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常用函数公式,不看就真亏了
推荐给各位新人朋友们入门学习,不看就真亏了
1、查找重复内容
=IF(COUNTIF(A:A,A2)>1,\”重复\”,\”\”)
2、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不提示
=IF(COUNTIF(A$2:A2,A2)>1,\”重复\”,\”\”)
3、重复内容首次出现时提示重复
=IF(COUNTIF(A2:A99,A2)>1,\”重复\”,\”\”)
4、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年龄
=DATEDIF(A2,TODAY,\”y\”)
5、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出生年月
=–TEXT(MID(A2,7,8),\”0-00-00\”)
6、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
=IF(MOD(MID(A2,15,3),2),\”男\”,\”女\”)
7、几个常用的汇总公式
A列求和:
=SUM(A:A)
A列最小值:
=MIN(A:A)
A列最大值:
=MAX (A:A)
A列平均值:
=AVERAGE(A:A)
A列数值个数:
=COUNT(A:A)
8、成绩排名
=RANK.EQ(A2,A$2:A$7)
9、中国式排名(相同成绩不占用名次)
=SUMPRODUCT((B$2:B$7>B2)/COUNTIF(B$2:B$7,B$2:B$7))+1
10、90分以上的人数
=COUNTIF(B1:B7,\”>90\”)
11、各分数段的人数
同时选中E2:E5,输入以下公式,按Shift+Ctrl+Enter
=FREQUENCY(B2:B7,{70;80;90})
12、按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B2:B7,\”男\”,C2:C7)
13、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2:D7,C2:C7,\”男\”,B2:B7,\”销售\”)
14、统计不重复的个数
=SUMPRODUCT(1/COUNTIF(A2:A9,A2:A9))
15、提取不重复的内容
C2单元格输入以下数组公式,按Ctrl+ Shift+Enter,向下复制。
=INDEX(A:A,1+MATCH(,COUNTIF(C$1:C1,A$2:A$10),))&\”\”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模式化公式,限于篇幅,没有对函数进行深入讲解。
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先拿来套用,以后有机会咱们再深入解析。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样,祝大家一天好心情。
来源:ExcelHome 图文制作:祝洪忠
官方网站:数据分析网(www.afenxi.com)-大数据资讯、观点、技术研究中心。
官方微信:数据分析精选(sjfxjx),关注后每天收货干货。
7个实用函数公式,据说高手经常用
小伙伴们好啊,今天老祝和大家分享一组常用公式的解读,点滴积累,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1、IFERROR函数
IFERROR函数可以说是屏蔽错误值的杀手级函数了。
如果公式计算没有错误值,则返回公式计算结果,否则返回指定的内容。
第一个参数是要运算的公式,第二个参数是在公式计算出现错误值的情况下,要指定返回的值。
常用写法:
IFERROR(原公式,公式结果为错误值时要返回的内容)
2、AND函数
AND函数用于符合多个条件的判断。
在所有参数的结果都返回逻辑值TRUE、或是运算结果不等于0的情况下,才返回逻辑值TRUE。如有任意一个参数的结果为FALSE或是等于0,AND函数结果就是FALSE。
常用示例:
要根据B、C、D列三个条件,来判断是否属于考虑对象。
公式为:
=IF(AND(B2=\”是\”,C2=\”是\”,D2=\”是\”),\”备胎优选\”,\”不予考虑\”)
本例中,如果三个条件都为“是”,则AND函数返回TRUE,IF函数返回指定内容“备胎优选”,否则就返回“不予考虑”。
假如降低条件了,三个条件符合其一就返回“备胎优选”,可以将公式中的AND写成OR。
=IF(OR(B2=\”是\”,C2=\”是\”,D2=\”是\”),\”备胎优选\”,\”不予考虑\”)
OR函数的作用也是依次判断多个条件,只要多个条件的判断结果有一个是TRUE,OR函数就返回TRUE。
3、VLOOKUP函数
VLOOKUP函数一直是大众情人般的存在,该函数的用法为:
VLOOKUP(要找谁,在哪儿找,返回第几列的内容,匹配方式)
常用示例:
要查询F5单元格的员工姓名是什么职务。
公式为:
=VLOOKUP(F5,B1:D10,2,0)
使用该函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第4参数一般用0(或FASLE)以精确匹配方式进行查找。
2、第3参数中的列号,不能理解为工作表中实际的列号,而是指定返回值在查找范围中的第几列。
3、如果查找值与数据区域关键字的数据类型不一致,会返回错误值#N/A。
4、查找值必须位于查询区域中的第一列。
4、MID函数
MID函数的用法是在某个单元格中的指定的位置开始,提取指定长度的字符。该函数的用法为:
MID(要处理的字符,在什么位置开始,截取几个字符)
常用示例:
如下图所示,要根据身份证号码提取性别,B2单元格公式为:
=IF(MOD(MID(B2,17,1),2),\”男\”,\”女\”)
先使用MID函数,从B2单元格的第17位开始提取1个字符,这个字符就是性别码。
然后使用MOD函数,计算这个性别码与2相除的余数。
