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酱当妈后又一次被骂!忙工作,把1岁宝宝送托班,有错吗?
这两天,papi 酱久违地因为一次采访冲上了热搜。她聊到,生养孩子就像开盲盒,个中的辛苦快乐都只有自己知道:
图源:鲁豫有约
说得老妈子们忍不住要掬一把辛酸泪,带娃的辛苦真的是谁带谁知道!哪怕是女明星,在当妈这件事上,依然会觉得很难、很难……何况咱普通人呢?
不过,相比产后刚复出时的憔悴 ,papi 现在的状态明显好多了。除了孩子大了、更好带了,我们猜测,或许和她很早就把娃送到托儿所(1 岁 3 个月)有关。
在她本人看来:大人有了自由,老人不用太累、娃也很开心……这是三赢的局面。然而,网友扑面而来的责骂却让她始料未及:
“孩子那么小为什么要送托班啊?当妈的太狠心了。”
“父母才是孩子这阶段最好的启蒙老师!长大了有她后悔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送托班没什么:
“正规的托儿所,比交给老人带,溺爱、追着喂饭好多了吧! ”
“有同龄人玩伴,还能学到东西,我觉得不错。”
“如果家里没人看孩子,去托班难道不比请阿姨更放心?”
留言区经常能看到妈妈们关于带娃的困扰:和老人在育儿上的分歧、全职带娃 24 小时无休的疲惫……
那托班作为小龄家庭的一种选择方式,要不要送孩子去,几岁去合适?今天,我们特地邀请来了前维多利儿园副园长丽丽老师(也是一个过来人宝妈),回答一些大家关心的入托问题~
这个问题纠结的妈妈特别多:不送吧,大人累;送了吧,又担心宝宝不适应。
其实,答案不能一刀切,具体要看孩子和家庭的综合情况。
从孩子情况看:
如果孩子性格敏感内向、比较粘大人、缺安全感(主要体现分离焦虑很严重的,主要照顾人离开 1-2 分钟就闹腾的),是不建议送的。这类孩子应该多从家庭汲取心理安全营养后,再入托。(关于怎么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后面会提到。)
当然,这只是建议,并不是能不能送托的硬性标准。如果一定要列一个硬标准,最重要的还是看孩子的身体健康程度:孩子抵抗力不错,身体素质好,去了托班不会总生病,就可以送。
从家庭情况看:
- 如果家里有一圈人每天围着孩子转,但孩子各种能力明显落后该年龄段普遍水平的,这样的情况最好送托;
- 如果小孩每天只能和大人在一起,没有小朋友社交圈的,也建议送托,可以锻炼宝宝的社会能力;
- 如果家里没有人带,可以入托。
不过,公办很多是 3 周岁入园,没有托班,设立托班的大多是民办和私立,收费会比较高,选托班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家经济状况考虑。
而如果家里有人带,且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去教导孩子,不入托,直接入园也完全没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发愁的。好不容易决定送了,但送早了,怕孩子适应不了,自己也跟着揪心。
一般入托班是满 2 周岁,当然,有一些托儿所、早教机构十几个月就能入托。不过,收费也很高,性价比较低。还有一些家庭附近根本没有设置小龄的托儿所,所以,几岁去还是要综合自家的情况。
而且啊,不管孩子几岁入托,他都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所以需要做好准备的是家长,要接受孩子离开你的羽翼总会经历一些困难,这很正常。
图源:上班啦妈妈
家长们自己放宽心,孩子也能感受到放松和力量。等到孩子慢慢适应了,度过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回归正轨的。
看过很多从托班升到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我觉得托班对入园肯定是有帮助的。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已经上过托班的孩子比没上过的在自理、社交能力上有明显优势。
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能力明显落后同龄人的孩子,以及除了大人没有同龄社交圈的孩子去上托班,这对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会有帮助。
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多说几句。
其实,这是很多家长对托班的一个误解。
家长要转变一个观念,就是:托班不教学。
托班的老师最主要的目的是有效陪伴,用专业度高效地培养宝宝的自理、社交能力,教学知识是小学的事情,越小的孩子越要看重心理和脑以下的身体能力的发展。
