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搞定,湖北方言真简洁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湖广渔夫《方言其实蛮形象》《方言其实很“古雅”》发布后,头条网友反响强烈,评论共计超过2000条。

“原来我们平常说的方言,不少是古代雅言!”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蓝墨水为何叫电水,原来正确说法是靛水。”

“打鼓泅,扎沕(mi)子,知道来由了!”

“古雅”必然带来“简洁”!

本回,湖广渔夫接着说湖北方言的第三个特点:简洁!

古汉语、文言文中,单音节词比较多,湖北话也许是受了古汉语的影响吧,单音节名词、形容词也较多,从而显得简洁明了。

硙ái二声,音同皑,或癌。硙这个词汇在湖北方言中,很常用。指人不灵活,死板。也指机械不灵活。“这个自行车龙头好硙哟!”还指物品板结,“硙面坨子”。

语言专家考证,硙这个字有来历,古代指石磨,有坚固之意。“呆板”,方言读为“ai板”,二声,“呆”对应的字,溯源其实就是“硙”,而不是騃字。騃,是痴、愚之义。

“这是个硙账”,意思是确定的、变不了的账。“硙规矩”,不能变通的规定。“硙”还有拖拉之意。“你小子紧硙,快点出发!”

呆板的“呆”,过去《现代汉语词典》注明了方言读音ái,但新版词典舍弃了。

“硙”字简洁,来自古汉语。

北方寒冷干燥,衣物、食品不容易受潮。湖北是水乡,湿气重。

油炸食品,或炒货,刚开始“嘎嘣脆”,香醇酥脆口感好!但放久了,容易回潮,不再酥脆,湖北大多数地方称“葛”,加语气词,“葛了”(葛哒)。葛读gě三声。也有地方说“皮了”(襄阳),或“津了”(黄冈),“哑了”(安陆),“次了”(孝感),“蒋了”(黄梅),“令了”(大冶)……

普通话“回潮了”——湖北话“葛了”,简洁!

回潮并不等于变质变坏。

但食用油,或油炸食品,久放会腐败变质,有种不好闻的气味,普通话“哈喇了”,湖北话也是简洁表达:

“哈了”。哈读一声。

食物“哈”得不严重,仍然可以食用。从前食物短缺时,人们更是舍不得丢弃。

大人夸小孩懂事、聪明,湖北方言一个字:

眍,kóu二声

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汉字了。

武汉等地,评价一个人精明,也是一个字:

zéi。音同贼zéi,二声。但含义不是“贼”。

武汉话“zéi”是个什么来由,渔夫不知道。

武汉方言,闪(shán二声),风光、快活、时髦的意思。

武汉方言,筛,普通话读shāi,武汉话读二声shái,调整为阳平音调。筛shái,意思是发抖、抖动。武汉人习惯说:

“喜得屁筛了!”

“冷得发筛!”

二声字特别多。

湖广渔夫发现,武汉及湖北方言,二声特别多,请学习武汉话的朋友注意这个特点,准确发音。

贼,眍,闪,硙,筛,以及下面的悚,苕,碟,抖,咚等,均为二声。这可能与“入声读阳平”西南官话演变有关。

武汉方言隶属西南官话鄂中片区。阳平,即普通话第二声。

湖北方言简洁词汇列举如下——

枯——残忍,绝情。“这人真枯!”

㞞sónɡ(二声)--没有用,缩头缩尾,软弱无能。

尖——小气。(悭字的音变。)

咚(dóng二声):促成,怂恿。

坤——稳重,沉得住气。

抖(dóu二声):颠簸(这车子好抖人)。也有说“腾人”(一声)。

翻——不服气,对着干。

耳——理睬。

碟(二声)——踩踏。

呔——特别(呔扎实)。

茶——白开水。

粥——稀饭。

过——传染(这种病过人)。

水、水货——物品质量差。

菜——差劲。

抛(泡)--轻浮,时髦。

蓄——休养(病好哒还要蓄几天)。

苕——红薯、甘薯,也指人愚笨。

呼——扇耳光。

搂(lóu一声变二声)——鲁莽,抖狠。

爽——爽快,大方。

傲——厉害。

坯——夹生,半吊子(形容人)。

屁——小气,或能力差(这个人蛮屁)。

皮倒——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

拽倒——趾高气扬,味口大。

么样——怎么样。

么事——什么事。

洋芋(土豆)——马铃薯。

鄂南方言属赣语系,其基本词汇方面,单音节词语也多。

比方通山话,普通话中带子字的名词,如:鞋子、箱子、被子、帽子、儿子、棍子等,通山话一般会省去“子”,而只说一个字。

穿鞋子,通山话两个字表达——着鞋

黄冈也有类似表达。

总之,与普通话相比,湖北方言“单音节”词多,很简洁。

湖北方言中,还有哪些简洁传神的词汇,恭请头条网友补充。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抖音刮起“黑话”风,副总裁澄清:都是以讹传讹,目前有柔性提示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抖音上刮起一阵“黑话”风,好好的词儿不用,非得整些谐音梗、缩写,“钱”说成“米”,“死”说成“si”,看得人满头雾水。

这股风潮引发网友热议,大家怀疑抖音是不是偷偷屏蔽了敏感词,逼得大家不得不“发明”这些暗语?

