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如何创建数据表
mysql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
既然mysql数据库是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那么,数据表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创建的呢?
创建mysql数据库的数据表,我们可以在终端命令行通过命令创建,或者通过mysql可视化管理工具创建,比如:Navicat、sqlyog、DataGrip等。下面,我们以Navicat为例,看看怎么使用Navicat来创建mysql数据库的数据表。
1、创建数据表的步骤
(1)确定表名,根据表的作用定一个一目了然的表名。
(2)确定表字段,定好表有哪些字段,定好字段名。
(3)确定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如整数、字符串、日期,等等。
(4)给表添加各种约束条件,比如:主键、不为空、唯一性约束,等等。
2、创建数据表的基本语法
创建数据表的基本语法为:
- 表名:数据表的名称,应该通俗易懂,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表。
- 字段:数据表中每一列的名称,字段名也要能够一看就知道代表什么意思。
- 数据类型:表明每个字段所存储的数据类型,如整数、字符串、日期等。
- 约束条件:对字段的数据进行限制的条件,如主键、不为空、唯一性约束等。
3、创建数据表实际操作
这里,我们以创建一个用户表为例,表名为:users,有5个字段:id、username、password、email、create_date,具体建表语句如下:
- id:一个自增长整数,主键,不为空。
- username:用户名,字符串,最大长度50,值唯一,不能为空。
- password:密码,字符串,最大长度50,不能为空。
- email:电子邮箱,字符串,最大长度100,可以为空。
- create_date:创建时间,日期,不能为空。
我们先在Navicat新建一个查询,将sql语句写好。
然后,点执行,可以看到下面的OK信息,表示创建成功。
打开刚才创建的users表看看。
用户名username字段,我们定了一个唯一性约束的,可以在索引那里体现,建表后它对username字段创建了一个唯一索引。
至此,我们的用户表users就已经创建完了,还是比较简单的,实际操作一遍,应该就能掌握了。
数据库基础02:数据库表创建、修改、复制、删除与表数据处理
本文介绍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软件,实现数据库表的创建、修改、复制、删除与表数据处理的方法。
系列文章专栏:。
系列文章中示例数据来源于《SQL Server实验指导(2005版)》一书。尊重版权,因此遗憾不能将相关示例数据一并提供给大家;但是依据本系列文章的思想与对操作步骤、代码的详细解释,大家用自己手头的数据,可以将相关操作与分析过程加以完整重现。
(1) 启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软件;
(2)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在“数据库”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附加”选项;
(3) 选择需要加以附加的数据库物理文件,选择定位文件夹“G:\\sql\\chutianjia sql”并选择对应数据库jxsk的物理文件并选择“确定”按钮,再次选择“确定”即可;
(4) 选择“数据库”→“jxsk”;右击“表”,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表”选项;
(5) 依照《SQL Server实验指导(2005版)》“教师表T”中内容,输入各字段定义;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在弹出的“选择名称”对话框中输入表名称“T”;点击“确定”;
(6) 点击窗格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窗格;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单击“数据库”,打开所建立的数据库表,选择“列”,即可看到其内容,如以下两图;
依据上述方式创建学生表“S”,其中依照《SQL Server实验指导(2005版)》中内容,输入各字段定义,如以下两图;
(1)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
(2) 将jxsk设置为当前数据库,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如下图;
(3)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在“数据库”→“jxsk”→“表”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刷新”选项,可见其所示内容中已存在通过上述方法新建立的数据库表C,如下图;
依据上述方式创建表“SC”,如下两幅幅图;其中输入的语句为:
依据上述方式创建表“TC”,如以下两幅图;其中输入的语句为: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右击“dbo.S”,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编辑前200行”,如下图;
(2) 在打开的表设计器的最后一行添加新列NATIVE,其中列名为NATIVE,数据类型为CHAR,长度为40,选择为NOT NULL;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取消阻止保存项,如下图;
(3) 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并将窗口关闭。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右击“dbo.S”,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编辑前200行”;
(2) 将新列NATIVE的长度修改为16,选择为NULL,如下图;
(3) 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并将窗口关闭。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右击“dbo.S”,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编辑前200行”;
(2) 找到要删除的列NATIVE,单击NATIVE的行选择器,选择要删除的列NATIVE定义行并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删除”,如下图;
(3) 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并将窗口关闭。
(1) 依照上述方法重新创建数据库表S;
(2)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如下图:
(3) 将jxsk设置为当前数据库,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如下图;
(4)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在“数据库”→“jxsk”→“表”→“odb.S”→“列”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刷新”选项,可见其所示内容中已存在通过上述方法新建立的列NATIVE,如下图;
(1)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
(2) 将jxsk设置为当前数据库,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如下图;
