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摄影后期制作水平,看这篇就够了

摄影后期调色对照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让一张原本平淡无奇的照片,焕发独特魅力,被赋予新的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结合自己这十年来的摄影经验,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为大家详细阐述如何系统性地学习摄影后期调色 。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摄影后期调色的核心基础,它主要由色相饱和度明度这三个要素构成。色相,简单来说,就是色彩的 “相貌”,像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就是不同的色相,它是区分不同颜色的根本标准。在实际拍摄中,不同的色相能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比如红色常常让人联想到热情、活力,在拍摄婚礼场景时,红色元素的运用能增强喜庆氛围;而蓝色则给人冷静、理智的感觉,在拍摄海洋题材时,蓝色能凸显海洋的深邃宁静。

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它决定了颜色的纯度和强度。高饱和度的色彩鲜艳夺目,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常用于强调画面的主体或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如在拍摄盛开的鲜花时,提高饱和度能让花朵的颜色更加艳丽。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显得柔和、淡雅,能营造出沉稳、内敛的氛围,在拍摄古典风格的照片时较为常用。

明度代表颜色的明亮程度,它决定了画面的明暗对比。提高明度,颜色会变亮,趋近于白色;降低明度,颜色则变暗,趋近于黑色。在雪景的拍摄中,提高画面整体明度,能更好地展现雪的洁白与明亮;而在拍摄夜景时,降低明度,可突出夜晚的深邃与神秘。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画面的色彩效果,对它们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是进行有效调色的关键 。

色彩模式

在摄影后期调色中,常见的色彩模式有 RGB CMYKRGB 模式是基于光学原理,由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色光混合而成,通过调整这三种色光的强度,可以组合出几乎所有我们肉眼能看到的颜色。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如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相机显示屏等,都是采用 RGB 模式来显示图像的。因为这些设备是通过自身发光来呈现画面,RGB 模式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发光显示的特性,呈现出丰富、鲜艳的色彩,非常适合用于数码图像的编辑、展示以及网络传播。

CMYK 模式则主要应用于印刷领域,由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黑(Key,通常用 K 表示)四种油墨混合而成。在印刷过程中,通过不同比例的这四种油墨在纸张上的叠加,来呈现出各种颜色。与 RGB 模式不同,CMYK 模式是基于颜料的混合原理,它依靠油墨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来呈现色彩。由于印刷品是通过反射光线被我们看到的,CMYK 模式能更准确地模拟印刷过程中的色彩表现,确保印刷出来的颜色与设计稿尽可能一致。所以当我们需要将照片用于印刷,如制作画册、海报、书籍等印刷品时,就需要将图像的色彩模式转换为 CMYK 模式 。

直方图的奥秘

直方图是摄影后期调色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图像中不同亮度值的像素分布情况。直方图的横坐标表示图像的亮度值,从最左端的黑色(亮度值为 0)到最右端的白色(亮度值为 255);纵坐标表示对应亮度值的像素数量。通过观察直方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图像的曝光情况色彩分布

如果直方图中的像素主要集中在左侧,说明图像整体偏暗,可能存在曝光不足的问题;反之,如果像素主要集中在右侧,则表示图像整体偏亮,可能曝光过度。而当像素均匀分布在整个横坐标上时,图像的曝光通常较为准确,明暗层次丰富。在色彩分布方面,直方图能帮助我们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某一亮度区间的色彩过于集中或缺失的情况。例如,在一张风景照片中,如果直方图显示蓝色通道在较暗的区域像素集中,可能意味着天空部分的蓝色在暗部表现过于浓重,在调色时就需要对蓝色通道的暗部进行适当调整,以平衡画面色彩。熟练掌握直方图的解读,能让我们在调色前对图像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

• 学习基础操作

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从一些简单易用的工具入手,能让你快速熟悉调色的基本流程。在掌握了一定基础后,再深入学习 Lightroom 和 Photoshop 等专业软件。可以通过在线教程、官方文档、视频课程等资源,系统地学习软件的操作界面、各种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

在学习 Lightroom 时,我先通过观看网上的基础教程,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跟着教程一步步操作,比如如何导入照片、在 “修改照片” 模块中调整曝光度、对比度等参数,以及如何利用 HSL 面板对特定颜色进行调整。经过反复练习,逐渐熟悉了软件的操作,之后再处理照片时就更加得心应手 。

• 理解色彩理论

深入学习色彩理论是提升调色能力的关键。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如《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色彩与光线》等,这些书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色彩的基本原理、搭配原则和情感表达。也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色彩理论课程,系统地学习色彩知识。理解色彩理论能帮助你在调色时有更清晰的思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调整颜色,而不是盲目地尝试 。

