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登台重唱京韵大鼓,气质超凡表演惊艳,老公郭德纲携众徒弟齐助阵
近日,著名京韵大鼓演员王惠罕见登台表演,她不仅是20岁就曾红遍天津曲坛的资深演员,还是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妻子。年轻的时候郭德纲曾用色艺双绝这四个字来形容她,而如今她更是重新在舞台上散发魅力。
当天的王惠身穿墨绿色镶嵌金线旗袍,虽然体态略显丰腴,但依然可以衬托出她这个年龄独有的气质。她站在舞台上用专业的水准贡献了一场十分精彩的表演,虽然阔别曲坛多年,但是好嗓子一如从前。
令人瞩目的是,如今的王惠早已是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妻子,德云社的老板娘,身份和地位不同往日了。她的手上戴着镶嵌硕大红宝石的戒指,腕上的手镯也自然价格不菲。再次登台,一身珠光宝气衬托得她相当自信。
妻子重回舞台表演,作为宠妻狂魔的郭德纲自然是不能落下,他带领着一群德云社弟子共同为妻子王惠助阵。他不仅转发了王惠表演的视频,还配文写道,“岁月长久,初心难忘,这次的舞台只是一个起点,往后属于你的舞台还有很多,希望你能怀抱心中不变的热爱,与我一起继续向前”。
这段文字看似是在为妻子的表演捧场,实则也是让吃瓜群众们吃足了狗粮。如今的郭德纲非常愿意支持妻子重回京韵大鼓的舞台,希望她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找寻快乐,并且可以与自己一起勇往直前。
其实在认识郭德纲以前,王惠就已经是很著名的京韵大鼓演员了,在天津的曲坛里赫赫有名。而彼时的郭德纲,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再者王惠当时的家境也是非常的优越,郭德纲却不过是个还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在一次表演中,两人一见钟情。但是王惠的父母在见到郭德纲以后,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么一个人。就在郭德纲败兴而归时,王惠却很勇敢地跑到了北京,继续追随郭德纲,陪他一起学习相声,追逐表演梦想。
就这样,为了支持郭德纲的事业,王惠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京韵大鼓,一心跟着老公创办德云社。为了给郭德纲凑钱,王惠不惜将自己父亲送的车卖了。郭德纲在外收徒弟教学,王惠则一门心思的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如果没有王惠,德云社到不了今天这样。
而对待郭德纲与前妻所生的儿子郭麒麟,王惠更是将他视为己出。正值青春年少的她毅然决定暂时不生孩子,因为她害怕伤了郭麒麟的心,直到郭麒麟长大懂事以后,她才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就连郭麒麟都说,自己的母亲就是王惠,这是多么高的评价。
而在德云社一众徒弟的眼里,他们的师娘王惠是个十足的大善人。当年岳云鹏父亲病重,家里急需用钱,王惠二话不说就给他了几万块钱拿回去救急。平日里,她更是看不得这些徒弟受一点委屈,处处照顾替他们分担。
正是因为王惠在背后默默的付出,郭德纲才能有今天的成绩,德云社才能像今天这样红红火火。而付出了那么多的王惠,今后会不会重拾自己的梦想,回到她热爱又熟悉的京韵大鼓舞台呢?我们拭目以待。
于会江京韵大鼓《哭黛玉》(附演出鼓词全本)
视频加载中…
季秋霜重雁声哀,草木零落倍伤怀。
潇湘馆病倒林黛玉,门儿寂静就掩苍苔。
有贾母在那边料理宝玉迎亲的事,各样张罗也忙不开。
忽一日闻黛玉的病体到垂危候,老人家不放心前来探望她的外孙女孩。
只见她气息儿奄奄身不动,说你一病因何就这等衰?
