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手术室:看起来神秘又可怕的手术,其实是这么回事

每个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都会特别好奇到底手术是怎样的体验,手术室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以下就让我们共同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手术室里的那些事。

事实上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医生除了需要在手术前为病人进行评估并实施以外,同时在外科医生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由于和手术而诱发的一系列不良生理反应进行监测和处理。

同时,还需要维持患者处于状态下的各项生命体征的正常,例如血氧饱和度心跳血压呼吸等。

除此以外,医生还需要特别关注患者手术过程中深度的适宜与否,并对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预防和紧急处理,避免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等情况。

待手术完成后,还需要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平稳地脱离状态。

同时医生还需要结合病情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观察,并结合需要给予术后镇痛,帮助患者能够舒适安全且无痛的恢复。

通常在手术前一天患者会比较忙碌,这是因为病房医生要找到患者和家属来进行手术同意书的签署,同时医生也会在术前一天进行访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医生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患病史,并进行简单的查体来初步的熟悉患者。千万不要小看了术前和医生见一面,这是因为术前访视是做好第二天入室准备的重要工作。

相信通过了数日的等待,患者终于等到手术的这一天,并且前几日内心的恐慌不安以及前一晚间的严格禁食禁水,许多患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疲倦感,同时在自己手术之前还可能有一台甚至数台手术,通常会将一些年龄较大以及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安排在首台手术,来确保将所有患者术中风险降至最低。

与此同时,病房医生也会在此期间为患者进行补液治疗,而手术室的护士和护工也会推平车来接患者,此时患者要做的就是保持身心放松。

当手术室的门禁系统打开之后,这扇十分神秘的大门也就此打开,通过了几扇门以及长廊之后,患者将被推送至手术等候区域,或者直接进入到手术间。

再进入手术间以后,就相当于进入到了一个净化区域,这个区域要比外面环境干净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护士还要定期对手术室内实施细菌培养,来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无菌性,尽可能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在手术室内就好比军事化的管理,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各司其职,手术室内的各类物品,例如无菌器械包、药车、电子系统以及器械车等都需要仅仅有序的摆放。

手术前的禁食禁水十分关键,这是由于处于状态下,所有的保护性反射都将受到抑制,此时胃内若还存留这尚未消化的水和食物残渣等,则胃内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呛咳并吸入至气管内容易诱发吸入性肺炎,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气道阻塞而诱发窒息和缺氧等,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将产生严重威胁。

在完成核对后,护士会进行扎针来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或者由医师操作行中心静脉置管,这一针要比日常病房那样扎针时稍微痛一些,主要原因是静脉药物和大量的液体都需要通过此静脉通路进入循环系统,可以试想一下,若细针通路出现阻塞情况,那么患者非常有可能发生深度不够引起术中苏醒。

患者手术过程中深沉的睡过去,此时手术医生和医生都会在各自的岗位忙碌起来。

其中手术医生主要负责完成手术的操作,而护士则需要配合传递各类手术 器械。

与此同时,医生需要维持患者镇静和镇痛的状态,同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患者血压水平、心率以及镇静和镇痛药物的给药多少,甚至是输液量以及呼吸参数调整、出血量多少等,都是医生需要完成和监测的。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和调整,来帮助维持相关指标的安全和平稳。

一次切6个器官,七医院的这柄“快刀”顺利摘下普外科手术“明珠”

近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出“妙手白衣 幸福蓉城·做一名攀峰的医者”专项活动,向全市医务工作者发出号召:愿每一位医者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成为医学高峰的攀登者!

是山,总会有人走进

探索未知的奇幻

是峰,总会有攀登者将其征服

踏上勇敢的足印

曾以“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为理想,到如今游刃有余的肝胆“一把刀”,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血管外科主任王家兴已经走过23年行医路。23年中,他单独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左右半肝切术……以一柄快刀为梯,勇攀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

一次切6个器官

摘下普外科“明珠”

“王主任,现有一位重症车祸伤患者在手术台上急需支援……”今年年初,刚下班的王家兴就接到一通来自松潘县的急救求助电话。

该患者多处外伤,腹腔大出血,王家兴立即组织科室综合研判,紧急赶往松潘县。刚到松潘县人民医院,王家兴便一头扎进手术室,患者伤情比想象中严重得多,“说是命悬一线也不为过!”

