢复过程变得简单而高效。

在企业环境中,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依然有广泛应用。为了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使用 SQL Server 2008 进行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是常见的保护措施。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企业能够快速在系统发生故障或数据损坏时恢复到可用状态,降低宕机时间,保障业务连续性,从而减少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实际上,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让大家能够轻松掌握并实际操作,接下来将介绍两种简单且常见的 SQL Server 备份与还原方式:

  • 使用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SSMS) 进行备份和还原。
  • 利用专业备份软件进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环境,选择最适合的备份方式,为数据库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SQL Server是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数据库类型,它包含数据库核心、DBMS、管理客户端。而SSMS(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简称)则为管理SQL Server基础架构的集成环境,它可以与SQL Server数据库本身安装在同一台数据库,也可以独立安装,然后连接远程的SQLServer数据库。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SSMS来执行SQL2008数据库备份与还原任务呢?大家可以参照以下流程并逐步进行操作。另外,这种方式也同样适用于SQL2000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或者其他SQL数据库备份与还原任务,大家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 打开SSMS,在对象资源管理器列表中找到您想要备份的数据库,然后右键点击它并选择“任务”>“备份”

2. 在弹出的备份数据库窗口中先删除原来的默认备份位置,然后再点击“添加”以设置您想要备份到的目标位置。

3. 在弹出的选择备份目标窗口中,点击文件名右侧的点点按钮,然后选择一个存储数据库备份的目标路径,并在下方将文件类型设置为“所有文件”,再为此备份备注一个名称(通常来说为了后期查找方便可以使用数据库名称+日期来命名,并以.bak后缀结尾),然后再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数据库备份任务。

1. 打开SSMS,同样在对象资源管理器列表中找到您之前备份过的数据库,然后右键单击它并选择“任务”>“还原”>“数据库”

2. 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还原的源区域中的“源设备”,然后点击其右侧的点点按钮

3. 在弹出的指定备份窗口中,点击“添加”按钮,找到数据库备份的路径,找到您之前备份的数据库文件,然后在下方文件类型中选择所有文件,再连续点击两次“确定”即可。

4. 在还原数据库窗口中,勾选选择用于还原的备份集下的数据库前的复选框。

5. 从常规选择页转到选项选择页,然后勾选“覆盖现有数据库”,再点击“确定”即可完成SQL2008数据库备份与还原任务。

SSMS作为一个SQL Server管理程序,它能够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简单的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任务,但是它只适用于少量数据库的备份任务,因为它不支持大批量的备份,一次仅能备份还原一个数据库,效率可能不会太高。

傲梅企业备份旗舰版就是一个全面的企业备份解决方案,提供了用于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专用功能,凭借其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专业的备份功能,大大简化了备份还原数据库的过程,能够更加轻松地保护数据库的安全,并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还原数据库。

  • 简单易用:用户界面整洁直观,操作方法简单易学,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即可轻松配置SQL数据库备份还原任务。
  • 批量备份:支持对局域网内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多个SQL数据库实例进行集中化批量化的备份还原任务,包括SQL Express。
  • 备份计划:支持创建备份计划,使其按照每天、每周、每月自动执行数据库备份任务,无需人工操作。
  • 备份路径:支持备份到本地磁盘、网络共享位置、NAS等(SMB协议共享)。

傲梅企业备份旗舰版支持Microsoft SQL Server(2005-2022),VMware ESXi(6.0及以上版本)和Hyper-V(Windows 8/8.1/10/11,Windows Server/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2 R2及更高版本)。如果您觉得还不错的话可以点击下方按钮进入下载中心下载安装傲梅企业备份旗舰版,然后跟着我们的演示教程一起看看怎么轻松备份数据库吧!