这黛玉二目微睁定了一定,勉强着支持略把头抬。
她低声儿说老人家你可白疼了我,
我死后千万休将我挂怀。
两句话未完气又噎住,
心儿中有那万语千言也说不上来。
贾母说你好好养着罢,想人生哪个无有病和灾。
老人家痛急伤心忍不住哇,这不扑簌簌啊他那泪滚珍珠落满怀。
被众人好劝歹劝这才回房去,贾母说来呀把她的后事赶紧的安排。
大观园哪一些姐妹们都来探望,这黛玉眼也不睁口也不开。
直等到夜静更深人全散去,才对那紫鹃姐姐诉诉情怀。
说紫鹃那,你我相随这几载,同心合意的两无猜。
自从我得了这个样儿的冤孽病,你时时相守未离开。
难为你知轻知重得人意,难为你软语柔情解闷怀。
难为你问饥问饱随着手儿转,难为你早起迟眠耐着性儿捱。
眼皮儿终夜何曾闭,你眉头儿也终朝展不开。
万种的殷勤那是千般的亲爱,就是我那骨肉的亲人那也赶不上你来。
大不幸我今朝和你分了手,我死后你也不必太悲哀。
只要你安身立命的得好处,我在那九泉之下也笑颜开。
从今后义勇的性儿休要使,心儿要你细你的嘴儿要乖。
到将来不知派你到何房去,别的姑娘怕你服侍不上儿来。
林黛玉说到了伤心处,紫鹃的珠泪就滚下来。
说姑娘呀昔日何等待我好,就是尽心伺候我也应该。
天地深恩我还未曾报,就是那结草衔环也不称心怀。
我劝你把闲愁闲闷的都搁起,安心调养少悲哀。
万一苍天可怜见,岂不是叶落重生花儿又开。
再和你手摩圆镜调香粉,再和你黛挽盘龙整玉钗。
再和你寻花小径持罗扇,再和你并坐纱窗刺绣鞋。
再和你添香侍立观书画,再和你步月同行踏翠苔。
再和你春朝早起摘花朵,再和你寒夜挑灯斗骨牌。
盼只盼姑娘你的灾病退,我紫鹃情愿意永许长斋呀。
要叫我重新伺候他人去,别说是羞脸儿难抬头我的心上也下不来。
黛玉说痴丫头你真是妄想,你看看我这副孽形骸。
还有一言相嘱咐,我本是江南籍贯住秦淮。
到将来还要送我到南边去,将我这几根枯骨向故乡埋。
紫鹃回答说我知道。万不叫你环珮空归冷夜台。
但只是姑娘您的心事我知道,总为那一事关心起祸胎。
宝二爷何等相亲近,他指望配合成双鸾凤谐。
黛玉说,紫鹃那你这是那里的话,紫鹃说这点儿小事我还看不出来?
林黛玉将要把心思话儿讲,一阵昏迷痰往上来。
喉中哽哑说是好宝玉呀,三个字之外听不明白。
魂魄悠悠含恨去,这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
一边拜堂一边绝气,一处里热闹一处里悲哀。
这壁厢愁云惨惨遮阴界,那壁厢瑞霭飘飘绕楼台。
这壁厢阴房鬼火三更冷,那壁厢洞房喜气一天开。
众人忍不住悲声,把一个小紫鹃只哭的死去活来。
咱们再说贾宝玉错娶了宝钗犯了疯病,从那日昏聩癫狂势更加。
不茶不饭人也懒的见,行哭行笑性难拿。
贾母耽心添了惊怕,王夫人背地泪滴嗒,
那多谋的凤姐儿也没有主意啦,会哄的花袭人也少了方法。
薛宝钗深知他此病从何处里起,叹只叹缺少灵丹那去病芽。
冷笑道,二爷呀这两天你的神魂乱,不用说想必为的是林妹妹她,
实对你说了罢打前个我过来的那一晚,她己一命染黄沙。
宝玉闻听惊破胆说果然是真的吗?莫要哄咱。
宝钗说我岂能够撒谎将她咒,现如今守孝停灵还在家。
这宝玉哎哟了一声栽倒在地,他是半晌还魂强挣扎。
他爬起来立时要到那潇湘馆,在灵前矢志明心那把怨气发。
进院来哪里还象当初的景 由不得百感中来泪似麻。
观只见竹梢滴露垂清泪,松影浓荫带晚霞。
庭前空种相思豆, 砌边俱是断肠花。
老树无情飘落叶, 幽林有恨噪啼鸦。
栏杆十二依然在, 也但不知倚栏的人儿她在哪一搭。
进门来见黛玉的灵柩当中放, 白布灵帏两边搭。
香焚玉炉燃素蜡,案列金瓶插着纸花。
有几个零落的丫环将孝守,有几个龙钟的老妇也披麻。
那一种凄凉境况真难看,这宝玉也顾不得烧香与奠茶。
哭一声妹妹啊你往何方去,叫一声佳人你怎么不答。
想来都是我误了你,把一条一命儿枉糟蹋。
我生平只看上你人一个,任凭谁倾国倾城我也不夸。
细思量岂是人间有此种,你定是那王母宫中鄂绿华。
我许你高节空心同竹韵,我重你暗香疏影似梅花。
我羡你千伶百俐见知快,我知你心高志大把人压。
我爱你骨骼清奇无俗态,我喜你性情高雅厌繁华。
我赏你娇面如花花有愧,我敬你丰神似玉玉无瑕。
我畏你八斗才高行七步,我服你五车书有手八叉。
我听你绿窗人静棋声响,我乐你流水高山琴韵佳。
我哭你椿萱早丧凭谁靠,我疼你断梗飘篷你哪是家。