从影像报告来看:

患者肝动脉破裂,胆总管段断裂,头部断裂,十二指肠撕裂伤,腰椎骨折,后腹膜血肿。

要想拯救患者,在行动脉修补缝合的同时,必须将患者受损的胆总管、头部、十二指肠全部切除。

急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普外科手术的“天花板”,也被许多外科专家誉为“珠穆朗玛峰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涉及六大脏器的切除(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毗邻重要血管、多个消化道重建(胰-肠、胆-肠、胃-肠吻合),且术后严重并发症多(如大出血、胰漏、腹腔感染等)。

在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风险非常大,但为了挽救患者年轻的生命,只能尽最大努力。历时3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被送往病房接受后续治疗。

以刀穿行隔膜丛林

他成为最爱“看片”的医生

“一年也难遇到几例愿意做的患者,为什么要挑战这种高难度手术?”

“这是个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的手术,同行不是没踩过坑!”

“本来这个手术难度已经‘逆天’了,你还想挑战更考验人的腹腔镜下操作,能搞定吗?!”

……

这些声音在2019年,王家兴决定将胰十二指肠切除这项技术引入市七医院开始,就时有出现。他笑道:“谁让我就是爱挑战我的专业嘞!而且,遇到‘要命’的时候,患者难道有机会等你现学吗?”

这项手术路线并非按传统解剖所述的一条条沿着血管和器官所划出的直线,而是穿梭在器官边缘“膜”与“膜”之间,所以叫“膜解剖”。

不伤周边组织摘除肿瘤,犹如庖丁解牛一般娴熟而干净。就好比剥橘子,如果完整地将每一瓣分开,橘膜里包裹的橘肉和汁水就不会流出来。

手术时,进行“膜解剖”,能更完整地切除病灶、减少术中出血和避免邻近组织器官损伤。

第一步:要真会“看片儿”

谁能想到身为科主任的王家兴,每天念念不忘的事是一定要“看片”,诶别想歪,这个是看国内外顶尖肝胆外科同行们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视频。

在王家兴的手机里,收藏了几十部这项手术的视频,还不包括直播手术链接。“这项手术的实操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学习观摩同行手术过程是非常宝贵的直观经验。”王家兴一边兴致勃勃地展示他储存的视频,一边介绍:“一个手术可能要看20-30遍。每天一有空,不管是吃饭还是休息都想多看几分钟。而且我最喜欢看手术过程出现过突发情况的这类视频,这样才能学到术中紧急处理的真功夫。

一次次线上的“风雨同路”,让他对胰脏周围的膜结构熟悉得就跟“老朋友”一样。

第二步:必须拆解基本功

一层层膜背后,藏了哪些血管、哪些淋巴结,王家兴早已心里门清,但下刀想要像“庖丁解牛”,顺着每一寸肌理还是绕不开实操练习。

“再难的大手术也是一个个基本操作串联成的。”王家兴说道:“就像爬泰山,没必要眼睛只看着玉皇顶,可以先上中天门,再登南天门,最后再登顶。”

为了练手稳,在腔镜下“抓豆子” “剥葡萄皮”“缝合模拟组织并打结”……这些都是王家兴练手的“基操”,还有虚拟现实模拟器、动物实验手术等……模拟腹腔镜手术的腹腔镜训练箱在过去的5年,几乎成了他除了手术室以外待的最多的地方。

第三步:培养一个眼神就懂的助手

一台天衣无缝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默契的团队不可或缺。就拿手术一助这个位置的医生来说,王家兴已经和杨志搭档8年之久。

不夸张地说,我根本不用说话,只管眼睛看着屏幕,盯着术野,他能帮我暴露最合适下刀的位置,引导最理想的角度。”王家兴夸起搭档就停不下来。

其实,所谓的默契无非是长期磨合形成的习惯,一种经久练习洞察的先见!为了打好配合完成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王家兴的两位手术助手都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该手术。合作的科、影像科等其他兄弟科室医护也能做到无声的默契,王家兴术中想要什么只需摊开手掌,护士就会准确把器械送到他手心。

山高人为峰

七医院正在助推更多攀登者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采访中,王家兴反复强调如果没有医院鼎力支持和同事的配合,就没有办法这么快将这项手术时间从原来8小时安全提速到3-4小时

如今,肝胆外科&血管外科已经有3位主刀医生可以完成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此外,他们团队也攻克下了腹腔镜下胰体尾术、腹腔镜下复杂肝叶肝段切除,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等较高难度手术,以及肿瘤穿刺活检术、肝消融术等多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齐抓并举,以多学科MDT讨论为着力点,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为每一位肝胆胰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全流程的治疗和精细化的管理。

“向上”不仅仅是攀登者的目标,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

期待我们遇见,下一位攀登者!

四川名医编辑:张力郁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