在学习色彩理论后,我明白了互补色在画面中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在拍摄的一张秋天的风景照片中,画面中有大片黄色的树叶(黄色),我通过调色,适当增强了天空部分的蓝色(黄色的互补色),使画面色彩对比更加鲜明,视觉冲击力更强 。

• 分析优秀作品

平时要养成分析优秀摄影作品的习惯。可以在摄影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各种风格的优秀作品,从色彩构成色调光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观察作品中色彩的搭配、主色调的选择、色彩对比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调色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通过分析他人的作品,能够汲取灵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调色技巧和思路 。

在分析一幅以海边日出为主题的作品时,我发现摄影师通过将画面整体色调调整为暖色调,以橙红色为主色调,同时降低了海水部分的饱和度,突出了天空中绚丽的朝霞,营造出温暖、宁静且充满希望的氛围。这种对色彩的运用和把控给了我很大启发,之后在处理类似题材的照片时,我也借鉴了这种调色思路 。

广州南沙_日出日落_桥梁道路_航拍_南沙大桥 4K高清视频素材截图 (来源:16bi9网 正版商用视频素材网)

• 大量实践练习

实践是掌握摄影后期调色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熟练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可以制定一个练习计划,比如每周选择不同主题的照片进行调色练习,尝试不同的调色风格和方法。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

我曾经为了提升自己的调色能力,连续一个月,每周选择两天时间,专门对不同类型的照片进行调色练习。从风光摄影到人像摄影,从写实风格到创意风格,不断尝试各种调色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处理人像照片时,对肤色的调整总是不够自然。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学习了各种肤色调整的技巧,并进行反复练习,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

乡村闹市赶集菜市场 买菜集市农产品早市 4K高清视频素材截图 (来源:16bi9网 正版商用视频素材网)

• 风光摄影调色

以一张雪山湖泊的风光照片为例。原片整体色调较为平淡,雪山的白色不够纯净,湖泊的蓝色也缺乏层次感,画面对比度较低。

分析思路上,我希望突出雪山的壮丽与圣洁,以及湖泊的深邃宁静,营造出一种雄伟且宁静的氛围 。

在 Lightroom 中,首先进行基础调整。适度提高曝光度,让画面整体变亮,展现出更多细节。增加对比度,使雪山与天空、湖泊之间的界限更加分明,增强画面的层次感。接着,在 HSL 面板中,针对蓝色降低饱和度,让湖泊的蓝色更显沉稳、深邃;针对白色提高饱和度,使雪山看起来更加洁白纯净。调整完这些参数后,雪山和湖泊的色彩得到了初步优化。

C玛旁雍错雪山4K延时摄影 4K高清视频素材截图 (来源:16bi9网 正版商用视频素材网)

再进入色调曲线模块,对曲线进行微调。将暗部曲线略微下压,加深画面的暗部,突出深邃感;将亮部曲线适当上提,让雪山的高光部分更加明亮,强化其立体感。通过这一系列调整,照片的影调更加丰富,层次感更强,初步呈现出了想要的效果 。

西藏高原_自然风光_延时摄影_蓝天白云雪山 4K高清视频素材截图 (来源:16bi9网 正版商用视频素材网)

• 人像摄影调色

对于人像摄影调色,肤色的处理至关重要。以一张在户外拍摄的人像照片为例,原片人物肤色偏黄,且背景色调杂乱,与人物主体不够协调。

先在 Camera Raw 中对照片整体影调进行调整。适当提高曝光度,让人物面部更加明亮,但要注意避免过曝丢失细节。拉低高光,保留天空等亮部的细节;拉高阴影,使暗部的衣服纹理等细节更清晰。利用 “去除薄雾” 功能,提升照片整体的清晰度。

在调整人物肤色时,考虑到在 HSL 调整中橙色参数对人物肤色影响较大,我降低橙色饱和度,减少肤色的黄气,同时提高橙色明亮度,使肤色变得更加白皙通透。

为了进一步调整人物面部肤色,回到 Photoshop 中,利用曲线工具对画面曝光进行整体提升。然后,对曲线蒙版进行反向,用画笔工具在人物脸上涂抹,这样就只针对人物面部进行提亮,让面部肤色与整体肤色更加融合,且突出人物主体。

在背景色调处理上,为了使背景与人物更加协调统一,利用 “套索工具” 选取背景部分,然后通过 “色相 / 饱和度” 调整图层,降低背景颜色的饱和度,使其更加柔和,不会抢夺人物的视觉焦点。还可以适当调整背景颜色的色相,使其与人物服装的颜色形成一定的对比或互补,增强画面的色彩美感 。

西藏拉萨人文风情 4K高清视频素材截图 (来源:16bi9网 正版商用视频素材网)

摄影后期调色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通过系统地学习色彩理论、熟练掌握调色工具、不断分析优秀作品并进行大量实践练习,你将逐步提升自己的调色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害怕犯错,每一次的尝试都是成长的机会。同时,要保持对摄影的热爱和好奇心,不断探索新的调色风格和创意,让摄影后期调色成为你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有力工具 。希望大家都能在摄影后期调色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

注:文中插图均来自16bi9正版商用视频素材网

摄影中的后期处理是造假吗?5大后期处理要点,你都用到了吗?

