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一、本章之前,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哪些?(1)正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3)一次函数;(4)二次函数;(5)幂函数。
在本章,我们将要学习哪些知识?(1)指数幂的运算、对数的运算;(2)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3)函数零点的定义与判断;(4)函数模型的应用。
二、本章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6个重要概念:根式、指数幂、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函数的零点;
2类重要运算:指数幂的运算、对数的运算;
2个重要公式:对数恒等式、对数换底公式;
2类重要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1个重要定理:零点存在定理;
1个重要应用:函数模型的应用。
三、思想方法归纳
1,数形结合的思想
借助于函数图象;借助于代数式的结构特征;借助于几何方法;借助于几何图形所遵循的数量关系;借助于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用分析图形的方法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发挥图形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画图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对图形的观察是否细致,并注意结合数学运算来完成。
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函数f(x)的零点对应着方程f(x)=0的实数根。方程的问题可以利用它对应的函数的性质来解决,而函数的许多问题则需要利用方程来解决,函数思想是从变量出发研究整体的性质,而方程思想则是从未知数的角度出发,研究函数在某一状态下的性质。
3,分类与整合的思想
四、专题归纳总结
1,函数零点及其应用
函数与方程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方程f(x)=0的实根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许多有关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方法来解决,反之,许多函数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a,方法归纳: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三种方法:
(1)转为解方程,有几个不同的实数根就有几个零点;
(2)画出y=f(x)的图象,判断它与x轴交点的个数,从而判断零点的个数;
(3)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例如,函数F(x)=f(x)-g(x)的零点个数就是方程f(x)=g(x)的实数根的个数,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交点的个数。
b,方法归纳:已知函数的零点(方程的实根)求参数取值范围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再通过解不等式(组)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2,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针对一个实际问题,应该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来刻画,因而应深刻理解基本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基本函数和常用函数的特点,并对一些重要的函数模型有清晰的认识。对于一个具体的应用题,原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一般是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给出的,也有的是以图象的形式给出的,此时我们要分析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规律,选择较为接近的函数模型进行模拟,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预测一些结果。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
(2)建模。将文字语言中含有相等意义的关键词转化成数学语言,即用等式表达,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即写出相关的函数解析式(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在实际问题中,对一个问题进行了有限次的测量或观察,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而我们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并不能确定该问题用什么函数模型来研究,在此情况下,图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这类问题,我们一般是先根据已知的数据作出散点图,观察点分布的规律,寻求恰当的函数模型,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解析式,并进行检验,检测其符合程度,若符合,则可借助该函数模型进行预测;若不符合,则重新寻找函数模型,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
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图:
收集数据画散点图选择函数模型求函数模型检验不符合实际(再次选择函数模型)
符合实际
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
高中生必会!高一数学建模:一次、二次、指数函数模型的选择问题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在高一数学函数这一章节中,重点研究函数模型。
这个题目是函数模型的选择问题,题目给出了某个鞋厂今年一月份开始投产后前四个月的产量,分别为1万双,1.2万双,1.3万双和1.37万双。由于产品的质量好,款式新颖。前几个月销售情况非常的良好。为了让推销员在推销产品的时候,接受订单,不至于过多,或者是过少,需要估计以后几个月的产量。
厂里暂时不准备增加设备和工人,由于工人理顺了生产的流程,生产也越来越熟练了,产量也在增加,但是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下去。
比如原来生产一双鞋,可能用一个小时,熟练了以后能不能一秒就生产出一双鞋呢?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果你是厂长,就月份x产量y,给出了三种函数模型。
第一种是一次函数模型,第二种是二次函数模型,第三种是指数类函数模型。你会用哪一种模型去估算以后几个月的产量呢?
那你思考,如果是一次函数,根据函数的增减性,要么是永远增上去,要么是永远减下来。增加或减少的速度保持恒定,这个不现实。
如果使用二次函数的话你画出图像,看看增减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这个也不现实,所以说我们可以考虑第三种模型。
我们借助数据算一下,根据计算我们确定指数模型是比较恰当的。
通过数据比较上述三个模型,我们一定要理解,我们选择的是哪一个误差最小,而且还要符合我们的生产实际,我们就选择哪一个。本题的关键是工厂在不更新设备、不增加工人的情况下,一定会趋于稳定,而指数函数模型恰好地反映了这么一种趋势。
函数是高一数学的重点,特别是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如需系统学习请查看高一数学上学期同步提高专栏,先看目录,本专栏系统讲解,请大家点击下面的小卡片按需选用。
高三的同学请使用高考数学总复习专栏,一栏通关,适合新高三的同学使用,先看目录,祝高考成功。
高二的同学请使用圆锥曲线压轴题专栏。
如需系统学习请留言,私信“目录”可知详情
凡是按住“点赞”3秒以上并转发评论,并私信留言“2022高考分类”均可获得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pdf版,祝大家学习愉快。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