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交换”流行起来,有人声称用英语八级“换”到了房!但有人尝试之后却说……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当你想学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你是会选择报班还是买书自学?
报班太贵,自学太难,这怎么办?最近,不少年轻人动起了“技能交换”的思路。通过“网络一线牵”,陌生的彼此就能实现技能互补。你教我吉他,我教你外语,这样的“交易”越来越多。
在杭州工作的26岁女生
通过技能交换实现了“PS自由”
在杭州工作的26岁女生鲤鲤,算得上是较早一批开始“技能互换”的人了。
这件事还要从去年说起,鲤鲤刚开始在一家初创广告公司上班,开始接触PS(修图软件)和InDesign(排版软件),“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一样”。但遗憾的是,鲤鲤本人并不精通计算机,自学效率很低,经常因为一点小错误而纠结半天。
无意中的一次,她在社交网站看到了一位同城女孩发的帖子,她列出了自己的几个特长,有PS、做饭、钢琴等等,并表示自己正在自学日语,希望能找一位精通日语的女生互相帮助。
巧的是,鲤鲤大学就读于外国语学院,辅修的正是日语。于是她立刻联系了对方,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每周五晚上,鲤鲤都会准备好《标准日本语》(学日语的一本入门书)的一个章节,言简意赅地给对方讲解语法和发音,还有一些基础的词伙。
而对方,也会针对鲤鲤自学PS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耐心解答,还会给她分享一些实用的快捷键和小窍门。
“一般我们各自主导30分钟,有时候结束了技能方面的交流,也会开着语音聊聊天,因为我们已经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了。”
鲤鲤说,这样的技能交换对她来说很受用。因为自己并不需要笼统而冗长的教学课,只是希望在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有人能帮忙指点一下,对方也是一样,并不完全是小白。
“我觉得技能交换的前提是双方必须是有一点相关基础的,如果是从零开始,靠这样的‘网络一线牵’很难达到效果。”
谈起技能交换的优点,鲤鲤毫不犹豫地表示是“省钱”。
相比动辄几百上千的网课,能有一位伙伴指点迷津不仅节约了金钱,也能省下不少时间。“如果是上课,老师肯定讲得比较笼统,但我们这样就属于‘直击要害’了,我可以直接提出我的疑问,对方帮忙解答,反之也是一样的。”
不过也有缺点。鲤鲤说,后期因为对方的工作调动,时间变得不太稳定,现在两人比较难凑到一起,“频率慢慢从一周一次变成了一个月一两次,不过因为我的PS以及她的日语都在不断进步,所以现在也没有那么迫切了。”
杭州女孩想用烘焙换舞蹈
实践过程中却屡屡碰壁
而在南京读研究生的杭州女孩小李,则是从今年寒假开始尝试把自己的烘焙技能作为“”,希望能找一位愿意教自己跳舞的女生。
“初心其实就是我今年开始迷上了跳舞,觉得很解压,各种舞蹈我都愿意尝试,比如hip-pop、爵士、街舞……所以我本来觉得挺容易的,随便一个会跳舞的都可以和我换。”
不过事情并没有小李想得那么容易。“烘焙这个技能可能太‘宽泛’了,比如我很擅长烘焙,之前上过专业的课程,但是它很难传授给别人。因为烘焙需要实操,很少有人真的愿意让陌生人来家里教烤蛋糕。来联系我的人有好几个,但最后都没谈成功。”
另外,小李想要的舞蹈也同样因为空间限制很难实现。
“至今只‘交换’成功过一次,那个女孩子非常好,主动提出去KTV开包间带我练舞步,然后邀请我去她家一起做点心。但后来她离开南京了,我们就没能延续缘分。”
不过,小李的想法和鲤鲤类似:“技能交换比较适用于需要专业人士点拨的情况,如果指望靠它从零开始学习某项技能,那就不太现实。”
技能交换作用到底大不大?