在摄影艺术表现中,后期处理环节,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绝大多数的摄影作品来说,都需要合适的后期处理,才能达到拍摄者的表现目的。对于是否应该对摄影作品进行后期处理,不同的拍摄者有不同的看法。

拍照

晨光中的黄菊花

常有的观点大致有两个方向一部分人认为摄影经过后期处理,就是在对摄影作品造假,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摄影必须经过后期处理,无后期不摄影。

晨露中的小枫叶

摄影中的后期处理,不仅仅存在于数码时代,胶片时代也存在,比如底片冲洗成照片等,只是后期处理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数码时代的摄影作品,认为直接从相机卡里面的导出来的作品,就是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作品,其实不是,直接导出来的照片,数码相机已经将原始信息进行后期处理后形成了图像。

冲洗照片

拍摄者

之所以有前面说的分歧出现,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摄影不需要后期处理的那一部分人,对后期处理的理解太狭隘了,觉得只有运用PS、lightroom等后期处理软件来完成修图的方式才叫后期处理,其实不然。

PS软件

忘忧草

至于拍摄者,对摄影作品进行后期处理是不是造假,个人觉得要分情况而言。不能片面的说成:对摄影作品进行后期处理就是造假。

海棠花

比如说:拍摄者所拍摄的作品是新闻资料、历史记录资料等,这类摄影作品必须要真实,属于真实的记录,作品所记录的人、事、物一点就不能失真,如果对作品上的人、事、物进行处理篡改,这种情况就是造假,而且还是违法行为。

学扎染的小孩

但如果说我们的摄影作品,为了某种视觉艺术的表现,让作品能够更加完美、准确的表现出拍摄者的想法,而对作品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比如对画面的杂点杂物,色彩的纯度、明暗,作品的构图方式等进行适当的处理,这种情况下的后期处理就不是造假。

含苞待放

比如下面张照片,第一张就是没有经过后期处理,在色彩的饱和度、对比度上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效果非常差。运用PS软件,对照片进行适当的后期调整以后,画面效果更加清晰、通透,视觉效果更好。

后期处理前的效果

处理之后的效果

当然,如果对作品大幅度的修改,比如对作品的主体元素或陪体元素进行替换嫁接,个人认为这就不叫摄影,应该属于图像创意设计范畴。比如像下面这两张图片,看似摄影作品,其实是运用后期处理的创意作品。

创意图一

创意图二

因此,摄影作品是不是造假,主要是看拍摄的目的和内容,如果是属于视觉艺术表现,对于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不主张过度的后期处理,主张适当的后期处理,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光照中的叶子

一、对作品的曝光进行调整

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为了作品效果的更好呈现,必须要做到准确曝光。因此,在拍摄的时候,可能会对照片适当欠曝,尽可能的保存原始数据。在后期处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作品的曝光进行调整,包括亮部、暗部的对比情况等。

暗红

二、对摄影作品的杂点杂物进行处理

在拍摄的作品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杂点杂物,以及一些不需要的次要元素,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将其处理掉,让作品中的主体元素更加突出,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提高视觉冲击力。

木槿花

三、对画面的畸变进行调整

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尤其是变焦镜头、广角镜头,会对拍摄的元素产生一定的畸变效果,让主体元素会产生变形的可能,因此,在后期处理的时候,需要对作品的元素进行畸变校正,让元素达到正常的视觉效果。

晨光中的菊花二

四、对作品的色彩色调进行调整

在后期处理中,对作品的色彩色调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作品色彩的色相、饱和度、明暗、冷暖,以及作品中某些元素或局部元素的色彩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蓝天下的黄叶

五、对作品的构图方式进行调整

在后期对作品构图调整,也叫做二次构图。因为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由于拍摄的条件限制, 可能让画面的构图不够完美。会导致画面的主体元素不够突出,画面的视觉重心偏移让画面失衡,主体元素靠边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作品进行适当的旋转和裁剪,让画面更加突出完整。

晨艳——海棠花

对摄影作品进行后期处理,是不是造假,主要是看作品拍摄的内容和目的来确定,如果是属于真实记录性的作品,就一定要完全真实,不能后期处理。一旦后期加工处理,就属于造假,还有可能违法。如果属于纯视觉艺术表现,适当后期处理就不属于造假,但不主张过度后期。

虚与实

后期处理中,一定要有方向,有目的的进行,不能盲目的后期处理。比如过度加彩的饱和度、对比度等,这样的后期处理起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脑摄狼图事界,爱好摄影,且擅长后期处理,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