只因你似有如无地含着雅趣,我只得半吞半吐种情芽。
满望着姻缘美满成佳偶,只因为父母之命我难以挣扎。
也只是命中造定无缘份,恨当初月老星君不往一处里拿。
问紫鹃姑娘的诗稿今何在,递与我净手焚香细评跋。
紫鹃说我们姑娘自己焚化了,宝玉说可惜一片好精华。
雕龙绣虎就成了灰炭了,戛玉敲金做泥沙。
苦之苦只有临终未见面,恨只恨满怀的心事未曾达。
到今日万语千言听见否,妹妹呀你在那九泉之下细细地察。
从今后我也悟透梦中梦啦,看破无非是镜中花。
不久的夜台见面重相聚,好和你在地下成双胜家。
这段情直到地老天荒后,我的这怨种愁根永不拔。
把一个多情的贾宝玉全都哭傻,下一回意冷却尘缘他削发才出了家。
永远的《漳河大鼓》
作者/彭友平
永远的《漳河大鼓·接师傅》 彭 友 平 左图为:1976年漳河大鼓《接师傅》街头宣传演出照,右图为2015年复排漳河大鼓《接师傅》舞台演出剧照。 漳河大鼓《接师傅》创作于1974年,由育溪镇文艺创作组集体创作,余怀勋执笔,石鉴恭作曲,彭友平导演。育溪镇文艺创作组,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作方法,即:议点子,搭架子,戳漏子,补豁子“四子”创作方法。镇宣传队很多自编自演的节目,基本上都是用这种“四子”方法创作出来的。漳河大鼓《接师傅》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优秀产物。我在创作组能发挥的作用就是从节目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画面多动脑筋。在这期创作学习班上,有人提议把五十年代漳河大鼓搬上舞台,我首先赞成,但提出五十年代的漳 河大鼓在表演形式上与湖北大鼓一模一样,必须在表演形式上突破创新,增强观赏性,尝试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近十天创作学习班结束时,由余怀勋执笔,石鉴恭作。曲的漳河大鼓《接师傅》》定稿完成了。余怀勋在剧|本中塑造了聪明、热情而腼腆的农机修理工陈玉芳和勤劳幽默的农民大老张艺术形象,加上撑板者鼓手的穿针引线,将故事情节陈述给观众。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唱词通俗押韵.石鉴恭在作曲中,溶入了深厚的当阳民间小调,唱腔悠扬流畅,曲调欢快活泼。改革创新后的漳河大鼓《接师傅》表演形式独特、新颖、集戏剧、曲艺、伴唱、伴舞、伴奏一体,让舞台上充满生机,气氛热烈。同年底,漳河大鼓《接师傅》在全县业余文艺汇演中,初露锋芒,一炮打响,受到观众称赞。不久后,宜昌地区文化局文艺科徐科长一行来当阳挑选节目参加宜昌汇演,经县文化主管部门推荐来到了育溪镇。徐科长等观看了《接师傅》和三句半剧《搬家》(编剧张明铣)后,当场决定这两个小戏,可以到宜昌参加汇演。1975年元月,育溪镇宣传队带着漳河大鼓《接师傅》(演员:郑家莲、余怀勋、严祥林),三句半剧《搬家》(演员:宋大秀、彭友平、慎承顺),代表当阳县参加宜昌地区业余文艺调演。《接师傅》在调演中,好评如潮,大获成功,得到专家们的赞赏和认可,被列入宜昌地区七鼓一曲(当阳漳大鼓,枝江渔鼓、宜都梆鼓、长阳单手鼓、秭归建东花鼓、兴山围鼓、宜昌薅草锣鼓和长阳、五峰南曲)演出期间,很多代表队争要剧本曲谱,还有专业文工团到我们住所学漳河大鼓《接师傅》唱段。漳河大鼓《接师傅》唱红了宜昌,也唱遍了当阳全县,在当阳城乡随时可听到有人哼几句《接师傅》唱段。好长一段时间,县广播电台喇叭每天早晨对全县乡镇连续播放《接师傅》全剧。在那几年里,镇宣传队每次文艺晚会,街头宣传和县里什么会议演出都少不了《接师傅)》。光剧中女主角陈玉芳就有好几个人扮演过,从郑家莲、曹良芳、谭雪琴、刘芳华、刘玉华,到现在的黎红燕。许多乡镇、工地宣传队也争相排演《接师傅》,一时间,《接师傅》就象“文革”期间普及样板戏一样。直到近几年,偶尔碰到其它乡镇七十年代的文艺爱好者,见面就说:“我演过大老张”,“我演过陈玉芳”。1977年11月,漳河大鼓《接师傅》代表宜昌地区赴武汉参加全省农村业余文艺调演,荣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剧本被收入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花集”。