如果IF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等于0,IF函数将其按FALSE处理,返回第三参数指定的内容“女”。如果不等于0,则按TRUE处理,返回第二参数指定的内容“男”。
5、FREQUENCY函数
计算数值在某个区域内的出现频次,这个函数的用法为:
FREQUENCY(要统计的数据区域,指定不同区间的间隔点)
常用示例:
如下图,要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
同时选中E2:E6,输入以下公式,按住Shift+Ctrl不放,按回车。
=FREQUENCY(B2:B11,D2:D5)
第一参数B2:B11是数值所在区域,第二参数D2:D5是用于计算频率的间隔。
返回的结果比指定间隔数会多出一个,因此本例中需要同时选中五个单元格。
返回的结果分别是小于等于60的个数,61~70的个数,71~80的个数,81~90的个数,最后一个是大于90部分的个数。
6、AVERAGEIF函数
这个函数的作用是按条件统计平均值的,用法与SUMIF函数类似。
第一个参数是要要判断条件的区域,第二参数是指定的条件,第三参数是要计算平均值的区域。
如果第一参数符合指定的条件,就计算与之对应的第三参数的平均值。
如下图,要统计女性平均年龄。公式为:
=AVERAGEIF(B2:B12,\”女\”,C2:C12)
7、AVERAGEIFS函数
多条件计算平均值的,用法和SUMIFS函数类似。
第一参数是用于计算平均值的区域,后面是成对出现的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如果后面的多组条件全部符合,就计算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平均值。
如下图,要统计销售部女性的平均年龄,公式为:
=AVERAGEIFS(D2:D12,B2:B12,\”销售部\”,C2:C12,\”女\”)
Excel中的函数就像是一个万花筒,千变万化的组合有太多太多,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咱们一起加油吧~~
图文制作:祝洪忠
三分钟,学会几个常用函数公式
初学Excel函数公式,相信很多小伙伴们会被各种函数语法绕得晕头转向,今天老祝就来说说几个常用函数公式的用法:
1、SUMIF
作用:
对符合指定条件的数据求和
用法:
=SUMIF(条件区域,指定的条件,求和区域)
示例:
如下图,要计算指定部门的销量,公式为:
=SUMIF(A2:A10,F1,C2:C10)
A2:A10是条件区域,F1是指定条件,C2:C10是要进行求和的区域。
如果A列中的部门等于F1单元格指定的条件,就将对应的C2:C10单元格中的数值求和。
统计条件中可以使用*表示多个字符,使用?表示单个字符,例如\”北京*\”,就表示统计条件是以北京开头的字符。例如\”北京??\”,就是表示以北京开头,并且一共是四个字的字符。
2、SUMIFS
作用:
对符合多个指定条件的数据求和
用法:
=SUMIFS(求和区域,条件区域1,指定的条件1,条件区域2,指定的条件2,……)
示例:
如下图,要计算指定部门、并且销售量大于100的销量,公式为:
=SUMIFS(C2:C10,A2:A10,F1,C2:C10,F2)
公式中的第一个C2:C10是求和区域,A2:A10区域的部门是条件区域1,F1是指定的条件1,C2:C10是条件区域2,F2是指定的条件2。
如果A列部门等于F1指定的部门,并且C列销售量符合F2指定的条件大于100,就对C2:C10的数据进行求和。
统计条件也可以使用通配符。
3、COUNTIF
作用:
统计符合指定条件的数据个数
用法:
=COUNTIF(条件区域,指定的条件)
示例:
如下图,要统计指定部门的业务笔数,公式为:
=COUNTIF(A2:A10,F1)
统计A2:A10中的部门,有多少个等于F1单元格指定的部门销售一部,统计条件也可以使用通配符。
4、COUNTIFS
作用:
统计符合多个指定条件的个数。
用法:
=COUNTIFS(条件区域1,指定的条件1,条件区域2,指定的条件2,……)
示例:
如下图,要计算指定部门、并且销售量大于100的业务笔数,公式为:
统计“A2:A10中的部门等于F1单元格指定的部门,并且C2:C10单元格区域中的销售量大于100”的个数,统计条件支持通配符。
5、VLOOKUP
作用:
根据查询内容,返回与查询值处于同一行中的其他列的信息。
用法:
=VLOOKUP(查询值,在哪个区域找,返回该区域中第几列的内容,匹配方式)
示例:
如下图,需要根据E2中的职务“总经理”,查询对应的特长,公式为:
=VLOOKUP(E2,B2:C6,2,0)
E2是要查询的内容。
B2:C6是要查询的区域,该区域的首列必须要包含查询值,否则返回错误值。
第三参数2,表示返回查询区域B2:C6第二列的内容,而不是工作表的第二列。
第四参数使用0,表示精确匹配。
6、INDEX+MATCH
作用:
MATCH 返回查询值在查询区域中所在的位置。
INDEX 根据位置信息返回数据区域中对应位置的内容。
二者结合,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实现任意方向的数据查询。
用法:
=INDEX(要返回内容的区域,MATCH(查询值,查询区域,0))
示例:
如下图,要根据E2单元格中的特长,查询对应的职务。
公式为:
=INDEX(B2:B6,MATCH(E2,C2:C6,0))
先使用MATCH函数,以E2单元格中的特长作为查询值,返回查询值C2:C6单元格中的位置信息2。
INDEX函数再根据MATCH函数的结果,返回B2:B6区域中第二个元素的内容。
此法适用范围广,查询方向不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好了,今天咱们就先分享这些,祝各位一天好心情!
图文制作:祝洪忠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