抖音副总裁李亮亲自下场回应,他说很多所谓的敏感词都是以讹传讹,平台只是采用“柔性提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开始这么说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平台屏蔽了一堆敏感词,搞得人心惶惶。

不少抖友抱怨,在抖音上说话生怕一不小心踩了雷,轻则限流重则删帖,为了保住自己的账号,大家只好绞尽脑汁发明各种暗语,绕开平台的审核机制。

就拿电商直播来说,主播们为了让粉丝们刷礼物,原本一句简单的“老铁们,给主播刷点钱啊!”,愣是说不出口。

要是真说了“钱”这个字,搞不好直播间就一下关了,所以主播们只好换着花样说,“家人们,点点小爱心,支持一下小主播,刷点‘米’意思意思!”。

这“米”是什么米?大米还是小米?其实都不是,是“钱”的谐音而已。

还有更夸张的,有的主播直接把“1314”说成“一生一世”,“520”说成“我爱你”,生怕数字也成了敏感词。

除了直播,带货也是难逃,双十一大促商家们最常用的宣传语是什么?肯定是“秒杀”,这两个字多刺激眼球。

可是在抖音上,要是敢说“秒杀”,分分钟被系统判定违规,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为了避免封禁发生,商家们只好把“秒杀”改成“秒秒”,虽然听着有点别扭,但至少安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优惠”变成了“u惠”,“福利”变成了“fu利”,各种奇奇怪怪的表达层出不穷。

久而久之这些奇奇怪怪的表达,就成了抖音上的“行话”,有些新使用的不知道,一不小心说了违禁词,就被平台警告搞得一头雾水。

可对于敏感词一说,抖音官方却坚决否认,他们表示平台鼓励用户规范表达,并没有刻意限制哪些词语。

用户之所以用这些词代替,纯粹是因为对平台规则不了解,自己吓自己以讹传讹。

抖音副总裁李亮也出来解释,说这类的说法都是谣言,是市面上那些所谓的“抖音运营秘籍”在误导大家,为了卖课制造焦虑,故意列出一堆所谓的敏感词。

他还强调抖音现在用的是“柔性提示”,也就是发现用户用词不规范,会发个提醒而不是直接处罚,循循善诱地让用户规范用语。

虽然抖音官方否认了敏感词的存在,但平台的审核规则确实不够透明,让人捉摸不透。

用户压根儿不知道哪些词语会触发审核机制,只能小心翼翼地试探,这种信息不对称滋养了“黑话”的生长。

一些抖音电商培训机构也“功不可没”,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员规避风险,提高转化率,这些机构会煞费苦心地总结所谓的敏感词列表,然后传授各种“黑话”技巧。

比如他们会教如何用谐音、缩写来替代敏感词,怎么在直播中巧妙地引导用户下单,又不会被平台判定为违规。

此外一些自媒体也参与到了其中,不断地进行各种测试,想要破解抖音平台的审核规则,然后把测试结果像战利品一样分享给网友。

比如他们发现单独说“微信”没事,但要是加上“加我微信”、“私信我微信”之类的引导性话语,就很容易触发平台的审核机制

这些自媒体的测试结果虽然有助于用户了解平台规则,但也客观上促进了“黑话”的演化和发展,让“黑话”体系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复杂。

对抖音平台来说,提高规则透明度是关键,与其让用户像盲人摸象一样自己摸索、猜测,不如大大方方地公开透明地告知哪些词语和表达方式是不被允许的。

给出清晰的解释和理由,别搞得神神秘秘的,同时平台也需要优化审核机制,减少误判,还要避免过度审核,给用户更多的表达空间。

抖音的“柔性提示”机制,是个不错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要让用户真正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提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对用户来说,加强自律也很重要,要遵守平台的规则和法律法规,别想着钻空子。

规范用语不仅是为了避免被平台处罚,更是为了维护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让大家都能在一个干净、清爽的网络空间里愉快地玩耍。

其实“黑话”的流行,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这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学会理性辨别信息,不盲目跟风。

兜兜转转一大圈,抖音“黑话”这事,平台说没屏蔽敏感词,用户却吐槽规则不透明。

培训机构教人规避“雷区”,自媒体忙着测试审核机制,大家都在这场“黑话”游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说到底,“黑话”的诞生是用户对规则的误读,也是平台与用户沟通不足的体现。