在开始备份数据库之前,我们需要先安装代理客户端,所以请您在主机端登录傲梅企业备份旗舰版,在主界面点击“设备”>“代理设备”>“下载代理”。

等待下载完成之后再将此代理客户端安装到您需要备份SQL数据库的计算机上,然后打开傲梅企业备份旗舰版客户端,在出现的客户端界面中输入您主机端的IP地址与端口号,点击“连接”即可。在此之后,您就可以在主机端的设备页面中看到此客户端上的SQL Server数据库信息了。

在安装完代理客户端,并且成功建立控制连接之后,还需要验证一下数据库实例,所以请您点击“设备”>“Microsoft SQL Server”,找到您的数据库,点击其右侧的三个小点图标,选择“身份验证”,并在弹出窗口中选择“SQL身份验证”,再输入账户密码,点击“验证”即可。

注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远程安装代理的方法,就是点击“设备”>“代理设备”>“添加代理”,然后输入客户端计算机的IP地址与用户信息,点击“确定”即可开始远程安装代理。

安装完代理客户端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备份SQL Server数据库了,请您参考以下流程并逐步进行操作:

1. 在傲梅企业备份旗舰版主界面中点击“任务”>“备份任务”>“新建任务”

2. 在弹出页面中您可以设置详细的SQL Server备份任务配置。

  • 备份类型: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备份任务。
  • 任务名:您可以自行备注此备份任务的名称以便后期区分查找。
  • 设备:选择您想要备份的数据库实例。
  • 备份目标:选择您想要将数据库备份到的目标位置。
  • 备份计划:选择您想要的备份方式和备份计划(每天/每周/每月)。
  • 版本清理:配置保留策略以自动删除旧备份文件节省存储磁盘空间。
  • 邮件通知:启用邮件通知后等待备份任务执行完毕之后将自动发送一封邮件到预留的邮箱。

3. 确认无误之后就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开始备份”按钮即可,如果设置了备份计划的话则请选择“添加定时任务并立即备份”“仅添加定时任务”,创建的任务将单独列出和监控,以进行恢复、进度检查和计划更改。

在此之后,如果您需要还原数据库的话,可以转到“备份管理”>“历史版本”,找到您想要还原的数据库备份版本,点击其右侧的三个小点图标,选择“还原”,然后您可以选择还原到原位置或新位置,非常方便。

本文主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数据库安全对企业业务正常运转的重要性,并分享了2个简单有效的SQL2008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SQL数据库安全,大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数据库备份还原解决方案。

删库之后不要着急跑路,教你神不知鬼不觉找回数据

在工作中,我们误删数据或者数据库,我们一定需要跑路吗?我看未必,程序员一定要学会自救,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数据找回。

在 mysql 数据库中,我们知道 binlog 日志记录了我们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所以 binlog 日志就是我们自救的利器。

接下来就来开启程序员自救之路。

想要自救成功,binlog 这把利器一定要好,在自己之前,我们一定要确定我们有 binlog 这把利器,以下就是确保有 binlog 利器的操作。

1、确认数据库是否开启 binlog 日志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

查看红色圈出来的地方,如果为 ON 则表示开启,否则未开启。没有开启的话,就需要做以下操作。

2、开启 binlog 日志

如果未开启 binlog 日志的话,就需要开启 binlog 日志,在 MySQL 的配置文件中设置,如果你的是windowns 电脑则找到 my.ini 文件,unix 系统找到 my.cnf文件。在文件中修改或者配置如下参数:

# Binary Logging.

#日志文件的名字及存储路径

log-bin=D:\\Mysql-binlog\\mysql-bin

#设置日志格式

binlog-format=mixed

其中 binlog-format 有三种选项:

STATMENT: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 SQL 语句会记录在 binlog 中。

ROW:不记录每一条 SQL语句的上下文信息,仅记录哪条记录被修改。

MIXED:以上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一般的复制使用STATEMENT模式保存binlog,对于STATEMENT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ROW模式保存binlog,MySQL会根据执行的 SQL 语句选择日志保存方式。

3、重启 MySQL 服务器

4、再次确认 binlog 日志开启成功。

好了,操作完上面几步之后,我们就可以学习如何自救了,我们使用三个场景来分别演示误删数据、误删表、误删库的情况下如何自救。

在进入具体的场景前,我们先来准备演示需要的数据库、表和数据。

1、创建数据库pingtouge

create database pingtouge;

2、创建 student 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num VARCHAR(40)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3、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student(name,num)values(\’张三\’,\’1234\’);

insert into student(name,num)values(\’李四\’,\’1235\’);

有了数据之后,可以正式进入场景了, are you ready?