正如美国作家福尔格姆说:“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与人分享一切;公平游戏;不打人;物归原处;保持整洁;不拿别人的东西;伤害了别人,要赔礼道歉……”
希望家长们明确送孩子上托班的目的,对托班、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待。
如果决定了要让孩子入托,那么是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的。
主要是身心两方面。
身的方面,是娃有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
比如,能用语言简单表达自己的需求,我要嗯嗯,我要吃饭,我要喝水,而不是用肢体语言或者老师听不懂的方言。
这样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更快跟精准地帮他解决问题。
心理方面,家长要给到足够的安全感。
比如经常带娃去幼儿园门口溜一溜,让娃提前熟悉;比如准备一些入园绘本,和娃每天读一读(像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乔比的故事》《0-3 岁好性格养成》等)。
这个是家长们最最最担心的问题。每到开学,总能看到娃和家长哭得难舍难分的情景。
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内心感到不适应、不安全,这是每个人的本能,孩子也一样。
首先,家长不要把这个问题想得太严重。孩子一开始不适应实在是太正常了,没有这些不适应的表现才可能出问题。
其次,有问题就去解决,除了参照我的上一个回答外,还要多和老师沟通。
很多家长和老师沟通都比较小心,其实没有必要。只要注意不打扰老师太多私人时间,用文字不用语音(因为老师很多时候不方便听语音)就可以。
还有一些细节的操作,比如去托班时给孩子带些安抚物:孩子的玩偶、爸爸妈妈的照片、妈妈的衣服、孩子常睡的小毯子之类的,带些有家的味道的东西,陪伴宝宝。
这样,宝宝可以适应的更快,对妈妈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安抚。
话说回来,很多时候咱们舍不得让孩子上托班,不适应的、离不开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如果已经决定要去,在安抚孩子之前,不妨先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像 papi 酱自己采访里提到的:她现在陪孩子的时候,都和老公约法三章绝对不能刷短视频,全身心投入。陪娃的时候就好好陪,能做到这点,可能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所以说,具体到每一个家庭,要不要送、几岁送,相信妈妈们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对于孩子入园入托,你有什么经验、心得,想分享给姐妹们的不?又或者,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娱乐八卦爆料:吃瓜??
杨超越这神颜真的是绝了不愧是建模脸啊,《盲盒旅行局》是新综艺吗?
破音风云再起?马嘉祺VS宋亚轩,谁才是‘音’界最强‘破’风者?
宋轶也用泳装当T恤,现在很流行这么穿吗?
#张若昀曾被校园霸凌#好催人泪下好真情实感的对话,我真没想到过张若昀会遭遇校园欺凌,校园霸凌真的该好好治治了。
#陈芋汐一天称十次体重#陈芋汐情商智商都高,对于采访应对自如谈吐表达思路清晰,陈芋汐好棒,这些能参加奥运会健儿其实都是战士都是英雄,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为国争光。#陈芋汐说遇到更强的全红婵是幸运#
赵露思,杨紫,张碧晨,宋轶,邓为,赵今麦,王鹤棣,刘诗诗,王栎鑫,赵露思最近会多做一些大动作,算是辟谣自己的整容传闻吧。
狗仔又曝光张昊唯的录音和聊天记录了。张昊唯跟朋友说:金晨挺喜欢谈恋爱的,各种绯闻,她的男友是融创太子爷。
#张颖颖回击张兰#张颖颖 汪小菲又上热搜了,张颖颖说张兰一家谁沾上谁倒霉,起因是张兰发了葛斯齐爆料张颖颖是大S的视频…
迪丽热巴时尚芭莎金九最终销量1158w,打破鞠婧祎杂志销量,成为女星第一。粉丝真的说到做到,给了巴巴最好的,以后实绩又可以吹了,女星杂志销量第一。
内娱几个女顶流的杂志销量一览。目前记录由鞠婧祎保持,跟公司解约之后拍了一本新视线封面,粉丝冲到了1107万销售额。
金敏喜凭借电影《在溪边》斩获洛迦诺电影节影后,正式进入双A影后行列(之前拿过柏林影后)且是亚洲80后女演员最具含金量的双A影后。
焦俊艳papi酱谁上热搜,谁给钱,焦俊艳说papi酱这几年上了很多次热搜,而且每一次都给自己,这样的闺蜜能不能多来一些,都指望着对方能养自己,这样自己就可以不用上班了!