抖音的“柔性提示”机制初衷是好的,但如何让用户真正理解规则,而不是被动地去“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与其让用户兜圈子,不如平台大大方方地把规则讲清楚,让大家明明白白地使用。

信源

鲁中晨报 2025-01-06 抖音副总裁回应用户将“钱”读成“米”:很多所谓的敏感词都是以讹传讹,目前产品有柔性提示

新黄河 2025-01-06 “钱”读成“米”?完善算法为敏感词划界

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不是大脑怕你死,多年的疑问现在解开了

读者@u341781298634 私信小九:

“最近睡觉时,腿会突然抖动一下,把自己给吓醒了。我上网搜了一下,很多人说这是因为身体有潜在问题,大脑怕我死了想叫醒我,还有的说是因为要长个子?现在有点担心,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即将进入梦乡时,身体突然像触电般抖动,或者不由自主地猛踢一下,瞬间被惊醒。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身体为何就会出现抖动一下的情况?那么接下来,跟着小九一起去探下究竟吧!

人身体突然抖动一下,难免会让自己吓一跳,而对于这一现象在网上有很多说法,到底该信哪一个?针对不同说法,接下来给大家解答疑虑。

1、身体突然抖动一下,是缺钙?

当人的身体钙缺乏时,确实是会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亢进,以至于引发人痉挛抽搐。一般来说,人缺钙引起的抖动是比较频繁的,对发育中的身体比较常见,如果是成人在睡觉时偶尔出现突然抖动一下的情况,则跟缺钙没有多大的关系。

2、身体突然抖动一下,是身体在长个儿?

这一说法就真的是痴心妄想了,如果身体突然抖动一下就意味着身体长个,那么这世界就没有矮个子了,抖到老,个子长到老。长身高主要跟骨骼有关,一旦成年后骨骼闭合便很难再长高,大家不要过度听信网上的一些说法。

3、大脑担心你睡着睡着就不行了,抖动一下身体,想试一下身体还活着?

脑洞大开的人真是什么都想得出来,之所以有些人睡着睡着就猝死了,是因为其本身就患有某些基础疾病,比如重度肥胖、冠心病、心衰、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据调查数据表明,大约70%的人在睡觉时会发生突然抖动,而这些偶尔发生身体抖动的人大多是健康的。

以上这些关于睡觉身体突然抖动一下的说法是不靠谱的,大家最好不要信了。其实人在睡觉时身体会突然抖动,在医学上属于临睡肌抽跃症

临睡肌抽跃症主要是指一种无意识的肌肉颤搐,常表现为刚准备入睡时身体会突然抖动一下,又或者突然出现跌落、踏空的感觉。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生理表现,犹如平时自己出现打嗝、眼皮跳一样。因此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出现临睡肌抽跃症,就不要过度担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临睡肌抽跃症?其实当人过于疲惫时就会引起精神紧张,而导致出现这一症状。当人体内缺钙也会引起肌肉、神经兴奋亢进,会使人经常出现临睡肌抽跃症,多发生于学生以及发育期的小孩身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患有脑部疾病,比如肿瘤、脑中风后遗症、脑退化性疾病等,也可能会使人在睡前频繁出现身体突然抖动一下的现象,得重视。

除了睡前身体突然抖动一下外,“鬼压床”更让人难以忘怀,甚至让人惊恐。“鬼压床”真的是被鬼压着吗?当然不是,其实“鬼压床”是指人患了睡眠障碍的疾病,在睡觉的时候突然有了意识,但自己的身体无法动弹。而从睡眠精神学的角度来讲,“鬼压床”属于一种睡眠瘫痪。

你是否有过“鬼压床”的体验?如果有,试想一下躺在床上,不管自己再怎么挣扎,身体都动不了。这时候真是越挣扎,内心越恐惧。因此,想要唤醒“鬼压床”的自己,首先要放松心情,使劲转动自己的眼球并眨眨眼睛。其次,慢慢收缩嘴周围的肌肉以及移动下颚和脖子。最后,再慢慢尝试动一下自己的脖子、肩、胳膊、手指、腿、脚趾等。直到脚趾感觉到在动了,然后慢慢尝试坐起来。只要做到最后一步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成功摆脱了“鬼压床”。

总而言之,不管是睡前突然身体抖动一下还是“鬼压床”都是属于正常是生理表现,大家不要被一些不靠谱的说法给迷惑了。最后啰嗦一句,出现“鬼压床”,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放松心情去面对。

参考资料:

[1]. 《「提醒」为什么睡觉时身体会突然“抖一下”?总算搞清楚了》..2019-09-1

[2]. 《\”鬼压床\”究竟是怎么回事?答案令人吃惊… 》..2019-06-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