有人觉得实现完美交换
“难度堪比谈恋爱”
实际上,技能交换如今变得越来越普遍,有人叫好,但也有人觉得作用不大。
豆瓣“技能交换”小组创建于2007年,如今组里有8000多位组员,大都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但技能交换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普遍应用且具有显著效果却不得而知。
正如小李所说,“技能交换”类似于互相帮助的学习小组,用自己擅长的技能去换取别人掌握的技能,既有社交属性,又有共同进步的监督性质。
“技能交换”帖大多分为两部分,一是自身已拥有的技能,另外则是希望通过自身已有技能来获得新的技能。大部分网友晒出的都是语言、乐器等常规技能,但也有网友另辟蹊径,把自己的情感经历也作为一项“技能”。
有人甚至通过自己的外语技能成功换到了“房”。根据媒体的报道,一位网友用英文换来了减少房租的优惠。他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正好看到现在的房主发布一条想学英文的帖子,位置也相对合适,之前租房大约需要1000元,现在只需要300元就够了。“既能减少房租又能复习英文,一举两得。”
但也有人觉得,想要通过网络实现技能上的完美交换,“难度堪比谈恋爱”。很多人罗列的技能其实根本无法考证,其水平究竟如何也无法确切得知。
对此,你怎么看?
你尝试过这样的“技能交换”吗?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
编辑:陈籽初
“技能交换”风靡网络:圈内人称实现交换比“找对象”还难
极目新闻记者 余渊 赵德龙
萧伯纳说过,两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两人各有一个思想,交换后双方则都拥有两个思想。
如今,交换思维被年轻人借鉴,“技能互换”风靡网络,相关网络笔记有一万多篇。所谓“技能互换”,顾名思义则是自己将懂得的技能,传授给对方后同样获得对方的技能。
极目新闻记者采访发现,有极少部分人通过网络渠道成功实现了技能交换,广东一位大学生靠粤语技能学习了网络小说写作技巧,也有韩国留学生通过厨艺交换了舞蹈秘诀。不过更多人则调侃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换,其难度不亚于“找个对象”。
女生用粤语交换小说写作技能
上大学后,庄映莎有个心愿,希望入学时一张白纸的简历,在毕业后能被填得满满当当。庄映莎说,各种简历模板中,“特长”这一项,看似不在核心位置,却常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社团要简历,进学生会要简历,找兼职工作也要简历。”庄映莎觉得,简历中特长这一项,不填不太好,填的话又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胡乱填一个,担心被面试问起,最终还给自己挖坑,经常让她犯难。
几十份简历投递出去,有的石沉大海,有的激起些许水花,虽然校内的简历投递并没那么重要,但这就好像进入职场前的预演。这让即将进入大三的庄映莎越来越焦虑。她认为,自己应该做出改变。
无意间,庄映莎发现了一个“技能交换”论坛,在那里和她有着同样想法的人有很多,看到大家的分享后,她对自己几乎毫无技能特长的看法有了转变。
不少人甚至将减肥、做美甲也当成了技能分享,反观自己,庄映莎觉得同学们感兴趣的,则是来自广东的她天生会讲粤语、唱粤语歌,当然她从未将这项技能填进过自己的简历,但作为交换,她认为并无不可。
就这样,庄映莎将自己的技能交换心愿也发布在网上,除了穿搭、拍照、制作甜点外,还增加了“会讲粤语”,并将此项进行重点包装,表示粤语是她的母语,还会唱几十首粤语歌曲。
而在希望获得的技能中,庄映莎填上了“PS、视频剪辑和写作”。果然,没多久她的“技能交换”帖便受到关注,有人提出想要和她交换。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是否会跟我走。”这是《花样年华》中的一段台词,庄映莎说她以前没看过这部电影,当她应对方要求用粤语念完这段对白后,没想到对方异常兴奋。最终,她和对方达成一致,她教对方讲粤语,对方教她写网络小说。
两人取得联系后,每周五晚上,她会提前准备20到40个日常用到的粤语单词,对照发音每个词朗读三遍,或者应对方要求,教对方唱粤语歌。显然,对方也花了功夫,给她提供的写作课程,从最初期的写人物小传,到介绍几十种经典人物模型,以及一些创作方法等,确实也增强了她的创作热情。
“通过交流,我觉得我们彼此都有一些提高,也让对方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庄映莎说,作为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到最后她也逐渐明白,与其说她们在网络交换技能,不如说是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世界的未知。