#王俊凯 清华也是我小时候的梦想#王俊凯在电影《刺猬》首映礼上回应高知粉表白,他表示:“清华也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咱就是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粉丝要求张大大澄清范丞丞恋情#有媒体发布范丞丞与一女生亲密互动的视频,视频中他和买超等好友吃饭聚餐,与女生同坐一侧,期间范丞丞为女生整理帽子,女方也伸手揉摸他的脸,由此引发了范丞丞恋爱的猜测。
虞书欣、王鹤棣《苍兰诀》集均破亿,还是2020年后首部集均破亿玄幻剧[鼓掌]两位演员好扛剧!
哈哈哈,赵丽颖,好凶狠的硬气女主范儿。感觉她现在已经不知道甜美柔和是什么感觉了。
于正赞不绝口的女新人就是这位吧[收到]
马卿馨,上戏大一新生,学习了14年芭蕾,文化成绩在市重点排年级前十,在全市参与的上戏春考资格考中排名前三
这条白裙子…像米糕上长了霉菌斑,看着好难受…
张雨霏给腕表拍的物料,她的笑容太有感染力。别说腕表了,就连最简单的白T都让她赋予了新的活力
papi酱 四两拨四两
经常会有人问papi酱“你对明年有什么规划”“对五年后的自己有什么期待”这类的问题,她常常觉得难以回答。
“我连下个月自己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呢,想不到一年之后自己是什么样。”
鲁豫也觉得,papi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好像都是被事儿推着,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是规划出来的,我现在发现,人生是没法规划出来的。”
文|鸽子
来源:陈鲁豫的电影沙发(lyyy_scndgs)
01
从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毕业后,papi酱经历了一段长达四年的“空白期”,现在回想起那四年,她觉得有点恍惚,只能回忆起一些零星记忆碎片,想不起来整段的内容。
毕业生的焦虑和困惑来自方方面面——找什么工作?擅长的还是喜欢的?能不能找到?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大部分人选择先去做,一边工作,一边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papi酱选择了一个听起来更让人焦虑的解决方式——躺平。
毕业后的大概四年时间,papi酱除了偶尔会做一些零工,几乎什么都没做,她说自己那时候也没什么压力和焦虑感,除了没钱,甚至觉得“蛮快乐”。
她觉得大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到社会里,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的,反而不害怕,不紧张。丈夫老胡也给了她很多支撑,他希望papi酱能找到感兴趣的事儿干,至于是不是赚钱,赚多少钱,他不是很在意。
四年的时间怎么过的?
papi酱会玩儿游戏,消消乐,解谜类的,每天能玩儿很长时间,晚上会看漫画或者美剧,有时候也会跟老胡去楼下的面馆吃面。
她也觉得那时候自己应该去找工作,应该做点什么,但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结果四年就这样过去了,现在想想,她觉得“匪夷所思”。
如果现在有人过来跟她说,你有四年时间可以过得无忧无虑,想干嘛就干嘛,她可能都不敢要这四年的时间。
鲁豫觉得,可能人生中做某一种事情的时间相对固定,你能够为此打拼的时间就这么多,papi酱可能就是开始时间比别人晚一点。
papi酱也有类似的感受,这两年她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总觉得要好好珍惜时间,要去提升自我。
现在回头看,某种程度上,那像是一段人生的“留白”,papi酱有时候也会想,也许那四年也在为她暗暗积蓄一些什么能量,她隐约觉得那四年对自己很重要,但还没想清楚,那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四年的时候,papi酱开始准备考研,理想的话,她或许会走上一条读研、考博、当老师的路,可人生似乎真的没法规划,读研之后,她在学习之余发布的一些短视频逐渐积聚热度,papi酱这个名字,也取代了她的原名姜逸磊,在网络世界走红。
2016年3月,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4月,papi酱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大学同学杨铭等合伙人决定对她的“papi酱”账号的第一条贴片广告进行拍卖,最终卖出了2200万;2017年,她与合伙人杨铭一起把拍卖所得捐给了母校中央戏剧学院。
鲁豫说,她最开始知道papi酱,她就是和这一串很牛的数字连在一起的。
02
现在papi酱所在公司的COO霍泥芳,和她是大学同学。
霍泥芳在一次采访中说,现在回头去看,以前上学的时候,她们一起排小品,papi酱总是能提供一些有意思的想法,也是那个总能在餐桌上提供笑点的人。
papi酱说自己开始做短视频的原因很简单,比如开始让她出名的那个上海话和英文混着说的视频,她之所以要把它拍出来,是因为她觉得“这太好玩了,它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
