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ive C++ 条款09 绝不在构造和析构过程中调用virtual函数

条款开始前我要先阐述重点:你不该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期间调用virtual函数,因为这样的调用不会带来你预想的结果,就算有你也不会高兴。如果你同时也是一位Java或C#程序员,请更加注意本条款,因为这是C++与它们不相同的一个地方。

假设你有个class继承体系,用来塑模股市交易如买进、卖出的订单等等。这样的交易一定要经过审计,所以每当创建一个交易对象,在审计日志(audit log)中也需要创建一笔适当记录。下面是一个看起来颇为合理的做法:

现在,当以下这行被执行,会发生什么事:

无疑地会有一个BuyTransaction构造函数被调用,但首先Transaction构造函数一定会更早被调用:是的,derived class对象内的base class成分会在derived class自身成分被构造之前先构造妥当。Transaction构造函数的最后一行调用virtual函数logTransaction,这正是引发惊奇的起点。这时候被调用的logTransaction是Transaction内的版本,不是BuyTransaction内的版本——即使目前即将建立的对象类型是BuyTransaction。是的,base class构造期间virtual函数绝不会下降到derived classes阶层。取而代之的是,对象的作为就像隶属base类型一样。非正式的说法或许比较传神:在base class构造期间,virtual函数不是virtual函数。

这一似乎反直觉的行为有个好理由。由于base class构造函数的执行更早于derived class构造函数,当base class构造函数执行时derived class的成员变量尚未初始化。如果此期间调用的virtual函数下降至derived classes阶层,要知道derived class的函数几乎必然取用local成员变量,而那些成员变量尚未初始化。这将是一张通往不明确行为和彻夜调试大会串的直达车票。“要求使用对象内部尚未初始化的成分”是危险的代名词,所以C++不让你走这条路。

其实还有比上述理由更根本的原因:在derived class对象的base class构造期间,对象的类型是base class而不是derived class。不只virtual函数会被编译器解析至(resolve to)base class,若使用运行期类型信息(runtime type information,例如dynamic_cast(见条款27)和typeid),也会把对象视为base class类型。本例之中,当Transaction构造函数正执行起来打算初始化“BuyTransaction对象内的base class成分”时,该对象的类型是Transaction。那是每一个C++次成分(见条款1)的态度,而这样的对待是合理的:这个对象内的“BuyTransaction专属成分”尚未被初始化,所以面对它们,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视它们不存在。对象在derived class构造函数开始执行前不会成为一个derived class对象。

相同道理也适用于析构函数。一旦derived class析构函数开始执行,对象内的derived class成员变量便呈现未定义值,所以C++视它们仿佛不再存在。进入base class析构函数后对象就成为一个base class对象,而C++的任何部分包括virtual函数、dynamic_casts等等也就那么看待它。

在上述示例中,Transaction构造函数直接调用一个virtual函数,这很明显而且容易看出违反本条款。由于它很容易被看出来,某些编译器会为此发出一个警告信息(某些则否,见条款53对警告信息的讨论)。即使没有这样的警告,这个问题在执行前也几乎肯定会变得显而易见,因为logTransaction函数在Transaction内是个pure virtual。除非它被定义(不太有希望,但是有可能,见条款34)否则程序无法连接,因为连接器找不到必要的Transaction::logTransaction实现代码。

但是侦测“构造函数或析构函数运行期间是否调用virtual函数”并不总是这般轻松。如果Transaction有多个构造函数,每个都需执行某些相同工作,那么避免代码重复的一个优秀做法是把共同的初始化代码(其中包括对logTransaction的调用)放进一个初始化函数如init内:

这段代码概念上和稍早版本相同,但它比较潜藏并且暗中为害,因为它通常不会引发任何编译器和连接器的抱怨。此时由于logTransaction是Transaction内的一个pure virhual函数,当pure virtual函数被调用,大多执行系统会中止程序(通常会对此结果发出一个信息)。然而如果logTransaction是个正常的(也就是impure)virtual函数并在Transaction内带有一份实现代码,该版本就会被调用,而程序也就会兴高采烈地继续向前行,留下你百思不解为什么建立一个derived class对象时会调用错误版本的logTransaction。唯一能够避免此问题的做法就是:确定你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都没有(在对象被创建和被销毁期间)调用virtual函数,而它们调用的所有函数也都服从同一约束。

但你如何确保每次一有Transaction继承体系上的对象被创建,就会有适当版本的logTransaction被调用呢?很显然,在Transaction构造函数(s)内对着对象调用virtual函数是一种错误做法。

其他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做法是在class Transaction内将logTransaction函数改为non-virtual,然后要求derived class构造函数传递必要信息给Transaction构造函数,而后那个构造函数便可安全地调用non-virtual logTransaction。像这样:

换句话说由于你无法使用virtual函数从base classes向下调用,在构造期间,你可以藉由“令 derived classes 将必要的构造信息向上传递至base class 构造函数”替换之而加以弥补。

请注意本例之BuyTransaction内的private static函数createLogString的运用。是的,比起在成员初值列(member initialization list)内给予base class所需数据,利用辅助函数创建一个值传给base class构造函数往往比较方便(也比较可读)。令此函数为 static,也就不可能意外指向“初期未成熟之BuyTransaction对象内尚未初始化的成员变量”。这很重要,正是因为“那些成员变量处于未定义状态”,所以“在base class构造和析构期间调用的virtual函数不可下降至derived classes”。

请记住

■ 在构造和析构期间不要调用virtual函数,因为这类调用从不下降至derived class(比起当前执行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那层)。

C++程序员必须掌握,为什么有些析构函数也要被定义为虚函数?