(3)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在“数据库”→“jxsk”→“表”→“odb.S”→“列”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刷新”选项,可见其所示内容中通过上述方法新建立的列NATIVE的定义已被修改,如下图;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右击“dbo.TC”,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删除”;
(2) 可以发现在“删除对象”列表中存在待删除的数据库表TC,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删除数据库表TC操作,如下图;
(3)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在“数据库”→“jxsk”→“表”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刷新”选项,可见其所示内容中已不存在数据库表TC,如下图;
(1)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
(2) 将jxsk设置为当前数据库,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如下图;
(3)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在“数据库”→“jxsk”→“表”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刷新”选项,可见其所示内容中已不存在数据库表T,如下图;
(1) 依据实验教材,创建Excel格式文件S_EXCEL.xls;
(2)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并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任务”→“导入数据”,打开“SQL Serve 导入和导出向导”,如下图;
(3) 选择“下一步”按钮,打开“选择数据源”菜单,在“数据源”下拉列表中选择 Microsoft Excel;单击“Excel文件路径”一栏右侧的“浏览”按钮,选择要导入的源数据文件S_EXCEL.xls,如下图;
(4) 在“Excel版本”一栏下拉列表中,选择 Microsoft Excel 97-2003;选择“首行包含列名称”复选框;
(5) 选择“下一步”按钮,打开“选择目标”窗口,设置导入目标数据库各选项,并正确配置各选项,如以下图;
(6) 执行完毕,系统显示“执行成功”窗口,如果有“错误”,返回前面相应的步骤纠正后,继续执行。单击“关闭”按钮,数据导入操作完成,如下两图;
(7)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并右击表S,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前1000行”可查看表中内容,如下图。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右击“dbo.TC”,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编辑前200行”;
(2) 在打开的空的数据库表T中,依照实验教材指导书上内容将数据录入数据库表T中,如以下两图;
(3) 单击数据库表T窗格右上角的“关闭”按钮,以关闭数据库表T;可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在“数据库”→“jxsk”→“表”→“odb.T”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前1000行”选项,可见其所示内容中已存在通过上述方法新建立的数据,如下图;
(1)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
(2) 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如下图;
(3)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在“数据库”→“jxsk”→“表”→“odb.C”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前1000行”选项,可见其所示内容中已存在通过上述方法新建立的课程记录,如下图;
(4) 重复上述步骤,将实验指导书对应表格内容全部添加至数据库表C,最终结果如下图;
其中需要将
依次改为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并右击表S,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编辑前200行”;
(2) 在打开的数据库表S中,选中学生“周武”记录的系别字段“DEPT”值“计算机”,将删除“计算机”并输入“信息”,如下图;
(3) 点击数据库表S窗格右上角的“关闭”按钮,以关闭数据库表并保存修改。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并右击表T,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前1000行”可查看表T中内容,
(2)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如下图:
(3) 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
(4)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并右击表T,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前1000行”可查看表T中内容已对应改变。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并右击表S,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编辑前200行”;
(2) 在打开的数据表S中,选择学生“周武”记录行左侧的“行选择器”,选中“周武”记录行并右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删除”选项,如下图;
(3) 在弹出的确认删除对话框中确认删除,如下图。
(1)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并右击表T,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前1000行”可查看表T中内容;
(2)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
(3) 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如下图;
(4)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并右击表T,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择前1000行”可查看表T中内容已对应改变,如下图。
(1)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
(2) 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如下图;
(3)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可看到数据库表test1已存在,如下图;
(4) 并可查看其内容,如下图;
(1) 单击屏幕上方 “工具栏”菜单中的“新建查询”按钮,打开“查询编辑器”窗口,并在“查询编辑器”窗口中输入以下T-SQL语句:
(2) 单击 “工具栏”中的“执行(x)”按钮,即可执行上述T-SQL语句,如下图;
(3) 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选择“数据库”→“jxsk”→“表”,可看到数据库表test2已存在,如下图。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