视频的灵感来源于真实生活,她有时候和上海的朋友们聊天,他们有时候会有一些类似的表达,她就想,如果再把它扩充一下,弄得夸张一些,可能会更有趣。
直到现在,他们团队做视频仍然遵循这一套逻辑,“这个选题太好玩了,它值得被拍出来,让更多的人看见”。
团队里也有人开始思考“意义”的问题,有人觉得,让别人的人生中有五分钟开心的时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又会陷入自我怀疑,“他们好像也不太需要”;有人觉得,尽管自己就是一个短视频创作的从业者,他仍然认为有些短视频不是“好的东西”,用一些技巧来获取流量,大家花费了时间在上面,却没有接收到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
在papi酱看来,思考意义是一个太大的事儿,“永远都想不明白”,与其这样,还不如把目光放在眼前,从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出发,去想一想“我对什么感兴趣,我想怎么表达,我认为什么是有趣的,以及我观察到的一些生活是什么样的”。
内容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可思来想去,她仍然觉得短视频是目前她脑子里那些想法的最佳表达方式。
她一般不去选择表达一些宏大的主题,反而想去打破一些严肃的东西,比起“四两拨千斤”,她更喜欢用“四两拨四两”来形容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
从生活出发,用短视频的形式去表现自己一些观察到的好玩儿的东西,想办法让它再有趣一点,让更多的人看到。
日常生活中,素材的搜集差不多是无意识的,团队里的所有人好像都拥有这个特性,从小就是喜欢胡思乱想的那一拨人,上课的时候喜欢跟老师打岔,喜欢戏谑,喜欢接老师的话茬。
如今,他们在短视频里接生活的“话茬”,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创作底线,比如有些笑点,他们团队甚至会去刻意规避,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一次一次去迎合观众,早晚有一天会失去自己的价值,最终被观众抛弃。
03
papi酱最近和丈夫老胡一起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面对电影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图恒宇与他女儿丫丫之间的情感,她满脑子都是:我懂他,我懂刘德华。
丈夫老胡也说,“这种桥段真好使啊,看得难受啊”。
她说如果在没有孩子之前去看这部电影,他们可能也会觉得感人,但那只是一个理性层面的理解,有了小孩之后,他们会和角色产生强大的共鸣。
2020年,papi酱通过网络公开了自己产子的消息,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她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在因为小孩儿的原因,她晚上十点多就要睡觉,她有时候会想,往年的这个时间,我在干嘛呢?
那是一天中她大脑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要打开电脑大干一番的时候,或者搞个创作,或者看个电影,现在十点多,她已经觉得自己电量耗尽了。
以前在客厅打开电视,挑一部喜欢的美剧就可以在沙发上悠哉悠哉地坐着,结果小孩生下来半年不到,电视机都卖掉了,因为怕电视机伤害到小孩的眼睛。
她说,觉得生孩子就像开盲盒,你不知道自己生下的小孩是什么样的,比如她的小孩儿,并不是那种特别好带的“天使宝宝”。
她很爱她的小孩,也觉得没有人能带给她这样的幸福感,可是小孩带给她的劳累和疲惫,也是真实存在的。
在孩子1岁3个月大的时候,她选择把孩子送到托育班,她和老胡都要上班,她又不想家里的老人太累,“还不如送到一个专业的托育机构更好”。
因为这事儿,她还被网友骂过,有人觉得孩子太小,她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让她觉得不舒服的是,生了孩子之后,好像很多人开始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她,觉得她做的所有事都是一个妈妈做的,用一个妈妈的身份前缀去审视她。
她很想说,每个人都是由很多身份组成的,她确实是个妈妈,但也是她自己,是个有工作要上班的人,是个女儿,也是个妻子。
经常会有人问papi酱“你对明年有什么规划”“对五年后的自己有什么期待”这类的问题,她常常觉得难以回答。
“我连下个月自己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呢,想不到一年之后自己是什么样。”
鲁豫也觉得,papi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好像都是被事儿推着,一步一步往前走,
“不是规划出来的,我现在发现,人生是没法规划出来的。”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