1979年7月《接师傅》在宜昌小溪塔举行的宜昌地区业余文艺演唱作品调演评奖活动中,被评为创作一等奖。《接师傅》成为漳河大鼓的代表作,为漳河大鼓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漳河大鼓成为当阳特色文化品牌。 在以后几十年里,育溪镇老文艺宣传队员们,一直梦想复排漳河大鼓《接师傅》,重唱那曾经辉煌的火红年代,因种种原因而搁浅。2015年7月,在一次聚会上,石鉴恭、余怀勋、郑家强和我,将复排《接师傅》的想法告诉了在座的市文化馆书记蔡建国。他非常支持,愿意帮忙为老群众文化人实现这一梦想,他即刻给育溪镇文化中心主任李元刚打电话,要他在人力、物力给子支持,李元刚满口答应,放下电话和文化中心图书馆馆长黎红燕赶了过来,具体落实,经商谈,组建复排《接师傅》剧组,由郑家强组织复排全面工作并负贵对原创曲谱进行配器,彭友平继续担任导演,负责排练。剧中大老张,鼓手仍由老演员余怀勋、严祥林扮演,陈玉芳则由黎红燕扮演(黎红燕嗓子条件好,曾在省城武汉调演获过奖),伴舞由育溪镇映山红艺术团完成,伴奏依然是原镇宣传队乐队。按复排计划,郑家强在当阳组织乐队,克服种种困难,日夜加班练习曲谱,我在当阳,育溪两头跑,负责对该剧的导排。8月正是高温季节的大热天,祥林、怀勋和我都是七十上下的老人,每天排练时,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几遍排练下来腰酸腿痛,骨头散架,却从不叫苦叫累。黎红燕图书馆工作繁忙,每天都是抽时间排练,为了跟上排练进展,用手机将已导排定型了的舞台画面、线路、调度、动作及台词唱段,拍录下来带回家挤时间对照练习。她感慨地说:“是您们老群众文化人的敬业精神感染着我。”排练期间,蔡建国书记、李元刚主任多次过问排练进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该剧作曲石鉴恭已是八十多岁老人,两次到育溪观看彩排,提出建设性意见。剧中陈玉芳的服装,工具包等是那个年代的物件现在借不到,市场上也不好买,黎红燕是在网上采购的。演出前一天彩排,我发觉上装效果不好,必须更换,可时间紧,第二天要演出,怎么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黎红燕、李元刚、我三人分头到育溪大街小港,服装店去寻找。正值中午太阳火热,圈了约一个小时,李元刚给我打电话,说看见一件衣服不知行不行,叫我去看一看,我和黎红燕立即赶过去,真巧,衣服的款式、颜色、大小、长短正符合要求,好象跟订做的一样,太好了。一件普通服装,我们追求是完美。8月19日晚育溪镇文化广场,复排的漳河大鼓《接师傅》在育溪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上闪亮登场。音响、灯光、字幕,跟40多年前大不一样,乐队也今非昔比,除了原有的二胡、笛子、还有杨琴、琵琶、笙、大提琴等,演奏水平也达到了专业。复排的《接师傅》能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演出,心情特别激动。演出时,现场气氛热烈,几千名观众鸦雀无声,被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吸引眼球。全剧结束,掌声雷动,满场沸腾。 演出晚会结束后,许多观众对我们说:“漳河大鼓《接师傅》演得好,下次再演,我们还要来看。”这不正说明,40多年前创作的漳河大鼓《接师傅》,从剧本、曲调到表演形式在今天还有许多喜欢它的观众,还有它的演出市场。漳河大鼓《接师傅》的曲调永远听不厌,漳河大鼓《接师傅》的故事永远讲不完。下面照片是2015年8月复排漳河大鼓《接师傅》主创团队。左起:郑家强(配器)、彭友平(导演)、石鉴恭(作曲)、黎红燕(主演)、严祥林(主演)、余怀勋(编剧及主演)。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