首尔留学生用厨艺交换舞蹈
这是戴珍妮来到韩国首尔留学的第二年,首尔消费水平比较高,平时功课繁忙,她希望能通过兼职赚一部分生活费,她在咖啡店和餐饮店工作过,不过她觉得这类工作,对于提升自己并没有太多帮助。
“能来韩国留学,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戴珍妮说,她租住在校外,上完课大家独来独往,交朋友的机会并不多。她偶然在网上看到技能交换的帖子,希望借此来提升自己,从而找到性价比更高的兼职。
戴珍妮发现,很多人分享的技能,其实实用性并不强。而她结合自身的特点,猜测肯定也有不少人希望和她一样到韩国留学,作为前辈,她便将韩语作为自己的核心技能,发布在网上作为交换,同时还晒出自己会做饭、化妆等附加技能。而她希望获得的,则是编程、PS、多门小语种等技能。
不过,实际情况并不如戴珍妮预想那样,虽然先后联系上几个小伙伴,但最终并没达成技能交换。直到今年9月,她被网上一位跳舞的小姐姐吸引,和对方交流之后,对方看中了她会做菜的技能,双方终于达成一致。
“其实我的厨艺不算精湛,不过留学期间,只要有空,我都会自己做饭。”戴珍妮说,对她来说,做饭其实是很简单的事,而跳舞却是老大难,不过在对方耐心教导下,从舞蹈动作分解到身体协调性训练,戴珍妮也逐渐入门。
戴珍妮回忆,其实这种技能交换有一种互相分享的性质,生活中有了这样一个朋友后,只要有做饭的机会,她就会记录自己做饭的过程,从购买食材,到准备材料,到美食的呈现,最后分享给对方。
在和对方交流的过程中,她能明显感受到那位小姐姐对舞蹈的喜爱,不管是爵士舞还是民族舞,只要在可以跳舞的场合,小姐姐都愿意跳上一曲,对方除给她讲解具体舞蹈注意事项外,还会介绍很多舞蹈的专业知识,让她对舞蹈也产生了新的认识。“现在我也学会了一个简单的舞蹈。”戴珍妮说,通过交换学习,也让她理解了为什么说“会者不难”,只要加以尝试,就已成功了一半。
圈内人:真正实现交换比谈恋爱都难
事实上,在网络上“技能交换”早已不是新鲜事。据媒体报道,2017年5月,25岁的莫莫和张晨开始技能交换,张晨教莫莫珠绣,莫莫教张晨缝纫、制版、量体。社会技能交换风靡成都,这个话题在豆瓣小组多年长盛不衰,成都技能交换的网友多达2万余人。
如今,以相关关键词搜索,可以搜索到超过1万个笔记,集中于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区。但技能交换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普遍应用且具有显著效果却不得而知。
网友大白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技能交换”就是类似于互相帮助的学习小组,用自己擅长的技能去换取别人掌握的技能,既有社交属性,又有相互鞭策、共同进步的监督性质,毕竟现实生活中成年人也有惰性,一旦和他人达成某种“契约”关系后,有利于抵制这种惰性。
“技能交换”帖大多分为两部分,一是自身已拥有的技能,另外则是希望通过自身已有技能来获得新的技能。可以看到,许多网友晒出雅思高分、事业单位上岸或是擅长某种乐器等还算常规,还有些则分享了玄学、野外生存、茶道、马术等高阶技能,更有甚者将恋爱次数、情感经历也作为技能加分项。而想学的,除了乐器、摄影、PS修图等相对基础的技能外,还包括互联网运营、编程、中医等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
大白认为,现代高速运转的社会容易给人带来不安全感,很多人希望获得更多技能,来确保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或者单纯为自己谋生提供备选项,但真正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技能分享的人其实并不多,很多人只是在网络发布广告,实际依旧还是知识付费的套路,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交换,“比谈恋爱都难。”
一位曾体验过技能交换的网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真正掌握一门核心技能需要自身潜心研究,当学习遇到关隘处,如果碰巧有老师通过网络给与解答自然是极其可贵的经验,但这种概率现实中非常小,因为很多网络发帖者罗列的技能无法考证,其水平究竟如何也无法确切得知。通过此途径学习,还需花费大量的社交成本,当做社交娱乐消遣尚可,真正要显出实效,其实并不一定合适。
(注:应受访者请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