场景一:误删了某条数据

一不小心将 student 表中 id=1 的数据删除了。该怎么办?

凭着记忆手动插入这条数据吗?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哇,能记住的都是天才,利用 binlog 日志才是王道。

使用 show master status命令,查看最新的 binlog 日志文件

获取到最新的 binlog 日志文件后,使用 show binlog events in \’mysql-bin.000043\’;命令查看 binlog 日志文件,如下图所示:

binlog 日志记录了我们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包括语句提交前和提交后的偏移量,在数据恢复时会使用到这两个偏移量。

在正式进入数据恢复之前,我们先来认识 MySQL 提供的一个工具:mysqlbinlog 。mysqlbinlog 是用来操作 binlog 日志文件,我们数据恢复就需要使用到它。

使用 mysqlbinlog 来恢复二进制日志文件,命令格式为:

mysqlbinlog binlog日志文件 –start-position 初始偏移量的位置 –stop-position 结束偏移量的位置 | mysql -u root -p 数据库名称;

我们在 binlog 日志文件中找到 student 表中 id=1 这条数据在删除之前的最后一次操作的起始偏移量和结束偏移量,在上图中,我已经标出,起始偏移量为:710,结束偏移量为:996。有了这两个参数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 mysqlbinlog 命令来恢复数据了。

执行:

mysqlbinlog d:\\Mysql-binlog\\mysql-bin.000043 –start-position 710 –stop-position 996 | mysql -u root -p pingtouge;

如果命令执行成功的话,再次执行 select * from student命令,查看数据是否恢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我们成功的恢复了 student 表中 id=1 的这条数据。

场景二:误删了数据表

又是一不小心把表 student 给删除了。

对于误删表,同样可以使用 binlog 日志来恢复,毕竟 binlog 日记记录的是我们对 MySQL 的所有操作,跟恢复单条数据一样,我们同样需要在 binlog 日志文件中查找到起始偏移量和结束偏移量,用来恢复数据。

与单条数据不一样的是,对于表的偏移量,起始偏移量是创建表之前的开始偏移量,结束偏移量是删除数据库之前的最后一个结束偏移量。 如下图示:

一张图截不全,我就分两张图了。同样我们使用 mysqlbinlog 来恢复 student 表,执行:

mysqlbinlog d:\\Mysql-binlog\\mysql-bin.000043 –start-position 393 –stop-position 1997 | mysql -u root -p pingtouge

命令执行完成后,再次执行 select * from student;,你会发现我们的数据都回来了。

场景三:误删了数据库

你在工作中受气了,准备删库跑路啦,于是你就把pingtouge数据库给删除了,删完之后你就后悔了,怎么办?在线等。

不要慌,万能的 binlog 日志可以救你,跟前面两种场景一样,还是在 binlog 日志中查询到需要恢复数据库的起始偏移量和结束偏移量。这里我就不截图了。

通过查看 binlog 日志发现创建数据库pingtouge的开始偏移量为 219,删库之前的最后偏移量为 3861,有了这两个偏移量之后,执行:

mysqlbinlog d:\\Mysql-binlog\\mysql-bin.000043 –start-position 219 –stop-position 3861 | mysql -u root -p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不需要带上数据库,执行完之后,发现与数据库pingtouge相关的数据全部都回来了。

删库了,我们不一定需要跑路,一定要学习自救,少年。

最后,小编想说:我是一名python开发工程师,

整理了一套最新的python系统学习教程,

想要这些资料的可以关注私信小编“01”即可(免费分享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z694644032/article/details/104463920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