在阅读C++项目(caffe)源码时,发现不少基类不仅把常规的成员函数定义成虚函数(virtual),也会把析构函数定义为虚函数,结合前面几节的介绍,稍稍思考下,这样做的确是有原因的,本文将结合C++代码实例尝试探讨下。

为什么要把析构函数定义为虚函数?

随便写一段C++代码作为实例,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先不把析构函数定义为虚函数:

这段代码的逻辑很简单,无非就是定义了两个类:类 Base 的成员函数 foo() 为虚函数,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都是常规函数,此外它还有个 public 的成员变量 buf。类 Child 则公开继承了 Base,因此它可以直接使用 Base::buf——在构造函数中 new 了一段内存,并且在析构函数 delete 掉它。

我们直接使用 Child 实例化一个对象 c,调用 c.foo(),此时得到如下输出:

一切尽在预料中。

虽说对象 c 调用 foo() 的输出完全符合预计,但像上面那样定义类仍然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在这一节我们曾讨论过,父类指针可以调用派生类的重写函数,因此下面这两行C++代码也是合法的,请看:

编译这段C++代码完全没有问题,运行也不会报错,输出如下:

可是,从输出信息能够看出,派生类 Child 的析构函数没有被调用,对于本例而言,new 出来的 buf 没有对应的 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泄漏。

要解决所谓的“不安全问题”,其实很简单,按照题目说的做——将基类的析构函数也定义为虚函数就可以了,请看修改后的C++代码:

也即尽在基类 Base 的析构函数前加上 virtual 关键字,其他的所有代码都无需改动。现在再执行下面的这几行C++代码:

输出如下:

显然,此时派生类 Child 的析构函数也会被调用了,内存泄漏的问题被解决了。

C++ 中的 virtual 关键字是非常好用,也是C++程序员必须掌握的关键字,其实,“不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是简单的:我们在静态类型与动态绑定一节中提到过,基本上只有涉及到 virtual 函数时,才会发生动态绑定,此时通过对象指针(pb)调用的函数由它指向的类(Child)决定,所以此时派生类 Child 的析构函数会被调用。如果基类 Base 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那么对象指针(pb)调用的函数由其静态类型(Base)决定,也即调用的其实只是基类 Base 的析构函数而已。

别让异常逃离析构函数

《Effective C++》中的 \”别让异常逃离析构函数\” 是指在 C++ 中,当一个对象的析构函数抛出异常时,这个异常会被默认抛到外层的作用域,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或者出现未定义的行为。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析构函数中使用 try-catch 块来处理异常,确保异常不会逃离析构函数。具体来说,可以在析构函数中捕获所有可能抛出的异常,并将它们转换成适当的异常类型或者简单地忽略它们。

此外,还可以采用资源获取即初始化(RAII)技术来避免异常逃离析构函数。RAII 技术是指在对象的构造函数中获取资源,在析构函数中释放资源,从而确保资源的正确释放。如果析构函数抛出异常,资源也会被正确释放,不会导致资源泄漏。

总之,\”别让异常逃离析构函数\” 是一个重要的 C++ 编程原则,需要程序员在编写代码时格外注意。

RAII技术是一种C++编程技术,它的全称是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中文意思是“资源获取即初始化”。RAII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对象的构造函数中获取资源,在对象的析构函数中释放资源。这种技术可以避免程序中的资源泄漏和异常逃离析构函数的问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RAII技术来避免异常逃离析构函数: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File的类,它的构造函数中打开了一个文件,如果打开失败就抛出一个异常。在析构函数中,我们关闭了文件。在main函数中,我们创建了一个File对象,并调用了它的write函数来写入一些文本。在throw语句之后,我们抛出了一个异常。由于异常被捕获了,程序会执行catch语句块中的代码,而在这个代码块中,File对象的析构函数会被自动调用,释放资源。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RAII技术来避免异常逃离析构函数的问题。在实际的编程中,我们可以使用RAII技术来管理各种资源,比如内存、文件、数据库连接等。

《Effective C++》中的“绝不在构造和析构过程中调用virtual函数”是指在基类的构造函数或析构函数中调用虚函数的行为是不安全的。这是因为在派生类对象构造或析构期间,派生类对象中的基类部分可能还没有被完全构造或已经被析构。如果此时调用虚函数,那么将会调用到基类中的虚函数,而不是派生类中的实现。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时的不可预期的错误,例如访问未初始化的数据或调用已经被析构的对象等。因此,最好避免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调用虚函数,而是应该使用其他的解决方案,例如将虚函数的调用延迟到对象完全构造好后再进行调用。

总之,该条规则的主要内容是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避免调用虚函数,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